花婆婆的教案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准备过程能够激励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新挑战,有效的教案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下是大爱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花婆婆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花婆婆的教案7篇

花婆婆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你()邻()古()

盲()您()郊()居()

2、扩词。

花婆婆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教师的提问和动作的帮助下记忆歌词。

3、初步感受合作演唱的效果及优美歌曲带来的听觉享受,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教幼儿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能用轻快弹跳的声音在结尾演唱"啦啦"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演唱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配套cd、钢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组织教学。

2、谈话引题

二、基本部分

1、欣赏乐曲: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段乐曲好听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段优美的歌曲,请小朋友为歌曲打节奏。

刚才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3、教师范唱歌曲一遍4、教幼儿朗诵歌词,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5、学唱歌曲分句教幼儿唱歌,注意强调歌词的准确度。

6、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激发幼儿兴趣。

7、教师弹琴幼儿唱歌,注意强调歌词。

8、尝试伴唱,教师指导幼儿用"嗯"声轻轻伴唱。

9、幼儿演唱,教师伴唱。

10、教师演唱,幼儿伴唱。

11、欣赏合作演唱的效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总结课情教学效果分析:

1、幼儿对所学内容掌握好,课堂效果明显。

2、在课堂中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3、个别幼儿有个别地方的歌词记得不太好,需强调。

教学反思:

?月亮婆婆喜欢我》这首歌曲是一首傣族的歌谣,富含民族小调的风味,孩子比较少接触到这类歌曲,所以对这样的歌曲非常喜欢。新《纲要》提出:教育与发展之间“既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幼幼互动的原则。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和他们一起商量歌曲的动作,如:“喜欢”用什么动作表示;月亮婆婆怎么“摸”我;月亮是怎么走的……我会以积极的神态关注幼儿的动作表演,然后给以提炼,在表演动作的同时我运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为幼儿营造一个身与心,与音乐,与他人,与环境之间整体协调的快乐、舒适的状态。从此提高幼儿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真正能够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再有,我还画了月亮婆婆温柔慈善地看着小朋友的背景图,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使幼儿感受到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里感受到:月亮是温柔的,老师是亲切的,小朋友是友好的,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花婆婆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指4.名5.读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7.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花婆婆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宁静,优美。

2.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利用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提示理解歌词。

3. 体验与月亮“走走,停停”游戏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字卡,星星图表

活动过程:

一、用听摇篮曲引出课题。

1. 听琴声师生哼音乐,老师跟节奏边唱边哼音乐边摸幼儿头部。

2.教师清唱歌曲。

透过窗户谁进来?幼儿闭眼听老师清唱《月亮婆婆》是谁呀?(出示字卡《月亮婆婆》)“喜欢我”

喜欢我做个动作?(可清唱一句)“摸”字卡。

可摸哪?

二、听音乐看字卡试唱

三、玩游戏出示红、绿灯。

1.玩游戏:交待游戏规则

“看到红灯我们要不要唱,看到绿灯……”

2. 师生唱,提示幼儿唱歌中注意的地方

这首歌唱的是白天还是晚上,我们唱的声音应该怎样?不能太小还要让月亮婆婆听到。

3.老师完整唱,边唱边摸到谁就跟老师边走圆边唱。

晚上的天空除了月亮还有什么?(星星)

星星和月亮婆婆的唱法不一样,听听是怎么唱的。(老师唱“尾部”)

小星星怎么唱的?“啦啦”

4.请幼儿上来放星星图的位置。

5.(互唱)教师唱前半部幼儿唱“啦啦”

6.(分声部联唱)月亮和星星联合起来怎么唱?

