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心得体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总结心得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在某些领域的专长和优势,下面是大爱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旗坊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旗坊心得体会篇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清澈响亮的歌声放佛回荡在耳际;“出水才看一脚泥”,憨厚老实的朱老忠形象依稀浮现眼前。畅游在红色书籍《红旗谱》的字里行间,思绪飘回那动荡不安的年代。
作品开篇于清朝末年,长工朱老巩、严老祥阻止恶霸地主冯兰池毁钟侵田大闹柳树林,揭开了20世纪冀中农民斗争的序幕。冯兰池得胜,朱老巩呕血身亡,严老祥漂泊异乡,朱老明串连27户穷人三告冯兰池失败,埋下了两个阶级的世仇,孕育了子辈朱老忠、严志和与冯家的矛盾。朱老忠带着复仇的火种走出关东,挖参、打鱼、淘金、历尽磨难。20x年后重返故土,继续与冯家抗争,并让儿子大贵去当兵,资助严志和次子江涛去读书,他凭直觉,寄希望于“一文一武”报仇雪恨。但残酷的斗争,使他遭受一系列打击,给予他很大的教育。后来他找到了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等集体斗争,才真正改变了与冯家乃至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形势,结束了悲剧命运。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爱恨分明,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刻画,生动的展现了北方农民的豪放粗犷的性格特点。朱老忠,那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精神,出水才看两脚泥的坚韧,不得不令人钦佩。但几次斗争的失败,也不得不引人深思。只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党的带领,才会取得斗争的胜利,真正的使广大农民翻身做主人。
现在,我们生活在物质富裕的年代,但精神食量却见一般。没有书籍的年代,是贫瘠的。没有书籍的思想,是无知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多读红色经典,常读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了解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学习,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个性,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珍惜。紧紧拥护在党的周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红旗坊心得体会篇2
一个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需要一种精神;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全市机构编制系统于8月上旬在林州市开展了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笔者有幸作为红旗渠干部学院的一名学员聆听了在《百家讲坛》主讲红旗渠故事的李蕾作的红旗渠精神讲座,充分感悟和领会了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及时代价值。通过参加这次活动,笔者感受很深,感悟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很受触动。以前曾多次参观红旗渠景区,多次聆听红旗渠精神事迹讲解,观看过很多有关红旗渠的纪录片,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受红旗渠精神事迹教育,对红旗渠精神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但是,通过这次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我很受触动。一幕幕触动人心的情景,一个个无私奉献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笔者面前。当年,新华社社长穆青在施工现场采访一位一只眼睛失明的民工时,穆青被眼前这位残疾人的一句话触动了。这句话就是:如果问我为何要修建红旗渠,我就是怀着报恩的心在修建红旗渠。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恶劣的生存环境,我们的劳模怀着报恩的心态去工作、去付出、去奉献。他讲的报恩就是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报答社会的恩情。一个农民讲的报恩很朴实,也很真诚,而作为我们党的干部应该受到更深的触动,应该深刻反思:我们是抱着感恩的心在干工作、在生活吗?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个考问。一位领导曾经讲过,共产党没有亏待了我们,我们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昧着良心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二是很受启发。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这使笔者感悟到,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没有艰苦奋斗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局面。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干部职工经历了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面对方方面面的利益纠葛,受到各种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市编办单设以来,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发扬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精神,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奋力拼搏、团结协作,认真细致、扎实高效地完成了每项工作任务,在体制机制改革、机构编制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既锻炼了队伍,又树立了形象,无愧于我们的事业,无愧于组织和人民的重托。
