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时,我们一定要结合故事情节,并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悟,读后感的结尾可以总结书籍对你的整体影响,大爱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白夜行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白夜行读后感篇1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唐泽雪穗
我的愿望是在白天走路。——桐原亮司
两个主人公在全书没有一句对话,但他们却有着源于骨子里的罪恶与黑暗的羁绊。雪穗绝望的童年,亮用至亲的鲜血为她照亮。文尾雪穗说道,“恶魔不止一个。”我哑然,的确,恶花会开出恶果。
我承认他们之前有爱情,但若仅仅说是爱情,真是太浅薄了!那是一种超越爱情、亲情的感情,令人敬畏、让人悲悯。
在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里,他们是彼此唯一的亮光。一个在明,一个在暗,雪穗一生都在“夺取”,看似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全然脱去了身上的贫民气息,但她的心中从来没有太阳,亮司孤独地活了20_年,心中只有爱和赎罪,他显然还在漆黑的通风管中徘徊,一路走来手上沾满数不尽的鲜血。无望却坚守的凄美爱情与缜密冷静的推理完美结合,我突然懂了什么是白日尽头无破晓。
他们罪孽累累,凌乱、压抑和悲凉充斥着字里行间,绝大多数同情雪穗的读者在江利子事件以及杀掉善良的养母后放弃了立场,但我却始终恨不起来。一个弑父,一个杀母,让劲敌、养女甚至最好的朋友被强暴,陷害信任自己的伙伴,利用爱自己的女孩,他们为了彼此背叛全世界,只为完成一场钢丝上的舞蹈。
十九年前就该插入心脏的剪刀,十九年后还是插入了,他毅然决然选择自杀而保全雪穗。什么都能牺牲的人,是因为早已牺牲了他们不能够牺牲的了。读后感·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从小学时代就能协作嫁祸、杀人,每次想到亮小时候亲手在那个废弃的大楼杀死父亲,又从漆黑的通风管里摸索逃出,我心中恐惧就无限蔓延。
有人说亮只是雪穗的一个棋子,在她的指使下从事杀人、猥亵、_、盗窃等罪行,甚至为了掩护雪穗而丧命,雪穗在他的尸体前一次也没有回头,简直没法原谅她。我却认为这大错特错了,雪穗那样善于伪装的人,心是无尽的深渊,却一直和颜悦色、平易近人,她无论装哭,还是假笑,从来都没有过冷漠的表情,可她这一次却始终面无表情,我相信她幽灵似的背影后,一定是一张洒满泪水的脸,她对亮的爱绝不少于亮对她的爱。
纯粹的恶,高级的恶,本就有一种高级的美感,虽血腥残忍,却是一种畸形的赏心悦目,这是三观不正的看法。虽然可怜她们两个,我不想亮死,但他生命的结束才能尽早结束这恶之花吧。
绵延无尽的白夜之行,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到终点。雪穗和亮的一生,从来没得到救赎的希望。无论怎样,上帝会原谅一切恶,愿一切受伤的灵魂安息。
白夜行读后感篇2
第一次看这本书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也是头一回读东野圭吾的小说。时隔两年还是对此书念念不忘,遂再次拜读。
他们都是活在黑暗世界里的人,却彼此依赖相互取暖。一个活在阳光下内心置身于黑洞中,一个活在冰冷的黑夜却手刃无辜者只为照耀那束见不得人的光。
这本小说包罗万象,日本的社会大背景下,人性的丑陋揭露得残酷露骨。在这场罪恶下受害的人又何止雪穗和亮司二人,而这两位机缘巧合的走在了一起,演绎了一场荡气回肠暗夜无边的报复。
该杀的一个都没有放过,而无辜牵连的人也是一个不留,二人的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所向披靡。至于他们的内心恐怕永远摆脱不了童年的阴影,暗夜里是如何沉睡的,恐怕追逐他们的也只有噩梦连连了。
我们没有经历过他们二位的遭遇,无法品评他们的所作所为。但向着阳光终会走向光明,向着黑暗必然陷入深渊万劫不复。
这二位的心灵是极度扭曲变态的,也是毫无半点人性的。他们有的只是努力朝向光明却永远背道而驰的坠入黑暗。循环往复的折磨,终究是要落幕的。
最后一刻亮司自杀,让人难过,只因为了父亲的赎罪和两小无猜的爱情,但杀人凶手不值得同情。至于雪穗没有了共生的人是否还能活下去,总感觉很难。
别以为你很聪明,身边的人也不会是傻子。面具总有掩藏不住地一天,即使藏住了难道就没有累的那一天吗?
