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共鸣,因此我们应当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思路,厘清自己的想法,大爱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李保国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李保国心得体会篇1
了解李教授的事迹后我深受感动,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不平凡的一生。李教授,平凡而伟大。30年,可以让荒山变成良田;30年,可以让贫穷变得富裕;30年,可以让一个人变作一面旗帜。这是新闻媒体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最真实的评价。李保国,用他的30年,将这一一印证。成就了一段秃山披绿,荒岗生金的传奇。李保国同志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一、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务实作风
李保国同志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2013年以来,李保国教授到阜平指导核桃生产发展模式的奉献的创新改善和技术管理,7个乡镇的820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脚印。李保国教授生前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奔走于太行山区,播撒科学和知识的种子。
李保国教授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人们总是不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李教授一身质朴的服装和一名农民并无两样。李教授说,和农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样,我要穿的很体面如何让农民从一开始就接受我,从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呢。李保国用最真挚的行动,最热烈的爱心感动着太行山区的人们。
二、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李保国同志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自 1981年起搞起山区开发研究,34年间李老师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汽车成了他移动的家,稀疏了头发,黝黑了皮肤,双手长满茧子,长期奔波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改变最初的梦想。
李教授能取得如此不平凡的成绩,靠的是传承和钻研,凭的是专注和坚守,是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
三、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赤子情?
李保国同志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不但不从企业、农户拿钱,不占一点股份,而且很多时候,下乡往返的路费、请专家前来培训的费用,他都是自掏腰包。
李保国教授这种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深深鼓舞着我。我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工作,奉献青春,发挥自己的小小光芒。
李保国心得体会篇2
李保国,男,汉族,河北省武邑县人,1958年2月出生,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至1978年先后在武邑县怀甫公社广播站、武邑县机电局工作,1978年3月至1981年2月就读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桑蚕专业,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
准确地说,李保国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名典型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却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塑造了一个令人敬佩,堪称优秀共产党员楷模的光辉形象,中组部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既是对他一生无私奉献的肯定,也是对后来者的一种引导。平凡并不可怕,平凡的岗位也能走出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来。
李保国的主业是教书育人,一直以来他兢兢业业,热爱教育事业,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对学生关心爱护,从不缺课、不误课。他重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把田间地头作为课堂,把广阔天地作为实验室,带领学生和科研团队,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26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主业,但能像李保国那样,勤于干工作,善于干工作的,一辈子努力进取的确实还不多。
同时,李保国并未因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放弃了社会责任感。他心中装着百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及成功经验,积极推进科技扶贫,无偿向群众提供科研成果。他注意群众工作方法,用群众听得懂的话传授技术,先后举办不同层次培训班800余次,培训农民群众9万多人,为扶贫攻坚战略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其实,社会上的名人、英雄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像李保国的工作环境一样,有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能够过上平淡的生活。但许多人却就此止步不前,仅满足于自己的小家庭衣食无忧,而忘了身边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同胞们,忘了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有许多人还热切期盼着我们去扶一把,伸出援助的双手,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共产党员的身份,决定了党员必须保持应有的先进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但是,整个社会的发展,不能仅靠党员去努力,去支撑,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也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富强的“天空”!
李保国心得体会篇3
为学习李保国精神,我们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此影片。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电影,内心汹涌澎湃,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一名普通教授。他说,“这辈子最过瘾的一件事是把自己变成了农民,还有一件事,就是把农民变成了我”。这话说得铿锵有力,充满自信、快乐和满足。作为一名党员,他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品格,他是拓展深化“太行山道路”的优秀带头人,做出了许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实绩,用生命践行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见不得百姓受穷,一头扎进穷山沟,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被誉为“太行新愚公”。年仅58岁的他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留给人们无尽的悲痛。
他“把自己变成了农民”。他是文化人,却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脸色黝黑,穿着朴素,和农民一起开山、栽树,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农民讲授种植技术,自掏科研经费给太行乡亲们力所能及的技术帮助,下乡指导不给农民添负担,从来都不要一分钱,一双沾满泥巴的运动鞋穿在脚上,他被人们亲切地呼为“农民教授”。
他“把农民变成了我”。那么多太行山村先后富裕了,靠什么,一句话,靠他培养的数不清的种植土专家。这么说一点不过分。
他作为一个病患者,不遵医嘱,心系扶贫,以“活着干,死了算”的气魄拼命工作,带动了家属,带动了学生。
观看完电影,大家热泪盈眶。哀思之后,我们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他甘于奉献、不为名利的精神追求,传承他待百姓似亲人的为民情怀,弘扬他让荒山披绿、穷岭生金的责任担当。李保国同志既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李保国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不会走,他的事业不会走,燕赵大地一定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李保国,汇聚起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李保国心得体会篇4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生命价值依然在发光发亮。他是党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是太行山的儿子。他是一颗种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长;他是一把火炬,点亮了山区扶贫 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让山岭都绿起来、让乡亲都富起来的为民情怀。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在思想上认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大胆探索、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创新 意识。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对照'八破八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地走创新、创业、创造之路,努力打开各项工作新局面。
学习他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巍巍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心中的务实作风。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崇尚实干,力戒空谈,苦干、实干、巧干,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打好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翻身仗做出积极贡献。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命精神。全省广大党员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拼命精神创造一流业绩。
学习他淡泊名利的人格风范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坦荡无私的人格风范。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各项规定和纪律,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共同优化河北政治生态环境。
各级党组织要把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持续兴起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热潮,让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式的党员干部不断涌现出来,形成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李保国心得体会篇5
巍巍太行山,见证了他的辛劳付出;悠悠泥土地,诠释了他的无私品格。在李保国身上,我们见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名字,他的事迹,深深地烙入了人们的心中,勉励着无数党员干部,做一个无私无畏的干部,去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价值。
