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书中的故事和人物,一份读后感是我对书籍中所呈现的故事和情节的回味和思考,以下是大爱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1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我们会为悲剧感到压抑对其拥有同理心,或许不是因为悲剧结局本身有多么悲怆,更多的是为其中的人物所动容,所谓命运使然下的苍白无力。《82年生的金智英》之所以能成为亚洲十年来少见的现象级畅销书也是有原因的。金智英的生活就是一杯“白开水”,普通上学普通工作普通婚育,是为普通又大众的典型。其一定程度上隐喻着女性普遍意义上的集体困境,而在这种集体困境中,所表现出的又是女性的自觉意识,给予人们情绪上的共鸣。最可怕的是这部象征韩国女权运动的小说能让你隐约有种错觉,这不是金智英,这可能是“我们”。
另,关于很多非议作者格外偏爱女性、诋毁男性,也曾有统计被拍为电影的.《82年生的金智英》韩国电影评分出现严重两极化,女生评分十分男生零分,亦是备受争议,声称这是“被害妄想症的狂欢”。而“女权主义”在现今网络社会中,算是个饱受污名化的词,我们习惯性将其视为女性特权的代表(事实上是男女平权主义、男女平等主义)。同时我们忽略了这个词在19世纪曾是多么具有革命性与先进性,人们将社会对于女性的态度视作其是否文明的标志,妇女解放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又有多少人为“平等”喜极而泣。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2
趁女儿午休,看了这本《82年的金智英》。
当然会感同身受,虽然我是92年的,但女人的烦恼是不分时代不分种族且无国界的。
家里兄妹多且是女儿身的应该都经历过:从小习惯把好吃的让弟弟多吃,而且弟弟爸爸几乎不用做家务,童年的自己并不反抗还给自己找了好多理由去解释应该这样。
我自己上学时,女老师比较多,很奇怪的是她们大多数偏爱男生,女孩们经常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上所谓教学条件比较好的私立学校,一个班的男女比例大概是9:1。
金智英并非叱咤风云的职场女强人,她是一个工资低于男性的普通女职员,也许有人会说,那她为什么还不甘心做全职妈妈?那么后面又出现了一位心理医生的妻子,她是一位能力高过丈夫的数学天才,却也为了孩子家庭选了兴趣之外的安稳工作。也许又有人说:总得有一个人牺牲,女人适合做这个角色……
是的,当这些问题发生在绝大大大多数女性身上时,大家便习以为常地认定这没问题呀!甚至当事人也会稀里糊涂地认为自己没有理由去抱怨什么。
只是,曾是女儿的妈妈们,要怎样去抚平内心不小心被激起的波澜?像金智英那样,通过病态地演绎着别人的角色去诉说内心的苦楚?或者像那个当了医生的数学奇才妈妈一样,一遍一遍地去解小学儿子的数学题?
小说无解,且很短,短到我以为还没到高潮情节,竟这样戛然而止了,留下的尽是自己对此的思考。
这么一个平常又被人述说良久的话题,该称为女权运动吗?我并不赞同。据我所知,女人并不想凌驾于男人之上,我们只是想,在做女儿做妻子做儿媳做妈妈的同时,做自己。作者:真真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3
这么多年来一直强调男女平等,相比之前已经很好,但要完全做到我觉得还得再过个好多年。因为天生男女生理构造的不同,女人容易被当做弱者,所以男人容易轻视,而女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示弱。撒个娇,流个泪,卖个萌,男人基本上容易买账。因为这种个体的大部分存在,所以一部分强调男女平等的女性遭受很多的.轻视和偏见。
生孩子是女人的能力,但别把她当成是一种义务。女人生下来不是成为某个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男人在事业上拼搏,大家都说事业有成,而女人为事业打拼,最后还总是会听到“女人不用那么拼,最重要是找个好老公。”“事业有成又怎么样,还不是嫁不出去”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说实话听的真的很烦。女人的意义就是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将孩子扶养长大,如果孩子没教好,都会指责母亲的没用。孩子难道就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吗?无论说多少次男女平等,却始终不能。
真希望能看到真正男女平等的一天。
做为人生活在世界上本就不容易,不分性别,别再说女人命好不用工作在家干活。大多现实的情况是女人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父亲宛若死了一般。女人说一句不容易就是女权,男人对女人拳打脚踢就是释放压力,理所当然。
这社会畸形的令人可怕。
人长了脑子还是用来好好生活吧。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4
?82年生的金智英》为什么能那么火?大概是82年出生在大韩民国的金智英的人生是无数女性曾经经历过,很多女性正在经历,未来还会有不知道多少女性将会经历的。《82年生的金智英》描述了一个女性从出生,童年,学生时代到职场,婚姻,成为父母所面临的各种不公和歧视,书中几乎都是一些无任何文学色彩的再普通不过的语言,却因为描述的场景过于真实,真实到在读这本书的你我她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所以才能这么戳中人心,引发如此多的共鸣吧。
82年生的金智英,智英小时候会因为偷吃弟弟的奶粉而被奶奶教训;上学了永远是学号排在前面的男同学们可以先吃饭;被同桌男同学一直欺负的时候却被老师告知其实这只是男同学喜欢你的表现;等再长大些去上补习班晚上回家被猥琐的男同学跟踪时,父亲会教训她说要注意自己的穿着,要行为检点;工作以后发现核心岗位都是男人们的天下,即使他们的能力并没有公司里的其他女同事好;结婚后每逢节日要随丈夫回婆家忙前忙后,其间还会被逼问为什么还没有怀孕,是不是有问题需要吃药;终于有小孩了,因为没有人照顾,只能是智英辞职回归家庭…
同样作为女性的我,不是想替智英说话,不是说男性的人生就不辛苦不累,没有牺牲。只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里总有一种刻板印象,让人接受一些很多没有道理和逻辑却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为什么学号排在前面的永远是男生?为什么危险的人出现不去指责那个人却要怪罪是女孩子不会回避危险?为什么结婚后过节了,不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为什么小孩没有人照顾就得是女性辞职,就算是书里的智英比她丈夫赚的少,可是就因为这个,就得剥夺其工作的权利吗?
