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的教案设计可以增强课堂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案的制定应反映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下面是大爱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迟到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迟到的教案篇1
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幽默有趣的情节
2、通过讨论,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体验归咎于别人与自我改正两种态度以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准备
男孩玩偶一个
过程
一、导入
介绍来自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嘟嘟。教师一边演示玩偶,一边讲述: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那是不是嘟嘟的错呢?
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二、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不是我的错》的第一部分(嘟嘟涨红了脸,不知道该怎么说) 讲述故事之前先提醒小朋友们仔细听,注意听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话
提问:
1、老师询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的时候,嘟嘟是怎么回答的? (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车太慢。)
2、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 (他都说不是自己的错,要门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
3、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是怎么样了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觉得嘟嘟这样说对吗? (嘟嘟讲得不对,同学们才笑。不对)
(二)讲述故事《不是我的错》的第二部分(教师讲述故事“老师弯下腰来”到结尾)
1、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2、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说了什么? (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模仿老师说话
3、嘟嘟照着老师的话去做了吗?他是怎么做得?
(早早就起来,很快地准备好)
他这样做了以后,有没有再迟到?
(没有。大家都在操场上玩,还没上课呢)
4.、小朋友们觉得是谁的错?
三、引申
1、提问: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师的,嘟嘟不迟到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 (高高兴兴坐在位置上,抬起头,挺着胸,看着老师)
2、模仿 :分别请两位小朋友作为迟到的嘟嘟和一位不迟到的嘟嘟
3、提问:以后小朋友们上小学怎样才能不迟到,高高兴兴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呢?(与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4.、引导幼儿讨论具体的做法(起得早、动作快......)以及正确的态度(不要都说是别人的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四、总结
把故事的大概再复述一遍从而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 不迟到,真好。
不是我的错
嘟嘟刚走进教室,老师就问他:“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
嘟嘟低下头,支支吾吾地说:“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自行车太慢了。”
第二天,嘟嘟又迟到了。他说:“不是我的错,爸爸喊我太晚了。”
第三天,嘟嘟又迟到了。他说:不是我的错,闹钟的声音太轻了。”
听了嘟嘟的话,有的同学“嘿嘿”地笑出声来,有的捂着嘴偷偷地笑。
嘟嘟涨红了脸,不知道该怎么说。
老师弯下腰来,小声地堆嘟嘟说:“以后,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嘟嘟想,也许应该照着老师的话试一试。
这一天早上,嘟嘟早早地就起来,很快地转杯好。他和妈妈来到学校,同学们还在操场上玩呢。
嘟嘟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教师,他看见老师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嘟嘟高高兴兴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和同学们一样,抬起头,挺着胸,看着老师。他心理想:不迟到,真好。
迟到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守时,惜时,上学不迟到,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体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好处,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上学不迟到,应该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体验到有序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心情及好处,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守时,惜时,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唱上学歌,了解学生在家时早上的生活习惯及早上到校的情况。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边唱边向学生问好:“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谁能说说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过渡语:你们说得真好,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是讲每天早晨应该把当天的事安排好,这样才能把一天的事情做好。那么,你们每天早晨上学前都要做哪些事儿呢?
(4) 学生谈论上学之前做的事情,引出课题。
谈论p20图片,学习儿歌 清早起来空气好,太阳公公咪咪笑,快穿衣,忙刷牙,天天上学不迟到。
2、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看p21_p21的图片,分析课本上的两个学生迟到的原因,及如何做到不迟到。
3、明辨是非,加深认识
(1)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述《爱迟到的小鱼莎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上学不迟到,上学之前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告诉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a书和作业本分开放。b书可以按上课顺序放,先上的课,书放在上面,方便拿取,上完课的书放在最下面;c还可以按大小放,小书放在上面,大书放在下面。注意:放书时不要卷角!
4、学唱儿歌 自己来
来来来,自己来,自己起床坐起来;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帽子自己戴; 自己的被褥自己叠,玩完的玩具收起来;自己洗的脸儿净,自己刷的牙儿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勤快的小乖乖。
5、布置作业
(1)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参加整理书包比赛。
(2)你做到了吗?比比看谁得的星星最多。请家长在家监督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了奖励一颗星星,累积星星最多的孩子就可以当养成明星。
幼儿园迟到教案,对于幼儿们来说,正式开始上幼儿园了就意味着要遵守幼儿园的基本规则了,不迟到是上学的第一个规则,我们应该要教会幼儿迟到的坏处,做一个准时的好孩子。
迟到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写迟到等7个词语,并初步学会运用。
2、会把两句简单的话合并陈一句话,会根据提问把话说具体。
3、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4、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利益、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爱护庄稼的道理。
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和老师表扬他的内在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绞丝旁,学会它的写法,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通过预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再读课题。
(3)学习生字迟。迟与尺的区别,用迟到说一句话。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轻声读读课文,读准音,读通课文,认清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读一读,你会读哪几个生字?
(2)各种形式读生字。
(3)哪几个生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重点指导稻、紧、绳等字。
(4)认读生字词语。
(5)看图,从图上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理解:稻田、稻秧、牛绳。
4、读通课文
指名分段读。
5、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生是个爱护庄稼的好孩子。
2、结合课文,理解赶紧的意思,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2)填空:迟的第四笔是什么?晨是什么头?什么和什么都是禾字旁,牵是什么结构?紧是什么底,稻的笔顺是什么?
(3)卡片认读生字。
2、学习课文第3段。
(1)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找到着句话,读读这一段,老师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怎么问的?问什么要奇怪的问?用奇怪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2)师接着读第二句话,漏掉小声的,问什么要加上这个词?讨论这个问题。读这句话。
(3)如果你是秋生,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
3、学习课文1、2两段。
(1)读第一段
所说你知道了什么?理解稻田、稻秧。
(2)如果你是秋生看到牛在吃草,会怎么想,怎么做?