7.月亮有时是圆,有时是弯的,谁来做动作表示。

8.扮演月亮星星(躲起来)唱时出来。

9.结束:月亮婆婆和星星回家。

活动反思:

经过精心的.备课,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积极互动,达成了一定的目标,有以下几方面做的较好:

1、这节课我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情境教学。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引出了月亮婆婆哄我们睡觉的情景,听音乐旋律摸孩子的头和做哄孩子睡觉的动作提升孩子进入活动的兴趣。我启发孩子们认真听,通过出示字卡,激发幼儿记忆歌词,从而激起他们想学下去的强烈愿望。

2、在记忆歌曲时,我采用了“字卡配图谱”的方法,因为这首音乐非常好听,孩子在听时都会不自觉地身体晃动,所以我请幼儿先加入“啦”模唱旋律,在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幸福感之后,逐渐将歌词加入,这样分散难点的学习更符合幼儿的特点。

3、遵循以人为本、由易到难的特点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层层递进。(歌词——对口型唱——轻声唱——纵声、如痴如醉唱——歌曲感情处理——深情唱——领、齐唱)

5、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习惯养成教育。如唱歌姿势、静静聆听等常规性的习惯养成的培养,引导到位,让幼儿体会到音乐的美。

纵观整个活动,有以下几方面引导的不到位:

1、在评价幼儿时欠多元化,这样或多或少地没有更好地激发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最后环节英爱让孩子多一些创编动作的机会,因此在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动作时受限,孩子们的创造性体现的不够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好的钻研教材和幼儿,不断寻找适合幼儿发展的新方法,让师幼水平在教学中都有所提升!

花婆婆的教案篇5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花婆婆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重点难点

1.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四季特征明显的花: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红梅、腊梅、水仙花、白玉兰。

2.《花婆婆》ppt。

3.儿歌“四季花开”:暖和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炎热的夏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凉爽的秋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备有: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引出活动: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y),认字吗?《花婆婆》。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花婆婆是干什么的?——这里对故事题目的展开,既是激发对故事的喜欢和期待,又是引导孩子情绪渐渐投入的必须过程。在活动中:老师: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老人。老师:花婆婆是干什么的?孩子:种花的……买花的……喜欢花的……

2.讲述故事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听听故事。(音乐起)(讲到:第三件事后,插问)。老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孩子: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到世界去逛逛(老师:就是去旅行)……在海边住……

3.继续讲故事。

二、四季开的花

说说四季开的花: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引发交流四季开的花。老师: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老师:那么,你知道什么花儿会在什么季节开放吗?——从这里,延伸出另外的学习内容:关于花卉的活动。我认为,尽管故事最能凸现的是情感教育,但情感认知也需要现实认知作基础。所以,一个故事一定蕴含着认知或其他的学习因素。另外,孩子在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也需要变换不同的学习内容或方式,才能保持学习热情,所以,这里的“走神”,对主题和孩子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只是,这时的故事,已经是孩子的认知活动的平台了。在活动中孩子:桃花是在春天里开得……荷花是在夏天里开的……老师:除了这些花,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孩子:梨花……康乃馨……(很踊跃)。——这里的两个问题,前者难,后者易。按逻辑,应该先易后难。可是,现场要观察,孩子对于花卉的经验有多少。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积累比较正常的,那就“先难后易”,因为,“先难”让有着一些四季花卉经验的孩子,极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需要集中精力。而“后易”让绷紧的思维,稍稍地“松了一口气”,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很少。那么就要“先易后难”,因为,“先易”让孩子在少有的花卉经验中,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再从孩子知道的花卉出发,开始思维的二维思考,但这时“后难”,往往带有“接受”的性质,如是什么季节开放的呢……其实啊,是在夏季开放的……本次活动,提问是“先难后易”。孩子“先”愣了几秒,渐渐地有5个孩子相继回答,“后”来,孩子的回答很踊跃,有些刹不住,场面因孩子的自信而热烈。

2.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老师:其实,我们现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种。我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你和朋友两人一起,去认一认:这是什么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