91年生的我,必须要庆幸,我比金智英幸运很多。虽然同为生在东亚国家,但是我们相差的这10年,好像真的也改变了一些东西。因为是家里的独苗,所以我几乎体会不到家里重男轻女的思想,父母家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一个人。上学后,因为成绩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一直是班里的班长,男生只能是副班长的份儿。工作了,也许是语言培训机构的关系,我们公司里男性本身就不多,高层也几乎全部都是女性。谈恋爱也是,我一直要求的都是男女双方是平等的,没有谁必须听谁的。
但你要问我,有没有一刻曾经感受到社会对男女的差别对待,当然有。小时候每逢过年,奶奶总会趁弟弟妹妹不注意的时候给我偷偷塞红包,因为我的红包钱数总是比我弟弟妹妹们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爸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他下面是三个妹妹(也就是我的三个姑姑),所以即使我是女孩子,借着我爸的男性优势,我从小到大,在奶奶家也是被宠到天上的那种。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别的父母都催着自己的子女谈恋爱结婚,我妈大概算是极少数不催婚反倒不让早结婚的家长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妈告诉我步入婚姻之后女性的牺牲会特别大,几乎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可是为什么她会这么说?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她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丈夫在家做甩手掌柜不干事,家里的大大小小琐碎之事,都是我妈一个人扛下来的。她心疼她女儿,不想让她重蹈覆辙而已。要问我有没有受影响?那也是必然的。我有时候问男朋友,未来生活在一起了,你会和我一起干家务,养孩子吗?男朋友都是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我不否认说“当然”那一刻他的真心,但是心里更多的是怀疑未来的现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未来他忙碌一天回到家,我说“老公你能帮我拖一下地吗”的时候,他一句“我上了一天班都累死了,改天再拖不行么“就能把我堵得哑口无言。如果我再争执下去说”那我也上了一天班啊“,他极有可能的回复是”你那个班有我累么?有我辛苦么?”我会再次哑口无言。养育小孩也是,我曾经和他说过不想要小孩,不想养。他也会非常轻巧说“我们一起养啊”。那试问半夜孩子哭闹要喝奶,我拍打在我身旁那个说要和我一起养小孩但却昏睡如死猪一般的人的时候,我该怎么办?等着孩子哭死过去吗?每每想到这些,我对未来的婚姻和有小孩的生活就一点都不向往了。
就像智英的丈夫让智英乐观一些,不要总是想着成为父母会失去什么,而是要多想你会得到什么。要想成为父母是多么令人感动又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智英反问:“所以你失去了什么?”女性怀孕生产后面临着失去青春,健康,工作,同事,朋友,还有未来的人生规划和梦想。而男性呢?男性失去的是什么?男性会反问说“那我作为一家之主,养育一家三口压力不大么?”是,赚钱养家糊口也很不容易,可是平心而论,成为父母后,男性的转变相较于女性就是微乎其微的。但在众人眼中,社会眼中,男性却反倒成为了那个牺牲更多,奉献更多的人。再说回我自己,男朋友说我会变的,有一天想法就不一样了。我也好奇我的想法会怎样变化,是不是也像金智英一样,每次回婆家,就被婆家人洗脑,最后终于不得不妥协?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我只是希望男女平等,世界能减少对男女差别的刻板印象。当然,我也没有想过说凭借一己之力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会铭记智英前男友和母亲对智英说的那句话“将来一定要少点难过,少点痛苦,不再忍气吞声,要勇敢地为自己发声。”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5
3月29日,我看完了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看这个小说题目中的人名,就知道是韩国的小说,确实如此,小说不长,所以我才可以在大半天的时间就读完了全文。小说朴实如华,就如同讲述邻居女孩,故事看起来特别的真实,就如同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朋友、姐妹、同事、邻居,那么平凡无奇,随处可见。她的故事可以说是稀松平常到毫无爆点可言,可以说,无论是作为韩国的女性还是中国的女性,我们基本上过着这样的生活,在结婚辞职带孩子方面,中国的女性好像比韩国更好些,这一点更感谢中国的国情。
金智英在生完孩子后由于得不到家人的特别关照,她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小说的结尾,是她的先生带她去进行心理咨询,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抑郁症得到解决,好了之后呢,她会怎么样?小说没有写,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到这个结尾,我的心情是压抑的。相比之下,我很喜欢智英的妈妈,我认为她的妈妈一辈子活得明白,也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生于传统的韩国家庭,只上到小学,就出去打工了,因为在她那个时代,家里都认为女孩是赔钱活,长大后是要嫁人的,所以,家中不主张女孩读书,而是供家中的男孩读书,生在那时候的家中,她的母亲也认为是正常的,因为家家如此。15岁后,她与姐姐外出打工,供两个哥哥,后来是弟弟读书,而也就是外出打工开阔了她的视野,她自己补习功课,自学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习,并取得了初中、高中的学历,也正是因为学习增长了见识,所以,她结婚后坚持让自己的女儿上大学等等,并一直坚持工作补贴家用,换了大房子,并开了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实现了从小的梦想。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每个人走的路,都带着家庭的烙印,但长大后,你的学识,你的视野觉得了你的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只要有梦想,只要坚持,所有的都会梦想成真,女人要想过得好,从个人的经历来说,一定不要指望别人,记住,你的贵人是你自己,你要用你的努力,换取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6
