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谷的作文6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要想提高个人的社交沟通水平,写好一篇作文是很重要的,通过作文的写作,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下面是大爱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杏花谷的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杏花谷的作文6篇

杏花谷的作文篇1

周日,我和爷爷,弟弟去杏花村玩。

因为人流量特别多,刚到那里可以看见很多交警叔叔在维持秩序。大片大片的杏花开了,粉嫩粉嫩的,漂亮极了!忽然,听见弟弟感叹道:“哇,这里真美呀!”有不少人在杏花树前拍照,欣赏着杏花。

我们本打算租一个自行车骑的,可是因为一个大人不能带两个小孩,于是我们坐了观光车。车开得很慢,放眼望去,遍地都是鲜花,五颜六色的,看的人眼花缭绕。过了一会儿,我们便到达目的地——梅州晓雪。这里显得格外寂静多了,我们买了票进入该景区。

想要到达游玩设施那边,需要经过一座桥,桥并不高,弯腰就能抚摸到水。我们先来到了一个巨大的蹦床前,蹦床大大的,圆圆的。蹦床的表面有很多的颜色,蓝的,红的,黄的,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蹦了上去,可当我稍一用力,弟弟便被我弹飞了出去趴在蹦床上。然后,我们又去玩了旋转秋千,秋千有十几个座位,坐在上面,风一吹,秋千便荡了起来,荡得很快很快,感觉人dou要飞出去了。

玩到五点多,我们才从梅州晓雪出来。我们又接着坐观光车回去,天变得昏沉沉的,风也呼呼地吹着。

尽管今天玩的很累,但我们还是很开心。

杏花谷的作文篇2

尽管现在已是初春了,可每天还是寒风凛冽,几场春雨过后,草地上仍是一片寂寞,大树也未抽出任何新芽,我所期盼的杏花还没有开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踏着歪歪斜斜的青石板路,跑过大大小小的深灰院落,转入一条深巷。微风将满地的杏叶轻轻托起既而又轻轻放下,抬起头,满树的杏花,舒展着,舞动着。像一位江南舞女,一把折扇将那无比俊俏的脸半遮半掩;一根金簪将那形如瀑布的发轻轻盘起。美得无与伦比,害羞又奔放的美。一阵风过,每一片花瓣都随风起舞,淡淡地,轻轻地,沙沙地。温柔又热烈的美。这便是江南明艳的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看着憨厚的渔民慌忙地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时,才猛然发现,雨来了,那样轻盈那样悄然,不易察觉中才发现这座古色古香的小镇变得更加朦朦胧胧,亦真亦幻了。春雨细细的,密密的,像一位江南才女,手持毛笔,在宣纸上染出点点梅花,片片群山,或是亭中,放一杯清茶,抚一首曲,吟一首诗,唱一首词。内潋但不羞涩,淡雅又不失浓烈。春雨总是这样多愁善感,让人捉摸不透。这便是江南朦胧的美。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杏花,太脆弱,春雨少了几分绝世之美,可江南不但美于外表,而且美于内涵,杏花摇曳中,是座静谧在春雨中的文化历史古城。就像这样一位女子:娇艳的皮肤,曼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喉,婀娜的身材,抚着恬静赋有雅致的琴,弈着似人生如歌梦的棋,写着秀美不失霸气的书,描着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独具匠心的画,好一个江南美女!江南便是这样,柔美而强劲,羞涩又放纵,美得如痴如醉。

立在杏花树前,我忽然感到:其实春天已经到来。看到“满枝杏花一树香”,不就能找到真正的春天吗?

杏花谷的作文篇3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去杏花村玩。

骑了很久才到杏花村,这里果然名不虚传。鲜花烂漫,还没走到门口,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让人沉醉其中。

走在小路上,淡淡的幽香在飘动,拼命地往我们的鼻子里钻。咦?这是什么花呢?我顺着香味向上看,哇!好大一片紫藤花!让我想起了一篇文章《紫藤萝瀑布》,“藤萝的花有三种颜色:红、白、紫。红的,让人觉得太艳,太土;白的,让人觉得太淡;只有紫的,不艳不淡,称得人心。”这些紫藤花,既像一串串风铃在微风中摇曳,又像硕果累累的紫葡萄,越看越让人喜欢。你瞧,连小蜜蜂都不愿放过这美丽的春光,在紫藤花丛中“嗡嗡嗡”地唱歌呢!

又来到“问酒坡”,因著名诗人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得名。来到前面,真有一个牧童和一个路人呢!再近点,原来是两尊铜像呀!

离开“问酒坡”,又来到“茶戏楼”。这里还真像茶馆呢!来到一块木板前,我看到了几句话:“来了李白,走了杜牧”,原来李白和杜牧都来过!我们走进一间小屋子里,天呀!全是名人字画。仔细找找,还能找到许多古人写的呢!

天色渐淡,太阳要休息了,我们也回家了。今天,真开心!