三是很受鼓舞。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帜,催人奋进,是我们工作的动力,鞭策我们不能懈怠、不能偷懒。笔者所从事的机构编制工作,困难和挑战很多,在工作中,更要发扬红旗渠精神,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做到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当年修渠时,正处在三年特殊困难时期,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面对林县大地颗粒不收的现状,面对没有外界的任何援助,面对不少人悲观失望的情绪,面对需要穿越崇山峻岭的艰苦条件,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回避,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激发了全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劲,经过十年苦战,终于建成了红旗渠。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备的素质。 _,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担当大小,体现我们的胸怀、勇气、激情,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我们要具有敢于担当的品质,对工作带着激情,对生活满怀热情,对事业饱满感情。一个没有激情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干事业就是要充满激情。对组织安排给我们的工作,要积极去干,主动干好。红旗渠的修建者对待工作和事业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这种有着饱满感情的工作精神,为我们干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每个人把本职工作干好,单位的整体工作就干好了;每个单位、每个地区的工作干好了,我们的国家就强大了,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红旗坊心得体会篇3
人世间,贪婪的人最渴望金钱,世俗的人最倚重权力,不羁的人最看重自由。但是我想,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健康,因为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而李恒英老人,用一生的时间来为麻风患者捍卫健康,成为麻风患者的守护神,如今她已将98岁高龄,依然奋战在工作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执着与拼搏鼓舞着身边的人。
其实,生命的价值在于拼搏,生命的活力也在于拼搏,生命在拼搏中获得存在与发展,生命在拼搏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李恒英老人曾这样说: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而再长的生命只为自己也将毫无意义。可以说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离开人类而独自生存的。要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就得造福于人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人类的发展中去。鹰击长空,搏容乃大!如果没有拼搏的勇气,没有向往蓝天的心愿,鹰就不能在天空翱翔,一展雄姿!
当然,拼搏意味着代价,不拼搏则意味着平庸。人因为拼搏而成功,也因为拼搏而充实。归根结底,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会出于本能的需求而不停的拼搏。当进入了老年的时候,回首往事,留在脑海中的是因为拼搏而显得珍贵和难忘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苦心人,天不负。李恒英的实绩得到了国际麻防界的高度赞誉。人生是有限的,但人生的事业却是无限的。人生也只有每一分钟都去拼搏才能获得精彩,活得有意义,才能在拼搏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红旗坊心得体会篇4
红旗渠,一条人工天河,虽没有长江的奔流不息,没有黄河的磅礴气势,但却是林县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林县人民的精神。红旗渠是林州的象征,也是林州人民的骄傲。
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在杨贵书记的领导下,林县人民准备修渠,将山西漳河的水通过这条渠引到林县来,改变林县“十年久旱”的现象。电影中的叶儿说:“林县人一辈子只洗三次脸,出生时洗一次,成亲时洗一次,人死了再洗一次”。由此可见,当时的林县有多旱,百姓的生活有多苦。这也是为什么林县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修建红旗渠,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硬着头皮勇往直前的原因。历时十年,红旗渠全面竣工,漳河的水顺着红旗渠流入了林州,滋润了林县干旱的土地,也滋润了林县人民心中的田地。