漫漫黑夜冷暖自知,光明与黑暗只在一念之间。原罪的痛楚无法弥补地狱的呼唤,唯有善良宽恕才是最大的救赎。
白夜行读后感篇3
看完整本书,心里有震惊,有愤怒还有同情。桐原洋介用一百万买了西本文代的女儿西本雪穗,用来交易,西本文代收了钱,西本雪穗却用小小的身体和纯洁的心灵付出了代价。桐原亮司与西本雪穗间孩童时干净的友谊也因为他撞见父亲与雪穗之后变了,而在心里原本敬爱的父亲也变得那般丑陋不堪。其实雪穗是想要过反抗的吧,只是她那么小如何反抗那个成年男人呢?一路上,同意与桐原洋介交易的西本文代死了,即使雪穗察觉到西本文代想要自杀的念头也没有阻止,反而伪造成意外死亡,使自己脱离原本的生活,博得同情。藤村都子的事件与江利子的事件应该都是雪穗授意,桐原做的,但是危害江利子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江利子一天一天变得越来越好,而且是无忧无虑发自内心的可以暴露在阳光下?雪穗永远也不可能有这一天,所以才会毁掉江利子?雪穗和桐原从那件事之后便开始共生,桐原便守护了雪穗19年之久,一直默默地,在暗处,充当雪穗暗处唯一的太阳,最后桐原自杀,雪穗没有回头,一步也没有,其实她心里应该有难过不舍和替桐原感到解脱吧,在白夜中活了这么久,死了也是一种解脱吧。其实雪穗并不是对桐原一点感情都没有,在大阪的店铺开业前天晚上,雪穗就对滨本说过,她从来都生活在暗处,只是暗处里有一个她的太阳,即使没有那么亮,也是支撑着她的太阳,桐原就是她的太阳。
雪穗和桐原的经历,让我感到惋惜,如果桐原的爸爸不是恋童癖,如果雪穗的妈妈没有去桐原当铺当过东西,如果桐原洋介没有见过雪穗……可是没有如果。
白夜行读后感篇4
没想到就这样子结束了故事。
之前的简介,自己也听别人讲过一些这个小说的内容,一开始我就知道亮杀了他父亲,也知道雪穗不是一般人。但是其中有一些细节真的还是很出人意料的。作者有多么强大的逻辑思维,才能写出如此复杂的情节。
故事中间对亮的生活描述的时候,我并没有反感这个一开始定义就有些坏的主人公,反而觉得他挺好,有友彦这个好朋友,一直在帮助他,这个时期的他也许性格还是很鲜明的,我甚至有些好感。他冷静的思维和说一不二的作风还有一些时刻具有令人忌惮的气场。只是后来逃亡后的日子,他用假名的日子,觉得他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时候他或许也忘记了自己是谁,可能杀人杀的没有感觉了,免疫了一切罪恶感,呃,其实说他从小锻炼出来更恰当吧,但是我一直还是希望他能有一点点人性的美好。他的美好,也许全部给了雪穗吧,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只有小时候明确说明过。那么结尾亮自己跳下去用剪刀结束生命这全部都是为了雪穗么?那这是多么无私的守护。而结尾雪穗的冷静,一次也没有回头也是意料之中。
惊讶于雪穗的聪明,以及她用美貌和她独有的魅力来“勾引”男人的能力,但凡我能想得到的和我想不到的,她都可以做到并且可以深谋远虑,这是何等的聪慧,而她最后面对亮司的死也并非冷血无情,而是一种冷静。也不知道谁是谁的太阳,但是他们都说自己一直行走在白夜中,但这也是命运使然。那么抛开其他,我觉得就人而言,还是比较佩服亮司与雪穗。我也没有深刻见地,道行太浅,还需努力。
白夜行读后感篇5
花了十三个小时,总算是把《白夜行》看完了。这是一个好故事,东野圭吾对于故事整体架构的把控还是很到位的,前面出现的'伏笔,后面都能遥相呼应,虽然作为一个悬疑故事,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者能够将其构造的如此完整,足见其功力。因此,即便我觉着某些情节设定上有bug,这仍然是一部不错的小说。
