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心得体会都是对学习过程的总结,有助于巩固记忆与理解,把心得体会变成周期性必做的事项,反思自然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大爱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研学活动的心得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研学活动的心得篇1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三四年级去绣江河公园研学,这是我第一次去参加这样的活动,心情十分激动。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虽然今天的风很大,但仍然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样我们一路欢声笑语,穿过了好几条街道,到达了绣江河公园。
我第一眼看到了母亲和孩子的雕像。那位慈祥的母亲,手里还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婴儿。看到她慈祥的面庞,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妈妈。
沿着弯弯的小路,我们向公园深处走去,因为我们今天是有目的的,要去公园的最高处——绣江阁。在路上,老师让我们感受风,观察树木的变化,我感觉到秋天的风比夏天的风要冷一些,我的双手都不敢从口袋里伸出来。
秋风吹,很多小草都枯萎了,银杏树的叶子变成了金黄色的小扇子,枫树的叶子变得火红火红,像开了一树的红花,河边还有许多棵柳树,它们的叶子也不像春天那么翠绿了,有些叶子渐渐变黄。
就在枯草丛外,我惊奇的发现有一片金黄的菊花丛,它们在瑟瑟的秋风中开得格外美丽。
不知不觉我们就走到了绣江阁,这真是一座雄伟的高楼啊,每层楼的顶上都有六只小神兽,老师说这是吉祥的象征,可以辟邪。“登高远望”真的是这样,我们越往高走,视野就越开阔。
玩了一会儿,我们又到了“诗词园”,一起朗诵了李清照的“一剪梅”,还有元好问的《泛舟大明湖》。
时间飞快地溜走了,该回去了,我恋恋不舍的看着绣江河公园,希望下一次再和同学们一起玩。
研学活动的心得篇2
周五的下午,我们乘着大巴车,唱着歌,一路欢笑着来到了梦洁工业园。看着它那气派的大门,宽阔的操场和高大的楼房,我们都大声赞叹起来。现在,我们的研学活动才正式开始。
湖南梦洁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56年,梦洁陈老师一边给我们介绍着,一边领我们走进了厂房。
进入厂房,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排机器,同学们都呆住了,有几个人甚至一直站在那儿没有动弹痴迷地望着机器,直到队伍要离开了他们才发觉。接下来,我们看到了几个叔叔阿姨在整理十几箱棉花。那些棉花有些硬,有些软,旁边还有几个生产棉花的机器,总是每隔五分钟就掉出来一大堆棉花。我们继续向前走,这次看到的不只是零散的棉花,而是整整齐齐的一卷卷的棉布。同学们都都上去抚摸,不料,它们经过了加工,已经很软了,哎呀,啊随着几声惨叫好几个人都倒在了面料上,布都要破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半成品区,那里堆放看还没有封口的被单,枕头等等。然后,我们进入了一间会议室。
我们以组为单位坐好,六十双眼睛一起盯着老师,只见老师拿出了三种布,分别是铅丝、真丝和棉布。然后,老师将一个蜡烛放进了一个盆子里,点着了火。我们惊讶地看着老师,心想:老师怎么还玩起火来了?她想干什么?只见老师用镊子夹起一块真丝靠近了火焰,顿时,真丝冒起了烟并且散发出一股恶臭,坐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有些人甚至厌恶地趴在了桌子上。老师又拿出了棉布,同样靠近火焰,可它刚一靠近就燃烧起来,一眨眼的工夫,它已经成为了一小块灰烬,但它也发出了一股验证闻的烧糊气味。
接下来,老师发给了我们每人一根筷子,一卷胶带和一条绿丝带和一块花布。要我们坐一根镶有花边的'筷子。我首先将花布撕掉了三分之二,然后再把筷子缠满胶带。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因为老是粘不紧。但我还是把它们治理得服服贴贴。然后,我将绿丝带粘了上去,历尽了千辛万苦因为丝带太长了。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粘花边。我从小手笨,手工是我最不擅长的东西,所以很遗憾我没有成功地做出来。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勤加练习,就没有我做不成的事!
这次活动就这么结束了,我希望以后能多多组织这种活动,开拓我们的视野,锻炼我们的能力!