电影中,当年担任青年突击队队长的石头已随儿子到了国外生活,儿子在国外成家立业,有了孙子和孙女,看似一切都圆满了。可当他看杨贵书记去世的消息时,他无法忍受内心的悲痛,本就年迈的他因极度的悲痛进了医院。出院以后,他想回国的念头愈发强烈,他想回家乡再看一眼红旗渠,他想在自己还能动之前再看一眼家乡和故人。在他的眼中,乡愁是自己亲手修建的红旗渠。
他老了,但他仍然没有忘记红旗渠,没有忘记自己曾并肩作战的故人,可他没有等到叶儿,叶儿也没有等到能每天洗脸的那一刻,或许这就是老人内心最大的遗憾了吧。
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但最本质的还是奉献与牺牲。为了修建红旗渠,有八十一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这崇高的精神。影片中的冯技术员虽是外乡人,但他仍为修红旗渠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有着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我们应把红旗渠精神铭记于心,我们都应学会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我相信,某天我们一定可以笑着面对世界。
红旗坊心得体会篇5
xx月阳光透过窗子洒在我手中一盒叫“太行花色”的茶叶上,牛皮纸质的盒子上各色的花朵图案勾勒的极具美感,“太行”的巍巍之势与“花色”的柔美结合在一起,铁血中有柔情,柔情又愈显刚强,仿佛它来的那个地方——太行是永恒的山碑,红旗渠是温柔的镌刻,红旗渠丰盈了太行的颜色。
梅红——梅一样的品质
如果不是一个地方千年百年的缺水,大概洗脸这种事情不会只发生在出生与死亡之时,水居然成为生命的见证者;如果不是长久的对水的渴求,也许洒了一担水不能够让一个人悬梁自尽,水竟然成了生命的终结者;如果不是一个地方每逢大旱就要绝收,人相食这种事情大概只会发生在历史书里,他们是如何克服吃掉死人的恐惧,又该将人之为人的底线置之何处。这些“如果”背后,是林县一幕幕缺水的历史。历史有多惨痛,人的渴望就有多坚定。于是,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县的三十万开山者,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山的地图上,从此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
很多人把林县人引水开山,比作盘古开天地。想当年的英雄们面对茫茫的太行山,一手执凿,一手执斧,是多么的豪气冲天!然而,英雄的生活是苦的,他们睡的是石洞,要头朝里脚朝外,免得半夜翻身翻下山;吃的是野菜汤泡窝头,有时只能“天池捞月”;冬天要对抗严寒,外面下大雪里面下小雪;夏天要忍耐 “身长一指半、嘴长一指半”的蚊子,咬了羊羊都疼得直叫唤。英雄的工作是险的,那张经典的悬在山崖荡来荡去除险的照片里,看不见的是被绳子磨得血肉模糊的腰;那张经典的“凤凰双展翅”打钎的照片里,看不见的是手背打针手心流药的被震碎的手;那不经意被翻开的《红旗渠志》里,看不见的是多少个元金堂,为救工程救工友,被一箱炸药炸的尸骨无存的生命。就像国歌里那句血肉筑长城一样,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都是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这条在悬崖绝壁上“抠”出来的水渠,就是林县人民勒紧裤带也要创造的奇迹,所谓“志之所趋,虽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像凌寒的红梅永久的绽放在太行山上。
澄黄——火一样的意志
如果说在红旗渠的开凿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党的领导就是历史的推动者。没有党的领导,“引漳入林”的壮举不会出世;没有党的组织和动员,30多万群众不会自发凝聚在一起;没有党的坚持,在遭遇找水源、难勘测、缺工具、少粮食、政治压力任何一个波折的时候,红旗渠都可能会夭折。在当时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先例,缺乏充足的物资和技术条件,更面临着质疑和反对声音的情况下,林县县委班子以“头可断、血可流,不建好林县不罢休”的坚强领导,带领全县人民毅然决然打响了这场硬仗。余秋雨曾在《都江堰》里说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实实在在的他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带领人民群众为了圆梦而开展艰苦卓绝的奋斗,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
历史的洪流里,个人的小世界微不足道,党员干部的艰辛与不易也从不与人说。当年的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留下一封《与妻书》,一句“意映卿卿如晤”,虽肝肠寸断,仍决然而去,83岁高龄的杨贵书记说起当年的艰难,依旧激动的情难自已。烈士亦有情有家、壮士也有伤有痛。但共产党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意志,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担当,仿佛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剑绿——剑一样的豪气
青山不语,大地低伏,静静走在红旗渠畔,绿色的水缓缓流过,安静的只听见山风,仿佛这一切来得浑然天成。然而,不是上天眷顾了苍生,是苍生不向上天低头。夸父逐日走,道渴而死,至死不悔;愚公移二山,生命不息,挖山不止;精卫衔微木,以填沧海,以弱小之身撼博大之物。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河逆流而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火把,从来没有在历史的天空熄灭过。于是便有了修红旗渠的底气,改革开放不懈奋斗的朝气,便有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气。
