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评估应包括自我评估与同行评估,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案不仅是教师的工作指南,也是学生学习的导航,指引他们探索新知识,大爱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8的加法数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8的加法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意编题列出算式。
2、复习6的组成,学习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法运算。
3、在活动中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一副、算式卡片、幼儿人手一份练习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游戏:对数
二、学习6的加法
1、出示一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内容。
师:春天来了,鸭妈妈带小鸭到草地上玩。小朋友看一看,有几只大的鸭子,(一只),有几只小鸭(5只),有几只黄色的鸭子,有几只红色的,几只在游水,几只在草地上?
2、根据图上动物的颜色、大小、位置的不同列出算式。
师:我们先根据鸭子的大小来编一道题。
1+5=6 5+1=6
3、启发幼儿说出算式及表示的含义。
请幼儿说出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说出“+”前后两个数位置调换,得数是一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1+5=6 5+1=6引导幼儿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法运算。
4、师编题请幼儿列式与运算、幼儿编题请同伴列式。
三、幼儿操作活动,提供作业纸人手一张。
1、出示作业纸讲解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验证作业情况。(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8的加法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
2.通过操作初步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函数思想。
3.结合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边出示口算卡片边发口令:“火车向前开,向右拐……”,学生看算式直接说得数。
2.10的组成。
3.看图列算式。
出示:
学生先叙述图意,然后再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1.自学10的加减法。
结合刚才的练习,同学们能够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那么你能不能用学具摆出10的组成情况,然后根据你所摆的图,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呢?下面就根据书上第56页例题的提示,请你先用圆片摆一摆,然后说一说图意,最后根据图意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交流自学结果.
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摆、怎样说、怎样写的?
找学生到前面来演示汇报,老师板书。
3.总结算法.
刚才的这几组题如果没有图,怎样想得数呢?(根据数的组成算加法,根据数的分解算减法.)还可以怎样算?(用数数的方法算.想加法算减法……)
4.计算
你会算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知识扩展。
10的加减法,除这些算式以外,你还知道哪些?
对于说出上述算式的同学要加以表扬。
三、巩固提高。
1.凑十练习。
老师出示一个数字,学生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和老师的数字凑成十。
2.集体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10的加减法),学生抢答。
3.小组比赛: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每组一套加减法题目(7~10的加减法),一个做一道,进行接力口算,最后集体订正,评选出优胜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用以前学习的方法自学了,通过讨论、交流掌握了不同的计算方法,这说明同学们很会学习,很爱动脑筋,你还想说点什么吗?
8的加法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九以内的加法。
2、在情境教学中,学会10的加法。
3、能将的10的加法运用到超市购物的游戏中。
4、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购物券、贴有数字的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1、碰球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会玩碰球的游戏吗?(会)那今天小胡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这里有一个规则,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来是9。你们准备好了吗?嘿嘿,我的两球碰几球?(嘿嘿,你的两球碰7球,2+7=9)......
2、新授10的加法。(ppt)
师:刚才小朋友的表现可真好,所以我决定要给你们一些奖励。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你们想去吗?(想)好,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瞧,前面是什么小动物?(小猪)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那有几个站着的(1)?几个坐着的呢(9)?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猪?(10只)那谁会根据这个图片给我们来列个加法算式?(1+9=10)我们以前还学过可以把前面的数字调换一下位置,也就有了一个新的算式了,大家一起说好不好?(9+1=10)
师:我们走呀走,来到了池塘边,你看见了什么?(乌龟)请你仔细数数有几只在岸上,几只在水里呢?总共有多少只乌龟?我要请聪明的小朋友还给这些小乌龟们列列算式了,谁来?
师:你们看,那边有很多漂亮的鸟。请你们自己观察,你看见了什么?有几只?一共有多少只鸟儿?你能为这些鸟儿列个算式吗?
师:看过了美丽的小鸟,接下来会是哪个小动物呢,让我们继续逛下去。呀,这次来的是谁呀?(小狗)小狗怎么样了?(有的关在笼子里,有的在笼子外面)数数笼子里的有几只?外面的又有几只,一共有什么?你来给小狗们列个算式好吗?还可以有怎样一个算式?
