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一篇优秀的作文是需要仔细审题列提纲的,这样写的文章才是有逻辑的,大爱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李白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李白作文篇1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伴那黄河之水波涛汹涌,他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漫步于月下,伴那阴晴圆缺,他诵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临那万丈瀑布,他歌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生在唐朝极盛时期,心怀“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可现实终究是残酷的。“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向了社会的底层!可悲!可恨!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四次出蜀,挥金千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他渴望为朝廷效力,可生命的潮起潮落终将把他卷入无底的深渊。
他遭贬了,于是,性格豪放的他开始一种“浪迹天涯,以诗酒自适“的生活,游山访仙,痛饮狂歌。
隐患者山,茫茫碧水,他在青山之巅,绿水之湄放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豪情如汤汤流水,巍巍高山,酒一路潇洒,饮一世英名。他以清新飘逸的文笔生动飞扬了大唐的山山水水。
他作诗千首,首首脍炙人口,句句精妙绝伦;他性嗜酒,最不能舍去的就是手中的酒杯;他广交朋友,与杜甫并称“李杜”;他不甘寂寞,为了心中的那份清高,敢于摒充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他,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是酒中仙,杜甫的一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道出李白那“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万丈“酒情”!在他的诗中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独酌;有“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时的留别,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苦闷,更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月是他的诗,酒是他的魂,月和诗的联合造就了那个不朽的李白。
远远的,我望见他,手执盈杯,仰天大笑,对月吟诗,愈走愈远,心中不禁升起丝丝敬意。
关于李白作文篇2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李白一生侠骨柔情,狂放不羁,逍遥自在,不少轶事为后人所津津乐道。那一天,我与李白相遇在《李太白文集》中,相谈甚欢……
侠骨柔情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何等豪迈!李白本欲做一名剑客,结交天下豪杰,后误入仕途。辞官归去后,他便醉心于游历天下,寻仙访道,以此终了。他不吝钱财,每每买酒一掷千金。朋友有难,亦是“贵义轻黄金”,仗义疏财。与好友交遊分别后,还念念不忘,作《忆旧遊》诗寄给朋友:“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如此柔情豪杰,怎能不为后人所称道呢?
狂放不羁
进京之后,李白深得唐玄宗的欢心。一次,唐玄宗想听李白所做的词了,就派人宣李白进宫。而此时李白正在街上喝得烂醉,好不容易才被拖入宫中。唐玄宗叫人用冷水给他洗脸,使他清醒。李白醒后,挥笔而就两首《清平调》。玄宗看了之后,爱不释手,赞不绝口。李白一见皇帝高兴,便又跑到街上喝酒去了。还有一次,李白与玄宗在宫中喝得酩酊大醉,李白竟让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高力士给他脱靴子。玄宗笑眯眯地看着,高力士只得忍气吞声地做了。后来李白失宠,与高力士也有干系。李白见自己在宫中的地位日益低下,便愤然离去,云游天下了。每日呼朋唤友,饮酒作乐,好不快哉!“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出了李白的狂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更是将李白任性而为的率真本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逍遥自在
李白灰心仕途后,便潜心于寻仙访道,游山玩水,不理会世俗羁绊,以一颗无拘无束的心看待这个世界,仿佛是一片浮云,四海为家。“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抒发了李白的寂寞心情。“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透露出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以千山为友,交万水之朋,邀明月喝酒,佩剑行天下,这就是那个侠骨柔情、狂放不羁的李白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
李白,我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与他相遇在书中,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汇于今……
关于李白作文篇3
明月高悬于天,繁星不见;晚风清凉拂面,万籁同歇;一人仰卧亭间,惬意悠闲。看似孤身一人,实则与朋饮酒尽欢颜。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且看亭中人歌舞,歌得月徘徊,舞使影零乱。高洁引月为知己,逍遥闲逸胜谪仙。要问此人何姓名?李白是也。
要谈李白,吾定感叹,此人的经历足以称作传奇了。生于碎叶,幼时随父东迁至四川。尚至弱冠便仗剑游历天下。广交朋友,吟诗作对,好不快活。李白的诗浪漫绮丽,想象丰富,精彩绝伦。在有意无意地展示下,其美妙诗篇便得以名满天下、家喻户晓。他几经周折得人引荐,终供奉翰林。本来愿望一展宏图,可惜玄宗并非伯乐,竟“只谈风月”,令李白大失所望。李白思想独到、向往平等自由,但贵族们的等级森严、飞扬跋扈令他无法忍受,终是辞了官职,变为庶民。在某个月夜,举酒独饮。忽见水中明月似在相邀,欣喜不已。遂沉入水底,抱月而终。此等绮丽人生,如同一首诗般,浪漫、传奇、忧伤。
月,之于李白,早已超出了它本身。
在李白幼时,那天空中洁白的一轮便已与众不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美丽皎洁、似玉盘一样的神秘在李白小时便已激起了他的万分兴趣。高高悬于青云之端的月亮,真正是圣洁美丽、无物能及呀!