但是,我要说的显然不是这个。事实上,在看这本书之前,微信读书就一直给我的timeline上推这个书的书评,因此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因为看了这些书评,我才打算看这本书。而这些书评都是怎么讲的呢?“男女主身世凄苦,可惜可怜,却又互相依偎,彼此照亮,所以又可敬可佩,感天动地”。呵呵,看完全书之后,我只想问一句:你何来的感动?何来的同情?何来的谅解?这是高中政治课本吗?你要这样表现自己的辩证法学的是多么让老师心花怒放?
做人做事,是非曲直,善恶黑白,本不是什么难以分辨的事,从来不存在什么换个角度看问题,恶就变得可以理解,变得值得同情,甚至还会让人感动。因为你受了伤害,所以你伤害别人就应该被谅解,应该被人同情。这是什么道理?整本书,越往后面看,我愈发觉着这同情心是多么可怜、可笑、可憎。曾经罗玉凤之所以会被洗白,成为励志努力的代言人,也是拜这类人所赐吧,而他们最终又会大义凛然地痛斥剧情反转。
不论何时,都请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要被一段话,一篇文章,一本书左右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白夜行读后感篇6
很久以前看过朋友推荐的电视剧,对剧情有一些记忆,看书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上帝视角,所以一直恨不起来雪穗和亮,真希望是先看到小说,比电视剧更深刻,更悲痛。
两个缺爱的小孩,因为图书馆里的相遇,成为了彼此的“光”,彼此灵魂的依靠。每个人都不是完全正义的,所以才被利用,被陷害,这就是人性,没几个人是真的可怜。
雪穗因为幼年时期被人践踏,一心向往上层社会,不惜牺牲任何人,拼尽一切努力追求名和利,动用一切资源为亮创造存活于世的财富,隐瞒和掩饰亮的种种罪行,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她的可悲之处是所有感情都见不得光,装得太久,早已不懂爱,需要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带着失去“光”的阴影,苟活于世。
亮的“光”是雪穗,因为爱的太扭曲,所有会使这光暗淡的障碍都要全数清除,为了使雪穗更强大的发光发热,完全牺牲了自己,就像一个谎言需要十个谎言去掩盖,周围人和环境的步步紧逼,促使他犯下一个又一个罪行,终于暴露了自己,最后毫不犹豫地牺牲了自己,保全了雪穗,可以说只要雪穗在人间行走,亮就永远见不得光。
让我不得不想到了,这才是真的“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他们欠多少人一句“对不起”,但又有多少人,也欠他们呢。
白夜行读后感篇7
最近看完了《白夜行》,最后看到结局,我不寒而栗。东野在这本书里,丝毫没有想要救赎的意思,也绝对不想在最后给故事黑暗的基调染上暖意,哪怕暖意只有一丝。同《秘密》一样,东野绝没有为了讨好读者而写出美满结局的心思,而中国读者的口味却又偏偏喜好大一团一圆结局,所以看完书之后,我的心情是纠葛的。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故事从一开始便是冰冷的基调,大致是用双线一交一叉的方式展开,时间上也跨越了将近20年。虽然故事一开始就发生了凶杀案,但很显然这不是本格形式的诡计。东野也在文中不断地暗示各种诡计的前因后果,让我们很容易就能猜出手法和幕后的黑手,东野掩盖的只是最初的情形。与本书庞大的篇幅相比,当时的情形在小说中只能算是寥寥几笔。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的疑惑不断加深,究竟是怎样的动机,才能造成如此的结果。可是我一直看到故事的结局,仍然对动机存有疑惑,那样的动机虽然可以解释整件事情,但我仍然无法完全信服。