师:最后我们去美丽的花丛里看看,这里面也藏着小动物哦。原来是勤劳的小蜜蜂。我发现这些小蜜蜂有些不一样哦,你发现没有?有绿头发和黄头发的蜜蜂。数数绿色的有几只?黄色的几只?总共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我想请你来给小蜜蜂列算式了。那这次还有没有其他的算式呢?(没有)为什么?(前面的数字又是5,换位置以后也是一样的)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动物园的小动物呀,每个种类都是10个,这就是这个动物园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10的加法一起念一下吧。
3、游戏:动物超市
1)幼儿购物游戏
师:动物园逛完了,我在动物园还找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动物超市。在里面我们可以买些纪念品。看,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10元购物券,你们等会可以去超市你买你喜欢的东西。每个纪念品后面都标有价钱。在这里呀,我有一个要求,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有没有听明白。这是我在动物超市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买了什么?你们看,我买了两样,这个是多少钱?这个呢?..+..=10,所以我刚好把10块钱用完了。好,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购物券去超市购物吧。记住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
2)互相检查
师:买好的小朋友请回到位置上,现在你可以和想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买到了什么?还可以互相检查你有没有买对,有没有符合老师的要求?发现错误的小朋友,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自己去改正一下。
3)幼儿介绍自己的购买情况
师:谁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买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因为本班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对于汉语的表达还是有困难的,前几节课学过1-9的加法,部分幼儿有了一些基础。因为是纯汉语授课,对于我的授课一部分幼儿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数幼儿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讲完以后,民考汉教师再进行解释,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幼儿,对民考汉教师的讲解的维语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汉语就根本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备课是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思路设计的,课也是按照几个环节的设计开展的,能听得懂汉语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兴,听不懂汉语的孩子认识一脸的茫然,总之,每次上课之前我准备一些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语言的障碍中“枯萎”了。
8的加法数学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的了解,提高运算及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积极参加游戏,开动脑筋思考,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盒子一个;5以内加法、减法的ppt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写有5以内加法、减法的算式题信封若干个;写有算式题的动物头饰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游戏:碰球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老师出示一个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数字卡片2-5。)老师伸手进去摸一张,然后问幼儿是多少?幼儿回答以后,老师说:"我们来玩总数是5的碰球游戏。"小朋友,我问你,我的2球碰几球?"婷婷老师,告诉你,你的2球碰3球"。连续抽2次卡片,玩3次。
2、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老师播放ppt,出一些题目请幼儿来闯关,总共有5关,每闯一关成功,老师就奖励幼儿大大的笑脸贴纸。直到闯关结束。
(2)挑战游戏。完成信封的算式题。请幼儿帮老师把信封上的算式题算出得数,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小朋友操作加法、减法板,两外一个幼儿负责记录得数,哪组小朋友最快完成,就能拿到老师的.奖励笑脸。
3、结束部分。游戏:小动物找家。请幼儿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每只小动物身上都有算式题,算出得数是多少,就找到相应的门牌号码。老师事先在教室画上5个有号码的圈,幼儿听音乐开始去找家,当听到大灰狼出现的音乐,如果还没有找到家的幼儿,就要被大灰狼吃掉。(幼儿交换头饰,游戏可玩两次,根据时间而定)。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5以内的加法、减法。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回家可以考考爸爸、妈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请幼儿轻轻的把头饰放到篮子。"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8的加法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卡片
2.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复习5的组成)
教师: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
不过我们要保密码解开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几呢?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图学习5的加法。
1.教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到了,我们一起去小动物家看看吧,小心别被动物咬着,
看图算5以内的加法,算对动物送礼物给小朋友,算错动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
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几个小动物家。把你的答案记清出点。
2.提问
(1)教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4句话表达4幅图)
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
老师记录
(2)教师: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3.总结
教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
像1+4=5,4+1=5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
所以看到1+4=5马上就想到4+1=5,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3=5就会想到什么呢?
三、巩固加深
1.教师:小动物们都夸我们很聪明 ,我们手里都有动物送给我们的玩具票票, 出示价格。
你手里有5元,你能买那两样玩具,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那两样?