杏花谷的作文篇4

国庆小长假的第二天,秋高气爽,妈妈带我去杏花村游玩。

我们开着车很快就到了目的地,下了车,首先看到了杏花村的招牌,我们走进大门,向左拐发现一片荷塘上面有一座吊桥,吊桥的两边是用网兜围起来的,底下竹子做的,看着非常险,我高兴地跑上去,发现脚下的竹子之前有空隙,桥也晃来晃去,有点害怕,于是我放慢了速度,这时妈妈过来了,她飞快地跑到对岸,鼓励我向她走去,我立刻充满了信心,慢慢走到中间,不知道什么东西给了我力量,勇敢地继续往前走,终于到了对岸。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发现了不害怕的秘密就是不要往下面看,因为越看越紧张、越害怕。

接着,我们去了葵花园,我们顺着一条小路向葵花园走去,一路上,蝴蝶翩翩起舞,好像在给我们引路,终于到了葵花园,这里的葵花金灿灿的,盛开的葵花像一个个小太阳,一茬一茬的,有的高,有的矮,据说矮的葵花是专门为小朋友欣赏而准备的。大部分的葵花还在盛开,小部分的已经结籽,原来瓜子是这样长出来的啊,我想摘下来尝一尝,可是我忍住了,因为我不能破坏美景。花丛中有很多蜜蜂在采蜜,我看见有几只蝴蝶在飞来飞去的,我立刻拿起小网兜想捉几只,可是一只也没捉到。我和妈妈一边走一边拍照,最难有趣的是我和妈妈背对着太阳拍了一张长长的影子照片。

我们看完葵花就到游乐设施那边去了,我玩了荡秋千、平衡木、梅花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荡秋千,因为我在荡的时候不小心摔下来了,最后带了一副熊样回家了。虽然摔了一跤,可是还是很开心。

杏花谷的作文篇5

学校要组织小记者们去“池州杏花村”游玩。“杏花村”!可不陌生!杜牧的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让“杏花村”家喻户晓!

今天一早,我们便登上了前往“杏花村”风景区的大巴车。

上午十点左右,我们正式进入景区。左老师将我们随几个老师带队分组游玩,我们初一年级的带队老师就是我们班的地理老师姚老师。

进入园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金色的海洋!不时飞过几只黄色的蝴蝶,让我不禁想到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它们轻盈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辛勤地采着蜜,很是忙碌,我想:那花蜜一定十分香甜吧!

继续向前进。是一架很大的水车。它“呼呼”地转着,将低处的水运转到高处,又“哗哗”地送下来。

站在九曲桥上,望着面前的大池塘。也许是季节原因,我们并没能欣赏到水里的“白荷红莲”,但却见到了另一番美妙的景象。小鱼儿在水中嬉戏,争抢着游人投去的食物。池塘中央的芦苇群似乎有什么动静!嘘——呀,是鸭!野鸭!它们虽不像天鹅那般雍容华贵(可以说长得很难看),但它们却很灵巧,警惕性非常高。即使在觅食,也不忘时时抬头,生怕有什么危险。

通过这九曲桥,便来到了“白浦渡”。

这里停泊着几艘古色古香的小船“西湘一号”、“西湘二号”……它们很有韵味,灰色的瓦片是船顶,散发着清香的檀木是船身,雕刻精致的是船尾……

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领略了美丽的花海,古风的船泊。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渡口——杏花村茶渡口。长亭的另一端,有几座茅草为蓬,泥土为墙的“土房”。

门外,有一口水井,虽不深,却有个奇怪的地方,它的井盖上均匀地分布了三个井眼!难道这就是“三眼井”?没错!水面上漂着一些落叶,加上那已多年无人使用,早已变得粗糙的石井栏,有种说不出的沧桑,别有一番风味……

不知不觉已游了大半天,走在前面的小组的老师打来电话,要开始吃中餐了。可是,我们还没有游玩园区的三分之一呢。我的肚子也开始上演“空城计”了,哼哼,没办法,先填饱它再说!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

我下次还要来,慢慢赏景,慢慢品味“杏花村”文化。

杏花谷的作文篇6

杏花村,以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清明》而扬名天下,世人将杏花村誉为“天下第一诗村”,今日,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我与爸爸一起去感受杏花村的意境与诗的芬芳。

来到杏花村门前,只见“杏花村”三个大字在门匾上闪闪发光,买好票后,我与爸爸走进了景区。顿时,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哇!只见一道瀑布从假山上一泻而下,那“哗哗”的流水声,仿佛把人带到了世外桃源一般。由此,我便可以想象后面的美景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醉仙湖”旁,湖水清澈见底,我与爸爸乘船驾驶在水面上,湖面上时不时泛起小波浪,小船便颠簸起来。湖面上粼粼的水波,就似丝绸上的细纹,碧绿光滑。正是因为醉仙湖的美,引来了一群又一群的鸭子,鸭子一下在湖上欢唱,一下又在湖面上空飞舞,好像是在享受这美丽而又欢乐的世界。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怀杜轩”,据说这是为了纪念杜牧而建的,门外的石头刻着《清明》诗,里面有着“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情景,我与爸爸急忙留影纪念。

最后,我们有游览了许多地方,如:青莲馆、十二生肖雕像、铁匠铺……十二生肖雕像栩栩如生;青莲馆里藏有李白的画像与《秋浦歌》集;铁匠铺里的铁具十分精巧……正当我们欣赏、游玩得不亦乐乎时,突然,妈妈来了电话,说她在等我们,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杏花村,真是意犹未尽啊!

虽然杏花村的景点我没有全部游览完,但下一次我一定还会来这里,肯定还能大饱眼福!

杏花谷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

作文写作文参考6篇

考研作文大作文小作文6篇

写人物的作文作文6篇

爱党的作文作文6篇

小猫作文600字作文6篇

作文趣事作文400字6篇

跳绳比赛作文400作文6篇

中考作文满分成长类作文6篇

春节趣事作文高中作文6篇

学习的乐趣作文作文6篇

杏花谷的作文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