研学活动的心得篇3
远和近,或许就在身旁。
昨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一、二两班的同学参加研学活动。
天气虽然有些阴郁,但仍不能使我们的热情消减。班级中,个个同学都洋溢着激动与兴奋,脸上也流露着朵朵笑容,我们带着好奇踏上了旅途。
在大巴的颠簸中,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山腰盐场。刚下车,看到盐田的景象感慨油然而生。十万多亩的盐田,一望无际,有如沧海桑田般的感觉,远近只有些许的电线杆矗立在盐田旁。还记得自己曾跑到奇隆广场边的一幢楼的'最高层,在那远远地望着这一大片似天空之境的空地,其面积之大与周边城镇成鲜明的对比,那时我虽不曾去得山腰盐场,但在我的第一感觉中,那一定就是盐场。
讲解员仔细地为我们介绍盐场,山腰盐场竟是福建省最大的盐场,我顿时惊讶于家乡的建设原来也有如此的成就,一时真觉得不可思议。海水缓缓地流进盐田,如条条流动的洁白银带,与天空相映衬,远远望去,真可谓水天一色啊。
制盐需经“纳潮”、“制卤”、“结晶”等五道工序,盐场工人更是费尽汗水与劳动,从海水中提炼出盐——他们心血与智慧的结晶。他们日复一日地走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不辞辛劳,也才造就了盐场如今的繁荣。讲解员的句句讲解,如同讲述他们的壮丽伟大故事,娓娓道来……我站在这儿,感受身旁的这一切,一股股伟大的磅礴气势直涌心头。
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便是后龙镇的土坑村,穿过繁华的街道,两旁的房屋如时间回潮般,显现古朴之气。庙上精细的雕刻。龙凤飞腾的栩栩如生,这些巧妙的细节,实是令人叹为观止。
接着我们来到土坑村闻名的“刘百万”大厝,“刘百万”即刘端经,他通过经商,富甲一方。他的家庭逐渐壮大兴旺,其古居也被保存了下来。行走在古道小巷中,别具闽南特点的房屋朴实而又自然。耳畔是讲解员生动地解说,我流连在这座座红瓦房中,想象绣花楼上朗朗的笑声。欣赏古庭中绚烂的鲜花,倾听古厝传发的古老声音……我再次被泉港伟大所震撼了,别具特色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这些都是泉港人智慧的结晶。感受着的这一切,一份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可是,我的心又忽然暗淡了下来。
在参加这次研学之前,对于研学时所到之处,我皆是一无所知。这次的研学让我了解了泉港的人文历史,更让我感受到一份深深的惭愧。作为一个泉港人,竟连家乡都不了解,身边所在咫尺的东西,仿佛又显得渺远起来。
乡情,似乎还是有些远,但只要心中有意,它自然就在你的身旁。
研学活动的心得篇4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劳动课教师指导有了一些体会。
从20xx版《指导纲要》和20xx版《课程标准》的对比中能够发现,20xx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的方面,有三处增加、三处变化和三处删除。
首先,删除的内容,分别是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而这三部分的内容是为结果的呈现做准备的,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总结方式能够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在20xx版《课程标准》中删除了这三部分的内容,说明在《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对学生劳动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不能只着眼于学生最后作品的完成度,教学策略不局限于一般的流程指导。
其次,新增的内容,分别是在情境创设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其目的是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境性,开放性。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其目的是获得家长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在准备阶段对劳动场域的指导。其目的是事先做好劳动场所,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准备。这三部分新增内容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新增的内容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再次,变化的内容,能够看出20xx版《指导纲要》更加关注的是老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指向的是活动及活动的有效达成。20xx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
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的表现特征是什么呢?以七彩染坊为例。劳动观念,积极愉快的参加劳动。劳动能力,掌握制作植物染料的方法和技巧,染布捆扎正确,染色图案美观大方。劳动习惯和品质是认真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将锅和其他工具清理干净,保持厨房整洁。劳动精神的体现是染色失败也不退缩,分析原因继续尝试,直至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劳动课是以劳动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研学活动的心得篇5
今天,期盼已久的研学活动终于到来了。同学们都背起书包,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老师和导游姐姐坐车出发了。
到站了,我们下了车,就开始我们的研学活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植树和捉泥鳅。我们分为四个人一个小组,一个人拿树,一个人浇水,一个人挖土,而我就是负责最后填土的人。开始植树了,我们握着树把它放到泥坑去,等树放到指定位置后,我就开始我的工作,把土往坑里推,不一会就把树给埋好了。负责浇水的同学已经早早准备好水在一旁等着。浇好水后,我们小组四个人在小树旁插上属于我们小组的祝福语。
植树过后,我们便移步来到捉泥鳅的地方。换好衣服后,就去捉泥鳅了。我看见水里有动静,便知道非泥鳅莫属。刚开始,我还不敢下去,因为平时没接触过,在做了一番心里斗争后,我还是下去了。我踩着软软的泥土,并不觉得害怕,反而感觉挺舒服的。这个环节就结束了,上岸时,我才发现我只捉了两条。虽然不多,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开心,毕竟是我第一次捉,有了这次的经验,我相信下次肯定会比这次多的。
开心时光一晃就过去了,又到了回学校的时间了。我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回校的大巴,离开这个我还没待够的地方。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啊!
研学活动的心得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