2.幼儿操作
3.总结:
(1)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2)如果5元买三样呢?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板书:1+4=5,4+1=5,2+3=5,3+2=5。
8的加法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能积极地参与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活动,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4,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间题。
5,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
知识重点
和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回顾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
在足球比赛中,如果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则红队的胜球数,可以怎样表示?蓝队的胜球数呢?
师:如何进行类似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与大家探讨的问题。
(出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如果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失了两个球,下
半场失了3个球,那么它的得胜球是几个呢?算式应该
怎么列?若这支球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失了3个球,又如何列出算式,求它的得胜球呢?
(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请同学们想想,这支球队在这场比赛中还可
能出现其他的什么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与同伴交流。
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把两个有理数相加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同零相加这三种情况。
2,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i
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运动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1)(小组合作)把我们已经得出的几种有理数相加的情况在数轴上用运动的方向表示出来,并求出结果,解释它的意义。
(2)交流汇报。(对学习小组的汇报结果,数轴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算式由教师写在黑板上)
(3)说一说有理数相加应注意什么?(符号,绝对值)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如何相加吗?
(4)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有理数加法法则。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相加,仍得这个数。再次创设足球比赛情境,一方面与引题相呼应,联系密切,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有理数相加的几种不同情形,并能将它分类,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估计学生能顺利地得到(+)+(+),(+)+(一),(一)+(+),(一)十(—),0+(+),0+(一)。
但不能把它归的为同号异号等三类,所以此处需教师。点拔、指扎,体现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①假设原点0为第一次运动起点,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②若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不能很好地参与探究,也可以让其参照教科书第21页的“探究”自主进行。③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④学会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也许学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足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例1计算:
(1)(—3)+(—9);(2)(—5)+13;
(3)0十(—7);(4)(—4。7)+3。9。
教师板演,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运算所依据的法则。
请同学们比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与小学时候学的加法有什么异同?(如:有理数加法计算中要注意符号,和不一定大于加数等等)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4:1胜黄队,黄队1:0胜蓝队蓝队1:0胜红队,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让学生读数,理解题意,思考解决方案,然后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学生活动: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用到有理数加法的例子。注意点:(1)下先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加法再定符号,最后算绝对位。(2)教教师板演的例通要完整体现过程,并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学的时候要把中间的过
程写完整。(3)体现化归思想。(4)这里增加了两道题目,要是让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拓宽学生视野,让学
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23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己总结。
本课作业必做题:阅读教科书第20~22页,教科书第31习题1。3第1、12、第13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叙迷)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
2,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可能立即见效,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辩析、归纳、化归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则时,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同号、异号,一个数同0相加);在运用法则时,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
3,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附板书:1。3。1有理数的加法(一)
8的加法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教师适当引导,进入新知。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这是同学们课外活动的情况。谁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联系题意讲解,并板书:28+17=45(人),问:还可能怎样想:17+28=45(人)。
板书算式。
2、比较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3、得数相同的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成等式。
4、举例: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自己写一写。学生说,老师相机板书等式,并追问: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写的?核实是否相等。
5、概括规律: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发现规律。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可适当提示:用符号、文字、字母,学生思考,充分发表自己意见,教师给予肯定。
7、数学上,我们一般用a、b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a+b=b+a、老师小结:
引出:加法交换律(板书)
8、小练习:填数
三、教学加法结合律。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动脑,有了很多发现,大家真不简单。现在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看看会有哪些收获?课件出示
2、列式解答,利用题意追问算式含义,并相机加括号表示先算。还可能先算什么?说算式含义
3、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得数为什么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成等式。
4、出示书上题目,说一说,算一算。
5、概括规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发现规律。
6、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学生举例。
7、教师小结,引出:加法结合律(板书)。如果用a、b、c分别表示这三个加数,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成?
8、小练习:填数。
四、总结新知,组织练习。
1、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它们都是运用在加法中的规律。师总结。
2、课后练习:
(1)下面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学生说一说,对第三道重点分析,引出加法运算律有作用。
(2)比较体会运算律的作用,知道凑整百。
(3)凑整百小练习。
8的加法数学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