直到我看到小说最后一句话,我才完全明白了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动机。我本对世界仍有幻想,但世界却还给我更黑暗的目光。最后一句话,是解读整本书最为关键的钥匙,其实东野只需要稍稍改动这句话,整本小说的基调,以及故事的动机便可实现完全不同的逆转。但东野没有这么做,或许是他觉得这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小说的主旨,或许是他觉得绝对的悲剧才能给人绝对的警醒。或许并不是东野不想在最后救赎整个动机,而是这个动机已经坠入黑暗太深,再无救赎的可能。总之,这样的动机的确让我纠葛万分。
很多时候,都面临这样的情形:外面下着大雨,可带的伞却被别人拿走了,此时该怎么办?是等在房间等待雨势的转变,还是自己也顺手拿走别人的伞?故事的主人公选择了后者,而且他们拿走的不止一把伞。诚然,别人从他们身上拿走的,也不仅仅是伞;不,当他们去拿别人的伞时,他们的良心也被拿走了!这个世界的确有太多不公平,人人平等的话至少在现在我还看不到实现的迹象。如果别人对你造成了伤害,你为了弥补这个伤害,又去伤害别人,那你和伤害你的人又有什么分别?既然已经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就请不要再失去良心,失去一爱一,失去希望!
或许我这种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但就算是复仇,就算复仇成功,心中也永远不会有满足感,只有空虚和茫然。我们可以把一枚钉子钉入墙中,之后也可以把钉子拔一出来,但那个洞会永远存在。就算是消灭仇人的肉体,也无法抹平内心的创伤,生命本来就是千疮百孔的苹果。我并不想宣扬以德报怨的思想,但在以怨报怨的时候,请不要伤害无辜的人。即使没有太陽,也不要用仇恨,将天空染成白夜。
白夜行读后感篇8
小说里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意象,一是书名“白夜行”,与之相关的还有“太阳”、“光亮”、“黑夜”;二是虾虎鱼和虎虾,来自笹原的比喻。这两个贯穿小说后半段(即真相慢慢被揭露的章节内容)的意象贴切地、形象地刻出男女主角的背景和关系,到位至极。
读完小说只觉得酣畅淋漓,意犹未尽。结尾戛然而止,那些若隐若现的真相还没有被完全公布于众,但是通过作者留下的一丝丝线索和痕迹,由读者自己去脑补剩下的具体过程,好像更有意味。这个结尾真的太棒了!主要故事结束,人物形象再一次明晰,没有累赘的后续,在最最高潮的地方一下收住,干净利落。
我不得不佩服东野圭吾的本领——不论是构建一个时间线长达20年的故事框架,还是大胆的猜测、推理,或者是人性险恶。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每一个人物都鲜活、真实、不啰嗦,关键的字眼明确地传达出重要信息;大胆的、疯狂的猜测和推理,追求真相、尊重事实的侦探和警官,这两个推理小说中常见的要素,让小说精彩、出众;人性是《白夜行》的深度,让你惊叹、畏惧、沉醉。
时隔几年再读东野圭吾,一开始有点不习惯。每一章都是全新的人物和时间,后面甚至每一节都会切换人物、时间、地点。但是东野圭吾把这些要素串联得很好。
我仍然保留疑惑: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想象出这样的案件,完成这样的推理呢?
白夜行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书本读后感8篇
★ 软能力读后感8篇
★ 黄昏读后感8篇
★ 双面碑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