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下面是大爱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科学有趣的花教案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科学有趣的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大班科学有趣的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2.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和用途。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分析能力及初步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2.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上面标有数字“1”、“2”、“3”)
3.放大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活动过程]
一、 猜谜导入,认识镜子。
师:今天老师带了个谜语给小朋友猜,谜面是: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你们猜到是什么吗?
二、 自由探索镜子的奥秘
1.师:对,是镜子。你们想不想拿镜子照一照、玩一玩?
2.师:但老师有个要求:拿到镜子后,看一看,摸一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么样?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
3.师:听清老师的要求吗?
4.幼儿自由探索。
5.请幼儿回答: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上去感觉怎样?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
6.谁跟大家介绍下,你刚才是怎样玩镜子的?你发现了镜子有什么本领?
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7、刚刚××小朋友是在阳光下玩的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③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三、 探索哈哈镜(第二次尝试)
1.师:今天吴老师还带来了几位大镜子朋友,你们到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在镜子里有什么变化?
2.幼儿分组尝试、观察、交谈。
3.尝试后提问:你在每面镜子里照到自己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号镜子里照出的人和原来一样;×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矮又胖;×号镜子照到的人变得又高又大。
(第三次尝试)
1.咦!同样是三面镜子,为什么你们照出来的样子会不同呢?
2.幼儿分组尝试:请你们再去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原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请幼儿回答。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原来它们的镜面不同。×号镜的镜面是平的;×号的镜面是凸的;×号镜的镜面是凹的。我们把镜面是平的,称为平面镜;镜面往外凸的,称为凸面镜;镜面往里凹的,称为凹面镜。
四、 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师: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有什么作用?
2.幼儿讲述。
3.师:工人叔叔用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镜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镜子吗?(出示各种镜子)
五、照镜子
1.介绍规则。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吧,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镜子,你们镜子要迅速模仿我照镜人的动作,摆出相应的镜面动作。
2.请幼儿两人一组自由结伴,玩游戏。
3.幼儿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大班科学有趣的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大班科学有趣的花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指纹及指纹的用途。
2.对指纹及其作用产生好奇并乐于探索。
3.喜欢用指纹来创作一幅作品。
活动准备:
放大镜、彩笔、橡皮泥、油泥、绘画纸。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导入活动——“小刚家被盗了,警察叔叔在窗户上发现了罪犯的指纹。几天后,罪犯被抓到了。”你知道警察叔叔是怎样破案的吗?引起幼儿的兴趣。
2.用放大镜仔细看看自己的指纹,用橡皮泥和油泥留下自己的指纹。
3.对比看一看自己的指纹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认识三种指纹类型,并学会辨认自己的手指类型。
4.想一想小手在不同的材料上印出的指纹是一样的吗?还可以在哪些地方留下指纹呢?
5.探索结束尝试用毛笔蘸少量颜料涂在手指上印画,用中性笔画上适当的修饰和加工,一起欣赏有趣的指纹画。
活动延伸:
1.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容易留下指纹。
2.请家长或老师讲述与指纹用途有关的故事给小朋友听。
科学乐园
指纹就是手指表皮上突起的纹线。指纹在胎儿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指纹能使手在接触物件时增加摩擦力。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从基本线条形态上看,指纹可分三种:斗形纹、弓形纹、箕形纹。不同人种的指纹有很大差别,据说,全世界六十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因此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据此,可以广泛运用于考勤、侦破、保密系统。
大班科学有趣的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受转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纸杯、盘子、积木、光盘、陀螺、饮料瓶等。
2、幼儿第二次探索用的物品:有孔的积木、纽扣、光盘,绳子;牙签、牛奶吸管、不同形状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教师出示教具,让幼儿来进行认识(光盘、塑料瓶、铅笔等)
(1)交代任务。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物品,丁老师呀请小朋友来帮帮忙,怎么样使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呢?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交流与分享。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转动起来了?
师:你们用转、搓、拧等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二、通过创造性地组合,探索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请你用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使它转动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你是让它怎么转动起来的。(边讲解边演示)
(4)为什么会转动呢?(幼:小手在动等等)
(5)教师小结:转动是围着一个中心点(轴),使它转动起来的。
三、寻找幼儿园(教室)里的转动物品
(1)教师:请小朋友来找一找教室有没有转动的东西,我们一起去找找吧!例如:电风扇、钟等等
(2)转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例如:钟(可以给我们看时间)电风扇(能给我们带来凉爽)等等
四、活动延伸
找一找,家里有没有会转动的东西呢?与爸爸妈妈分享。
大班科学有趣的花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对物体沉浮产生好奇心。
2.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药瓶1个并将药瓶装一大半多的水。
2.一个大的透明饮料瓶,并装一大半水。
活动过程:
1.出示小药瓶激发幼儿的奇心。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药瓶
师:对,老师要用这个小药瓶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们想看吗?
幼:想。
3.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大胆表达。
教师将一大瓶水拿出,将小药瓶放入大瓶水中,拧紧瓶盖,再收用力挤压水瓶,看看会发生什么?
小结:这是因为挤压水瓶时,压力会增加,水会进入药瓶内,使得药瓶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所以就会往下沉,松开手后压力释放,重量变轻,所以药瓶就浮起来了。
4.教师请幼儿操作,并在边上巡回指导
5.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有趣的花教案篇7
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大班科学有趣的花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