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天花儿、夏天花儿……)孩子:(操作)。——这时应该关注不认识字的孩子。老师出示字卡时,孩子跟读一边。重点把握:桂花:是在夏天过后的中秋节时开的,中国人常说:八月桂花香。玫瑰:这是红玫瑰,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在活动中孩子:玫瑰是冬天开的老师: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孩子:桂花,不知道……老师:它是在中秋节开放的……孩子:夏天……秋天,中秋节当然是秋天……老师:没错,是秋天。中国人关于桂花的诗叫:八月桂花香。孩子:对,八月十五中秋节。

3.唱一唱:四季花儿开。老师:还有许多花,会在四季里开放,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们可以把花儿在四季开放的事,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里有一些儿歌,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这里既帮助孩子认字,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春、夏读完后,提问:刚才是用手来打击节奏,还可以用什么来打击节奏?(提示:脚,动作都可以表示节奏)在活动中,请一个孩子回答:迎春花。孩子回答得节奏完全相符。于是,孩子和朋友两人选一种花各自练习,一问一答。老师提示:节奏和别人不一样,那会更美好。交流中,两个女孩用转腕动作表示节奏,大受赞赏。两个女孩用手击头打节奏,老师:节奏倒是表示出来了,头受伤了,这事情就不美好了。所以,不要打头。孩子:桃花桃花朵朵开。老师:瞧,重复“桃花桃花”真好听,多美!老师: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让孩子感受16分音符的节奏),是水仙花,怎么唱着回答?女孩子节奏完全正确,大家跟着学一次。老师:啊,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其实,这里的感叹,都是为让孩子感受现实中的“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为后面的情感深化的环节作铺垫。

三、一件美好的事

1.回归故事。老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写信买了许多花籽……可是,孩子们也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

2.美好的事情。老师: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深化“美好的事情”,让孩子拥有一个短暂或许是永久的理想。孩子:(愣了10多秒)念儿歌……老师:对,唱歌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孩子:做花,做纸花、布花,会让世界更美好!老师:是啊!那些纸花、绢花可美丽了!孩子:弹琴。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世界就变得更美好!老师:啊!真的美好!孩子:我要保护世界……大家:啊?孩子:让大家知道,不要在水里扔垃圾,小河就变得更美好!老师:对!小河一美好,世界也就更美好!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记住这件事情,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知道吗?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孩子想的美好的事情,都很实际,那是前面的伏笔所致。

活动总结

在看过整个活动设计后,我们所要想的就是目标是如何在过程中得以体现,而过程又是怎么有效地达成目标的。针对这样的思考,仔细衡量《花婆婆》这个活动的目标和过程,发现目标和过程是相互呼应的。目标一是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分为看图片认识四季的花和有节奏地念四季花儿的儿歌两大部分,让孩子们对四季的花儿有初步了解,并大胆表现四季花儿盛开的美好。

目标二是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好的事情”的美好。当活动以故事《花婆婆》开始后,整个活动过程的进行都是在让孩子们体会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正如最后的总结“孩子们,请你记住并努力去做这件美好的事情,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由此可见,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能力和情感的总方向,活动过程就是运用各种适合幼儿的形式来具体实施和操作。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整个活动。

花婆婆的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 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 盲 ”,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 ” 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

“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

“歌声会领你走 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 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

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 你( ) 邻 ( ) 古( )

盲 ( ) 您( ) 郊 ( ) 居( )

2、扩 词。

野——( )( )( )( )

喜——( ) ( )( )( )

童——( )( )( )( )

居——( )( )( )( )

忘——( )( ) ( ) ( )

板书设计: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花婆婆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好媳妇好婆婆主要事迹7篇

幼儿美术美丽的花教案5篇

美丽的花美术课教案模板6篇

美丽的花美术课教案精选6篇

幼儿秋天的花教案及反思5篇

中班绘画花教案6篇

中班画画花教案5篇

中班绘画花教案参考5篇

小班科学活动花教案参考5篇

小班科学活动花教案模板5篇

花婆婆的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