与家人分居两地,归乡无期,一人独坐床头之上,忽见月光透过窗棂,撒在床前,犹如霜雾般。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难以消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何时能回?亲人何时能相见?归期渺茫,身边哪有亲人?独有这月似是李白的知己一般了解他的悲伤,安静相伴。
友人别离,相见更难,何以寄我忧思,诉我思念与友人呢?自然是月亮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即使相距再远,只要脚踏一片方土,头顶一片蓝天,只要着明月还在,我的思念,友人终将明白。有此明月,又何愁知己难见,又何惧孤独寂寞?
举酒邀月,对饮三人。这月和酒一样早已成为李白身边不可缺少的存在。只有有了月亮,李白才更加完整,才更像那虽贬下凡尘但纤尘不染的谪仙,才更加令人向往,令人敬慕。他诗中的浪漫,只有有了月亮的配衬,才显得更加绚烂多彩,令人传诵千古、夸耀百世。
关于李白作文篇4
我眼中的李白是为人豪爽、很正义、很有才华、而且很自傲的人。
他豪爽是因为他的酒量很大,在他的诗中就描写了很过关于他喝酒的事,比如说,“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等等等等,都描写了李白与酒有关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他很豪爽。
我觉得他很有正义感是因为他有一次自己出钱,用三十万来救济那一些的落魄公子(书生、文人),让他们有了基本的生活条件。
我觉得他有才华是因为他写的诗都非常有气势,而且他喝醉酒后,接着被冷水一泼,就会立马反应过来,一挥手就写出来一首诗,而且他是因为有才华才会被皇上(唐玄宗)召进长安宫中,当上了翰林待诏,为皇上写诗,让皇上高兴,也因此而出了名。
李白自傲是因为他成天想着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终于,他进了长安,当了翰林待诏,可还不满意,偏想当宰相,而且他老是把自己比作是姜太公等一些著名的人物。李白就是因为自己的狂、自己的自傲而成就了在诗歌中的才华,但也因为自己的狂和自傲成就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堕落。
李白的身上还有很多谜团,这要让我们一一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关于李白作文篇5
或许我对李白情有独钟,或许我已拜倒在他豪放天真的性情前,或许他是我背的第一首诗的作者,对于他,总有种一遇知音的感觉。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仿佛诗人对天情有独钟:怀着“被朝廷驱逐、被小人迫害、知己何处?朋友何处?”的情感,只有举杯问天,为何不公?尽情的享受每分每秒的得意之时,不要到末了再来感慨一生贫苦。我仿佛在玻璃房子的底端,却以为自己处顶层之下,分不清自己身处何方,前方的路还有多长,享受这现在,会痛苦将来,可痛苦现在,却不一定会享受将来。
中国历朝历代5000多年,后浪前浪不胜其数,每个人的出生都有他的意义和价值,或许每个人都是天才,只可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钱乃身外之物,没了可以再赚。可对于武将,人身意义便是披金甲卫祖国;对于文人,人身意义便是为名君出谋划策。当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算有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呢。这个世界根本就不缺人才,大学生比比皆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也常有,可伯乐不要千里马了,伯乐要万里马。人们天天赚钱,其实到头来无非是将钱从上衣口袋拿到裤兜罢了,可谁能看清这一点呢,因此,在这5000年中,也就出了一个陶渊明。
用水来洗刷惆怅,用酒精来麻痹神经,只可惜举杯消愁愁更愁,多想一直醉生梦死而不清醒啊,早晨的青丝傍晚就下了霜,诗人的世界中就只剩下了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留传美名。
杯酒下肚,不仅仅下去了酒,还下去了虚伪与金钱。
关于李白作文篇6
自从读了《静夜思》,我就对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产生了无比的兴趣。
幼时,李白曾经是一个不好学、贪玩的孩子。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把一根很粗的铁杆磨成针时,这让他感到十分惊奇。老婆婆看见他,就对他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李白听了,受益匪浅。从此以后,李白发愤读书,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位流芳百世的名人。我对他充满无限的崇敬与爱戴,因此这个故事伴随了我的童年,到现在也是如此。
读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浓浓的乡思,震动着我的心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受着庐山瀑布的壮阔——哗哗的'水声,满天的水珠,极其美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流露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怀才不遇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感受到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李白的诗总能让人回味无穷。
我眼中的李白,是一位面对宫廷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依然保持着那份潇洒的人。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傲气和不屈中,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我眼中的李白,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不然怎么会写下《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李白对汪伦的深情厚谊,才会有汪伦在李白将要离开的时候赠歌相别。
……
我眼中的李白,是一个无可复制的经典,一个不可超越的传奇!