从来没有一个民族,五千年来,无论在怎样的苦难中,始终不绝这口绵绵之气。《流浪地球》全球上映后,外国人问为什么面对灾难,中国人要带着地球一起流浪?在西方,不论是《圣经》的诺亚方舟还是如今的宇宙飞船,他们都是带着人类逃离,而只有中国人是带着地球一起寻求新生。这就是中国人刻在骨血里的态度,自力更生,奋力拼搏,为了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艰苦奋斗,如春风拂绿,自古而今。
绿色的风光,红色的课堂,作为组工干部,要秉承着“红旗渠”精神,把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态度,团结协作、专注敬业的作风,以及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行动,贯穿于每一项组织工作,把组工干部努力奋斗的一锤一钎汇入国家奋进的大时代,在组织工作的“太行”之上刻下斑斓的花色。
红旗坊心得体会篇6
“她热爱自己的职业并恪守着法官的良知”
2月13日,周春梅办公室门口的去向牌,依然指向在岗那一格。她的办公桌上,两摞案卷堆得高高的,一本《民法典》里写满了笔记。
“春梅遇害前一天下午,我们还一起学习了民法典的时间效力问题。” 伍斐觉得一切仿佛就只是一场噩梦,“多希望我还能跟她一起讨论案子。她是那么的专业,总能找到案件焦点。”
周春梅是高院专业法官会议委员。在审监一庭负责精审案件,所有上诉、抗诉的疑难复杂案件都由她带领的团队负责。
“审判监督就是依法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这对法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省高院审监一庭副庭长蒋琳告诉记者,“不管多么复杂的案子,春梅都办得非常精细、扎实。”
高院审判楼9楼会议室正中间,挂着一面写有“新时代法治楷模”大字的锦旗。这是3年前,一名当事人给周春梅送来的。
2007年5月25日,湖南某水电开发公司与某慈水电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电量损失补偿合同》,约定湖南某水电开发公司须据实全额补偿,因尾水水位抬高导致某慈水电有限公司发电量减少而损失的电量电费。一、二审法院均认定上述合同有效。后经申诉,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周春梅主持听证后,没有遵循一、二审法院的裁判思路下结论。而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水法这个比较偏门的专业领域进行了系统学习。
当事人关于基准水位达80.3米以上给某慈水电有限公司补偿的约定,是否违反了《水法》的强制规定?当事人不按规划水位蓄水是否会损害公共利益?为了解决这些疑问,周春梅加班加点查阅资料,向水电专家学习请教。
最后,周春梅从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出发,慎重提出了“《电量损失补偿合同》因违反公共利益而无效”的处理意见。合议庭讨论后,一致同意了周春梅的处理意见。这篇说理清晰、逻辑缜密的裁判文书,获评首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在省高院副院长杨翔眼里,春梅热爱自己的职业并恪守着法官的良知,“在召集专业法官会议时,我总是点名春梅参加。她见解独特,从来不会因为领导或者老师缘故而随意附合我的看法”。
不唯上,不唯师,只唯自己对事实和法律的确信。周春梅在办案中总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不论工作再忙,她每年都写撰写一些理论文章。遇到典型案例,她会及时提炼裁判规则。”伍斐说,“春梅是一个踏实的耕耘者,她对法律敬畏。”
周春梅的钻研精神和业务能力在学生时代就小有名气。读研期间,周春梅因科研成果突出,参与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过湘潭大学校长奖,并在多个国家核心法学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在法院工作17年,周春梅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她多次被评为院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办案能手,多次获年度嘉奖,一次立3等功。2019年,周春梅被评为湖南省审判业务专家。
面对种种赞扬,周春梅总是摆摆手,是莞尔一笑。
作为朋友,民一庭法官助理向英知道这些荣誉背后的不易。“春梅既要负责业务指导,又要办理具体案件,回家还要照顾孩子,每次见春梅,都有分秒必争的感觉。为了节省20分钟多写一会儿判决书,春梅很少按点吃饭,只为避开下电梯和排队的高峰。”
红旗坊心得体会篇7
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98岁的“上班族”李恒英也说,努力工作到100岁,李恒英94岁退休,95岁入党,98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雷锋、李恒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初心,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雷锋同志做到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98岁的李恒英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岁的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初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人民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
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全国三八红旗手李恒英先进事迹和精神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红旗坊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开学心得体会7篇
★ 离婚心得体会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