一开始的时候对本书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写的是韩国80年代女生的成长经历,对于出生在上海、从小就被反复教育要让让女生照顾女孩子,家暴女人一般都是新闻里的事,身边大部分包括老爸都是妻管严的我来说,从来不会觉得有啥性别歧视。但慢慢看下去,才发现那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言行可能就是整个社会固化的歧视思维。已经下载了电影还没看完,但感觉这个故事还是看书体会会更深。
可是反过来说,如果金智英的女领导甚至金智英本人不是打工的,而且企业创始人和经营者,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怕后面各种所谓的女性专有问题发生不招聘吧,说是歧视;招聘了吧,经期、生育、哺乳、教育假期是必须的,可正在做的那些工作和项目呢,总不见得和客户打招呼,暂停2年之后再重新来吧?我觉得不能由企业而应该在国家层面综合考虑,否则对企业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因为包括这本书在内的各种艺术作品的呼吁宣传,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老了以后,这本书里所控诉的社会环境改善是可以期待的。目前我所能做的,就是比金智英的老公更能换位思考,更为体谅兼职在家带孩子的爱人,为她持续创造各种更舒适的氛围。并用自己的言行向身边的人表明态度:女性在各方面都应该有选择权,女性为家庭所做的贡献丝毫不会少于甚至可以基本肯定多于男性。男生照顾女生,是天道。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7
读完《82年生的金智英》,我感到一种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震撼,原来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如此严重,这是我从未想过的。
平日里,我们总是赞颂母爱的伟大,孕育生命的美好,却忽略了女性的坎坷与牺牲。可当妈妈真的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么幸福与欣喜,那是一连串的难以言喻的恐惧,疲劳,混乱,挫折,不知所措,甚至会出现一股背叛自己的感觉。
身为女儿,女学生,女朋友,女职工,妻子,儿媳都无母亲辛苦。这份辛苦,却并非单纯来自抚养另一个生命,还有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我价值的缺失。
如今,虽然男女教育程度相当,女性的薪金和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各种法律面,制度面开始关注男女平等,但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人与人交往中对女性的诸多限制,甚至歧视却大有存在。
比如:职位晋升,工作机会,质疑女性的工作能力,“男主外,女主内”的惯性思维。
抚养小孩,维系家庭更是将女性禁锢在一个死牢笼中。一个女人若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就会千夫所指,受人摈弃。金智英也就是在亲友的撮合下,父母的要求下,一步步地走向抚养小孩,维系家庭的道路。
故而,抚养小孩,维系家庭不只是女性的任务与使命,男性应承担更多的责任。金智英那么努力,那么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却最终因育儿问题抛弃了一切,事业全都半途而废。
而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也让金智英沉闷抑郁。明明为了孩子牺牲了那么多,却始终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女性抚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无可置疑的。
所以,男性就更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减少女性的压力,让女性有更多的上升机会,更大的发展可能,使女性地位不断上升,男女平等才有坚实的土壤。
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也许才是男女平等的最佳良药。只有相互理解彼此,才能了解双方诉求,才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男女平等。
金智英之所以被贬低成“妈虫”,是因为贬低她的人不理解当妈的辛苦。金智英之所以被老医生嘲笑一无是处,是因为那个医生不懂得家务的辛苦。
金智英之所以孕期请假被男性员工羡慕,是因为男性员工不懂得孕期身体的不适。
只有每个人都理解了女性的处境,才会放下那些偏见,那些种种关于女性的刻板印象,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82年生的金智英》虽是描述因为韩国女性,揭露韩国社会的男女性别歧视。实际上,性别歧视在各国普遍存在,只是严重的程度不同。所以,我真切地希望世界的人们辟除偏见,用温暖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女性,用真诚的行为关怀每一位女性。
《82年生的金智英》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读本的读后感7篇
★ 冰心的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