关于李白作文篇7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位远近闻名的大诗人,而你们知道李白在我心里是个怎样的人吗?在我心里,李白是个怀才不遇、高傲自大和游历四方的人。让我们先来讲讲他怎样怀才不遇。李白的知识渊博,按照常理说,应该会博得到朝廷的重用,可恰恰相反,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让当时的皇帝封他做了“翰林待诏”,你肯定觉得,有个官儿当不就可以了吗?可翰林待诏就是“皇上给他一支笔,不让他写奏折,写什么?诗。”也就是个闲官了。当时的皇帝也并不是个昏君啊,可是,李白他在政治方面,也确实没有什么基础,他又不参加考试,所以,皇上虽然知晓一些他的诗,但对于他的政治前能,还是不敢确保的。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他的高傲自大,他之所以高傲自大,是因为他好不容易让皇帝敞开了皇宫的大门,让李白以一位官人的身份走进来,就应该满足了,他是可以说“忘恩负义”了。为什么?他当初,好不容易一步一步登上了这个“翰林待诏”吧,他又突然改主意了:他不想做这个对朝廷没又用的闲官儿了,他想一步登天,去攀上更高一点儿的一个职位。但是,命运可是不会给李白这个唐朝和现在风靡一时的大诗人一个足足的面子的,他毫不留情,没能让李白攀升上更高的一个官职,相反,也不知道李白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就让一鼓作气,收拾好了自己的全部行囊,撤出了朝庭,也就是说,他从那一刻开始,应该就没有那种舒适的生活了。
李白也是一个道士,他平时游历四方。可是出了名的。
他相继走过了安徽、洛阳……各个大省小县,也就是成了一名“合格的道士”了。
当然,他也并不是白走的,他走的途中,还认识了孟浩然、贺知章、杜甫和元稹很多知名的大诗人。
也可以说,加如李白入了朝廷,李白也许就再也没有闲工夫和他们所认识了。
关于李白作文篇8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里走进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叠重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寄沧海的李白的心灵深处,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的心中丘壑!
在浮华与金钱交织的霓虹灯的世界里,尔虞我诈之风吹得我们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钱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掷地之音让我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长存。他扬帆出海,他凝望烟云庐山,他荡舟湍流之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壮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刹那,镶嵌在心的最深处。流水不羁,任意东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脱,发黑的葡萄才露出一点光泽,霜白的头发才摇曳黑的光辉。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丽山水画卷里,不让污浊的泥淖玷污高洁的灵魂。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然而精神之上他却超越了众人,寻得一方净土安放自己的心灵,在山与水的交映下,谛听两岸猿声啼不住,想象朝辞白帝彩云间,放歌轻舟已过万重山。水的灵动,带走了心的疲劳;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李白,你那洒脱的心灵让欣羡;你那不羁的仗剑天涯的豪情让人留念;你那大自然的放旷心胸让人追求!
李白为诗而生,诗因李白而辉煌。读李白的诗,我听到了乐观、豪放和浪漫。
关于李白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