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作文往往会选择明确的主题,使得整篇文章逻辑清晰,易于理解,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培养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在交流中更加自信与流畅,以下是大爱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1
到了寒假,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春节。
春节前几天,家里的老人就会把辛辛苦苦养了的猪、鸡、鸭给杀了,鸡和鸭会拿去祭祖。大人们还会去买一些糯米,把糯米洗干净后,把猪血拿去锅里热。家的锅跟我们现在用的锅不一样。它的直径大约有1。3米,要烧柴才能用。把猪血烧到杏色,捞出。然后把糯米煮熟后,加入猪血,烧到凝固。捞出放在蒸笼里等它凉了,我们称它为“米血”。
大年三十,大家把米血拿出来蒸熟,把杀好的猪肉拿出来,再杀几只鸡、鸭。晚上大家把它们煮熟,至于好不好吃就看大人们的手艺了,大人们还煮了年糕、面条、鸡汤等等。有些还会去市里买一些小菜,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着年夜饭,谈着喜事,碰杯说祝福语。
大家吃完年夜饭,就在一起看春晚,不一会儿又到门口去放烟花。
初一,早上到处都是鞭炮味,还在睡梦中的我,被一阵阵鞭炮声被迫叫醒了,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飞一般地跑下楼,吃完早餐,和爸爸一起去拜年,而妈妈要留在家里接待客人。
初七、八要“进香”。开着车,来到别的村的寺庙里烧香,那香长1米,直径5厘米,不一会儿有人来表演舞狮,大家看得可高兴了。当快要结束的时候,大家就敲着锣鼓绕着寺庙转几圈,便回家去了。
家乡的习俗可真多呀!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2
每年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回到妈妈的家乡——客家古邑河源。在河源过年很热闹,除了团圆饭,最过瘾的就是看“打火龙”了。
“打火龙”是客家乡村的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乡俗活动。火龙是由木棍和稻草扎成的,长达10几米,龙身上插满了香烛。
每年除夕,大家早早吃完团圆饭,“打火龙”活动就开始了。照例是一轮烟花炮竹,这时,龙身上的香烛已被点燃,八个经验丰富的壮汉将火龙高高举起,舞动着行走起来。围观人群激动起来了,发出雷霆般的欢呼声。我和村里孩子们在几条火龙之间来回穿梭着,边跑边叫,嗓子都喊哑了。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热闹,火龙走到哪,人们也跟到哪。远远望去,火龙身上闪着的灯火绵延几百米,场面十分壮观。火龙上下舞动着、跳跃着、欢腾着,龙身越烧越旺,在夜色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耀眼。在一条条火龙的舞动之下,客家乡村的春节也渐入佳境了。
每次看“打火龙”,兴奋和热闹过后,心里总是暖暖的。妈妈说“打火龙”的习俗在她小时候就有了。传说是神龙下凡赶走妖魔鬼怪,驱邪避灾,来年就会风调雨顺,老百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我想起“打火龙”,在心里默默地盼望着,盼望客家人的火龙能驱除瘟疫,驱走冠状病毒,让我们早点开学。
明年过年,我要回河源看一场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打火龙”。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3
春节正悄悄的跟着冬天的脚步来了。你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变得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炸丸子……还要为孩子们买新衣服,发压岁钱,希望他们在学业上能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的笑着,流露出非常幸福的神情。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等,红色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吉祥的颜色,是幸福的颜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的,小孩则由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一起去放烟花炮竹,一道道美丽的烟花划过了天空,时而犹如一条条彩色的飘带,时而则如一片闪亮的繁星散落,漂亮极了。清脆的爆竹声也打破了寂静的夜晚,在我耳边久久回响。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一首诗:《元日》“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
“吃饭喽!”我要吃这个,我要吃那一个。孩子们吃着、笑着、说着,大家欢天喜地的接着红包,相互祝福着,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
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儿弥漫在空中,沁人心田。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喜欢吗?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4
过年包饺子,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这其中还有个典故,据说在一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在告老还乡后,发现当地的人们总是冻得双耳溃烂,便命人架起铁锅,将祛寒药材包在面皮中做成耳朵状,起名“娇耳”,很快人们的病便好了起来。后来,包入其他食材,因其味道鲜美便被人们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并改名“饺子”。