在李保国身上,我们看到了他那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无私奉献的付出精神,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他呼喊“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农民穷!”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躯,宿夜为太行人民奔波操劳;他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一起让140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让10万农民脱贫致富。他不仅让荒山
挺立起绿色的希望,也让太行的百姓看见了光明和未来!李保国同志之所以深受人民爱戴,就是因为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就是因为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全心全意当人民公仆。我们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身怀爱民之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多办利民之事,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
无私奉献的付出精神。“我是来帮农民脱贫致富的,不是来追名逐利的”。李保国同志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他既不拿农民给的报酬,也不持企业奖的股份,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勤政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李保国精神的鲜明特点。我们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党和人民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要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
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一年里行程4万公里,他不畏艰苦,不惧风险,迎难而上,用脚步丈量出从贫困到富有的距离。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正是需要我们学习弘扬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作为共产党员,都应该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保持不畏困难、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反对铺张浪费,抵制奢靡享乐之风,为党和人民多干事情,多做贡献。
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同志有这样一段话很引人深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焦裕禄同志的这段话,用来形容李保国同志贴切而恰当,他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共产党员的人生写照,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无悔追求,也让我们看到了无数如李保国同志一样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党员的伟大精神!李保国同志,是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他象松柏,常青常绿;他象柳树,荫蔽后人;他象泡桐,奉献一生。我们当代领导干部,就要做李保国式的党员,让自己也成为百姓心中能顶起一面旗撑起一片天的优秀共产党员!
李保国心得体会篇6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奋发作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2009年以来,李保国教授指导平山县葫芦峪园区连篇高规格治理黄山,并探索出“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太行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他指导创建的山区综合开发“葫芦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个县、100多个乡镇广泛推广。李保国用科技的力量,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他用责任和担当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让山区人民走上了创业富裕的道路,带动了成千上万的人脱贫致富。他的务实实干、奋发作为的创业精神,正是当前我们调结构、促转型工作应该努力学习的精神。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大爱情怀。李保国教授之所以受到果农和各地干部群众的爱戴和信任,是因为他心系果农,热爱事业,用实际行动为果农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点滴付出。内丘县岗地村村民梁国军1997年中学毕业后,就回村参加了劳动,从那时候起,李老师开始手把手地教他种果树。4月5日,因为果树叶的生长形状问题,他刚通过微信咨询了李老师,按照李老师教的方法刚治好了叶病,就在网络上看到了李保国教授去世的噩耗。李保国教授的模范事迹在网上引发了广大网友和基层干部群众的热议,余10万人浏览。8000余人转载了相关信息。
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对党衷心,无私奉献,三十多年扎根基层,完成太行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就像一粒种子,扎根为巍巍太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更应该向李保国同志看齐,深入学习李保国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民意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摆在心底,大胆探索、用科技唤醒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真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真正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宏伟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李保国精神永续远航!
李保国心得体会篇7
5月19日上午,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召开,集中收听收看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直播。
报告会上李保国同志的家人、同事、学生分别以《太行新愚公》《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我们的严师慈父》《我和保国的三个家》《扎根基层 扎根人民的楷模》为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回顾了他在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再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情景。在坐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怀着沉痛的`心情观看了报告会。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为军指出,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想上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心灵上受到了一次强烈震撼,精神上得到了再一次的升华。要把李保国精神学习好,在全县上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为幸福美丽新正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人民的政治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勇攀科技高峰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责任担当的价值追求,学习他朴实无华、大道至简的务实作风,学习他改革创新、改革突破的创新精神。李保国足迹遍布我省太行山所有山区县,他喜欢的不仅仅是太行山,他喜欢的是人民,是让山区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他喜欢的是自己的事业,是把山区脱贫致富融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把事业与人民生活融为一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计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
李为军强调,全县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章,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夙兴夜寐,打好发展攻坚战。要以李保国'活着干,死了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照任务目标再接再励,狠抓落实,实实在在干工作,用力用力再用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标准完成。要勇于创新,在各自领域争取新的成绩。创新无处不在,我们与先进地区如火如荼的创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完成攻坚战的任务目标,没有创新我们无路可走,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李保国改革创新、改革突破的创新精神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创新理论思想,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工作举措,盯死项目,死盯工作,动脑筋、想办法,自我加压,主动而为,全面完成'百日攻坚'各项任务目标,使正定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要根植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实现十三五目标。要学习李保国心系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政治品质,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群众结合在一次,把自己变成老百姓,又高于老百姓,领着老百姓干,殚精竭虑,激情奉献,奋发有为,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保国心得体会篇8
李保国,男,汉族,1958年2月出生,河北武邑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立德树人,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良师益友。他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勇于改革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他坚持青年教师、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构建起一支接地气的教学科研队伍,培养了一批批广受社会欢迎的农林复合型人才。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率先垂范,恪守党的宗旨,认真践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用生命标注出一名知识分子一心为民的人生坐标。
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矢志于山区开发与治理,先后取得28项研究成果,推广36项实用技术,让140万亩荒山披绿,使山区增收35.3亿元。打造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探索出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山区发展之路,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被誉为“太行新愚公”。他患有重度的糖尿病、冠心病,每天要吃10多种药,但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2016年4月10日,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8岁。为表彰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我部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忠诚品格;学习他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坦荡无私的人格风范;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太行新愚公精神,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李保国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 就业心得体会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