(3)读这一段。
(4)看第二幅图,秋生在干什么?
找到写这幅图的这句话,读一读这句话,出示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
其中一句漏掉赶紧。
(5)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再看图说说秋生怎样把牛拉出稻田,学着他的样子再表演读读这句话。
(6)读第二句,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
会跟放牛的人说些什么?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问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
(8)指导朗读这一段。
4、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郎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出示课堂作业2,比一比,说说异同,完成后反馈讲评。
(3)口头填空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课文1、2、3段。
3、自学第4段,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 ),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 )他。
4、.总结课文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个( )、( )的好孩子。
(2)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去拉牛,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3)郎读课文。
5、课堂作业4、5。
附板书:
2、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老师 奇怪
秋生 牵牛
老师 表扬 秋生
迟到的教案篇4
教材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在阅读实践中,应坚持以“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设计特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读文、自学情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
师: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
(1)课件出示:“爸气急了……我挨打了”
a.生读,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咻咻,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2)课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a.师:当小海音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她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b.师:难过之余,小海音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她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读
c.师:伤痕刺痛着小海音,当她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亲了。再读
2.解决第二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1)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生读,体会以前小海音就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
b.生再读,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
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太不像话了。
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2)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时,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时,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师: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4)师: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气、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该不该挨打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可能有两种:
a.不该打
——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小海音会多么害羞呀,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一点也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该打。
——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她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该打。……
3.解决第三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师:父亲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后来又赶到学校来给她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读一读。思考: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3)师: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当父亲想起我红肿着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看着“我”穿上夹袄,轻轻的地给“我”两个铜板。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5)师: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发生如此的变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除了父亲的影响,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二、配乐朗读,升华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三、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师: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体会林海音后来能取得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与父爱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3.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老师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接受和认真地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1.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迟到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体验归咎于别人与改正自我两种态度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2、能结合生活经验积极参与讨论,懂得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活动准备:
男孩玩偶一个、图片、准时卡
活动过程:
一、你会迟到吗?
1、"你知道什么是迟到吗?"
2、"你们上幼儿园会迟到吗?为什么会迟到呢?"
小结:有的小朋友有时会迟到,有的小朋友经常会迟到,有的是因为感冒了去看医生所以迟到了,有的是因为吃早点慢迟到了,还有的是因为各种各样其它的原因迟到了。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经常会迟到,我们听听他的理由。
二、不是我的错。
1、教师一边演示玩偶,一边讲述:他的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嘟嘟的错呢?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嘟嘟涨红了脸,不知该怎么说"。
(1)故事刚开头,老师为什么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因为嘟嘟经常迟到)
(2)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不是我的错,是妈妈骑车太慢)
(3)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他都说不是自己的错,要么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
(4)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为啥都笑起来?嘟嘟为啥涨红了脸?(嘟嘟讲的不对,同学们才笑。嘟嘟难为情了,所以涨红了脸)
三、究竟是谁的错?
1、讨论: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
小结:上学经常迟到,是因为嘟嘟起得晚、动作慢,不是爸爸妈妈不好、闹钟不好。
2、你想对嘟嘟说些什么?
老师对嘟嘟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说:"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3、嘟嘟听了老师的话他会怎么做呢?(早早就起来,很快就准备好)
他这样做了以后,还会再迟到吗?
四、怎样才能不迟到。
1、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室的,嘟嘟不迟到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高高兴兴坐在位置上,抬起头,挺这胸,看这老师)
2、我们怎样才能不迟到,高高兴兴地开始意义天的学习呢?(请幼儿与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
(1)教师出示准时卡"这是什么?""表示了什么意思?"
(2)怎样才能得到这张准时卡呢?(将准时卡奖励给说的好的幼儿)
请幼儿说说具体的做法(起得早、动作快……)以及正确的态度(不要都说成别人的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4、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不迟到,真好。
迟到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5个;理解并积累本课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品味感悟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错误。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如何面对错误。
教学方法:
指导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计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史学名著《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
3、是的,谁都会犯错,那天我就出错了?怎么办?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
过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4.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汇报读书情况。
3、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吗?(注意归纳)
三、个性阅读2—13自然段,解疑品赏。
1、读书贵在有疑。刚才有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狠狠地打,打得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
a、打的动作
b、打的声音:咻咻
c、打的过程
d、作者的伤痕
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父亲打我究竟有多狠。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2、就这样,体会着作者挨打时的心情,先读出这句话,再把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3、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4、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关注的内容有:
a、不该打:
(1)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2)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像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对呀,多难为情的事啊,让同学们当成笑柄了。
(3)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4)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1)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在玻璃窗上,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2)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过分。
(3)爸爸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你不仅找到了有说服力的句子,而且还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是呀,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我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这不是找打吗?
(4)师:不就这一天不去上学吗?没什么关系吧?——生:学不到知识,养成坏习惯,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5、过渡: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得打我呢?
6、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老师读所有写父母的话,你们读所有写我的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7、自由熟读2—13自然段。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识记生字。
2、查阅林海音的资料(尤其是成绩)。
板书设计:
迟到
林海音
动作:拖抄抡
声音:咻咻
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
伤痕:鼓起的红肿的鞭痕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内容导入
回忆挨打的内容。
二、精读14—19自然段。
1、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得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地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3、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作者能发生如此这番的变化,父亲给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再想想,除了父亲,还有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三、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
2、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还是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课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错误,现在,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的已经不仅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在错误面前会做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关于名人面对错误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迟到
林海音
动作:拖抄抡
声音:咻咻
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
伤痕:鼓起的红肿的鞭痕
花夹袄
铜板
迟到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吨的认识教案6篇
★ 钱的小班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