包饺子的工序并不复杂,但是需要准备的东西却一点不简单。首先就是饺子皮了,皮要大小适中,厚薄得当,如果皮太厚,饺子的口感会变差,太薄的话又容易破,所以怎么把握这个厚度就是门大学问了。下面就到了馅,这就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而各有千秋了,什么青菜猪肉,白菜虾仁等等,反正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前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下面正式开始包饺子,先拿起一片饺皮,平铺于手心,用筷子夹起一块馅置于其中,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会“胖”,少了不好吃。然后将饺皮两边蘸点水,对折,用力按紧,这样一个小“耳朵”就诞生了。
最后一步吃,将饺子放入锅中,看着它们上下翻腾的不亦乐乎,一股香味蔓延开来,如此美味,怎不叫人垂涎欲滴呢?盛上大碗的饺子,就着酱油或者醋,一口下去,满满的汁水在口中来回荡漾,感觉整个人都被这美味环绕了,即使口味再刁钻的人,也会感叹的说声好吃。
在一家的欢声笑语中,伴着过年的爆竹声,几十个饺子不一会就被一扫而空,这就是我们家乡包饺子的习俗,好玩又热闹。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知不觉中,我迎来了__年的春节。在春节中我家有许多的风俗:看春晚、拜年、穿红衣服等,但最有意思的还是吃饺子。
春节那天,我三四点钟就起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终于要吃饺子了。我家乡的饺子,特别好吃,从锅里乘出再端上来,老远就能闻见饺子的飘香,并且,有几个里面还包着1角或5角的硬币。这可有意思了。我们家有七个人只能三四个人得到硬币,如果好的话一人能得两三个。我又紧张又激动。在给长辈们拜完年后,我迅速的跑到餐桌开始吃饺子。只见一个个又大又胖的饺子都躺在盘子里,上好的韭菜和鸡蛋被洁白无暇的饺子皮包在了里面,还发出阵阵的飘香。突然,我瞅见一个饺子里面似乎有个银色的东西,我立刻把它夹了过来,一咬,是软的,我迅速地把它吃掉,又夹了一个,又是没有。
这时,爷爷高兴地把一枚硬币吐了出来,说:“我吃到了一个,你们要加油了。”我非常紧张,现在只剩下两个了,我加快速度起来,恨不能一口吞掉一个。
随着时间的流逝,爸爸也获得了一枚硬币。大家看到他得到之后,更加闷头吃了,所有人一句话也不说,都在狂吃饺子。我也非常害怕我得不到那个最后的硬币。
当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我随便的夹起了一个饺子,我想都没想就咬了下去,一个硬硬的东西突然硌了我一下,我高兴的大叫一声:“我吃到那个最后的硬币了。”我非常高兴,其他没有得到硬币的人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而我全身上下似乎都散发着光芒,把剩下的饺子都吃了。
我非常喜欢春节吃饺子这个风俗,他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后来,我还听爷爷说:“春节吃饺子是中国的传统,每家每户在春节那天都是要吃的。”我点了点头,不管怎样,家乡的饺子永远是我爱吃的。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青海,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示出它不同的风姿;人更是热情好客,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会在百忙之中放下手中的活来帮助你。最令人喜欢的不是那里的环境,而是那里独特的风俗。
我最喜欢家乡的开斋节,在过开斋节的这一个月里我们过得很开心。我们过的节日可能跟别的地方过的节日不一样,因为别的地方过节一天或者几天,可我们过的这个节日是一个月的时间。
这个节日是这样过的:凌晨3:00吃一顿非常饱的早餐,然后到了四点就不能再吃一口饭,也不能喝一口水,直到晚上8:00才能吃饭。有时候不用在自己家里吃饭,这个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会让全村的人到他家去吃饭,有很多好吃的肉啊,菜的什么的都有。
到了晚上的时候,如果你睡不着,可以到山上看月亮。说起月亮,那是有规律的,第一天月亮是圆月的三十分之一就这样一点一点变大,到第十五天的时候,月亮就圆了,然后一点一点的又变小了,最后的一天,月亮就又回到了第一天的模样,那也象征着这个节日结束了。看着月色,夏天的暖风迎面而来,心里开心极了。
我爱我的家乡,爱我家乡的美景,更爱我家乡的独特风俗,开心的过每一个节日。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7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一个不一样的习俗。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篇8
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6个民族组成了我们现在的大家庭。这56个民族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民族的节日也不同。有哈尼族的火把节、回族的圣纪节、汉族的春节更是鼎鼎有名。现在我要介绍的也是个很有名的节日,那就是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又称“宋干节”,尤其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去洗佛,在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绽放,它象征着幸福、吉祥、健康。被水泼得越来越多,就代表着收到的幸福越来越多,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锣鼓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还要赛龙舟。比赛在澜沧江举行。赛手们你追我赶,则观众就在一旁呐喊声助威,在“哐哐哐”的锣鼓声中和“嗷嗷嗷”的呐喊声中,赛手临危不惧、奋勇向前,把一波一波的中外游客引到澜沧江边,为的是给节日添加很多光彩和气氛。
在泼水节,放孔明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人们还没有把孔明灯放上天,人们的心却早已飞上了天。大家放孔明灯对安排在一块空旷的田野里。将蜡浸满了煤油,放入铁丝中央。灯点燃了,大家拖住灯底,灯身受热后渐渐升了起来。当有了冲力时,把灯托起。他们随着群众火箭般的欢呼声冲天而上,以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节日中,除了泼水,还有很多其他的项目,如丢花包、放高升、放烟花等。人们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这朵花在不停地绽放!绽放!我相信,这朵花永不凋零,一定会开的越来越美!
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优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