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读后感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通过写读后感来加深对书中观点的理解与思考,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将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指导生活,以下是大爱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十年》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十年》读后感7篇

《十年》读后感篇1

这是一本纪录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书。从1978年深圳蛇口的开放,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和汶川地震。在我们看来,好快。但这30年是中国从弱到富,的一个过程。我个人喜欢历史和哲学,在这三十年里,我感想太多。

1978年,中国贫穷落后。于是邓小平出国考查,在日本看到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这位老人谦卑的对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我们国家落后,你要多帮帮我们。在随后乘坐高速列车的时候,小平沉默,他在想着要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国家走上这样一条快车道。于是回国后,把深圳保安一个县给了一位在港的国人,中央放手。但他只要了蛇口一地,因为他自己也没有把握。他想,如果失败了,能把损失降低点。就这样,靠着引进外资,深圳成了一个典型,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在随后的发展中,国家缺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还有与之配套的法律、公民道德。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合作时,德国人拿了一百多项专利技术,但中国却没有什么反应。德国人了解了一翻后,才发现,在中国连专利保护法都没有。随后法律的完成还是德国人一起参与。中国靠着中国制造,成为了世界工厂,但随之带来的能源、社会问题,让人们清楚的知道。中国,不能一直这样下去。30年,见证了民营企业家的艰苦发展。他们最艰难的不是怎么赚更多的钱,而是在一个制度不完善的国家,靠着走在前面的人用企业和个人的生命去适应和改变制度。那些先行者他们虽然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一部分人,中国的改革才能不断的前行。

30年的时间,让我看到了历史可以带来的机遇,以及历史带给我们的伤害。大丘庄,现在去问周围的人又有几个知道。我是学市场的,大丘庄的发家致富,给我是一个启示。我很幸运,自己生在现在这么一个时代,不然,用现在的方法去建立市场早就被枪毙了。海尔领导人张瑞敏,给海尔定的第一条规定居然是不准在车间大小便。现在的海尔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企业,领导人,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来建立海尔的文化,就算今天换掉海尔的领导人,我想海尔还是会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因为他有文化在那。有一种精神。国家四大银行背水一战的改革,江泽民是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只准成功,不许失败。最后概括的时候,评语是。四家银行的改革成功,里面包含了社会主义的全部密码。2008年汶川的地震带给我们伤痛,但同时也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检验了80后、90后,让社会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希望。结束的时候,有一个美国家长给孩子的话。30年前给孩子说,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中国的孩子还有很多饿肚子;30年后是这样说孩子的,你去做作业吧,不然你的工作可能随时被中国的孩子抢掉。中国,已经在复兴的大道之上。

从历史中我看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些事情在一个时代背景下是杀头的,但在另一个时代背景下,却是光荣的。我们做很多事之前,要先思考,这样一件事,我该怎样去做,才能更快更好。要充分的看到时代的大背景,也要留意周围的小的现象。要敢于去承担风险,当看的傻子瓜子,就是在别人还举足不前时大胆的去干,任何事如果要等到没有一点风险再去做时,虽然安全。但,大家都会跟着来,同一个蛋糕许多人分,你能得到的自然就少了。机遇,要有准备去迎接,也要有胆量去面对。风险与回报成正比。在时代背景下,有一部分人注定了是先行者,但他们是可敬的。后来的追随者,应该更庆幸和珍惜前人用生命换来的成果,更加努力的去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自己的财富要懂得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发展自己的同时,不忘社会。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有新的动力和希望。

《十年》读后感篇2

本来以为《背包十年》仅仅是一本游记汇总,在阅读的过程中才慢慢注意到“我的职业是旅行”这个副标题,也渐渐意识到重点是在“职业”二字。

职业不一样于工作,职业是一个远比工作严肃得多也庄重得多的词。职业,是我们愿意为之付出整个青壮年不断去做的事,时间是宝贵的,一个人的青壮年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而工作,除了是维持生计的手段,不代表任何事情。

整本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所以,我们要相信,自我在某个领域是块黄金。这是我们战胜生活磨难的底牌。”出自《生在养鸭场也没有关系》,2003年6月小鹏在安徒生的故乡——丹麦奥登赛的游记。

我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有或者都曾有过自我的梦想职业。这件我们能将其视之为职业的事,可能是我们的兴趣或者爱好,可是必须承认,任何事一旦需要日复一日地去做都会变得面目可憎。可是职业,我们日复一日地去做它而不会厌烦。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胜任它。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在行或不在行,发现它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坚守它,不管遇到多少险阻。

有多难?但凡说到“流浪”这个话题,所有人都会说出一大堆的现实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难处,各自的不得已,这本在情理之中,旁人无权评价。只可是这一大堆的现实问题实在都是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只能在于自我,真正能把自我关起来的仅有我们自我。

小鹏的《背包十年》不一样于其他的旅游文学的地方同时也是最让我耳目一新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唠唠叨叨反反复复无休无止的心理纠结。小鹏跃向他的海阔天空时是卸除了剩余的不必要的负担的,这并不代表他没有顾虑,也许,在他踏上行程的最初时刻,他只是应对了自我的内心,听从了海阔天空的召唤。

从小鹏背包十年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他发现了自我的职业,他努力去坚持这份职业。正如他自我所说的“如果旅行是一份职业,我能做得很好。”这十年里,他必须落寞过,沮丧过,怀疑过,他必须遇到过千千万万的困难,幸好他坚持了下来。他在黑暗中专注地守住心中梦想的小火苗不让它熄灭,他坚信这颗小火苗总有一天会成为燎原大火。我们能够想象这个过程有多艰难,没准儿他克服过的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同时,这些跨度十年的小文章,也反映了他在职业旅行者的行业里摸索的过程,反映了他为了做好这份职业所付出的努力。毫无疑问小鹏是做过几份工作的,目的是赚旅费。之后他摸到了门道,他开辟了自我的路,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职业旅行者。

在全书接近尾声的《如何成为职业旅行者》一文中小鹏说“所谓最幸福的工作就是不用朝九晚五,既没有领导也没有员工,每一天只做自我喜欢的事情,并能从中获益。”我并不是很认同这个说法,不能否定有些人就是享受有规律有约束的生活,或许他们自律性差,仅有是在管束下才能最大地发挥自我的本事。我认为,所谓最幸福的工作就是能够把自我实现和创造社会财富结合起来。不仅仅有本事把工作做好,还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高的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一类人俯拾皆是,他们有一份体面地工作,生活富足,上戏院下馆子买名牌,他们苦大仇深,不断抱怨自我的工作没有意义,这是为什么?我想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创造了可观的社会财富,帮忙他们实现了财富的增值,可是就是无法让他们觉得他们所做的事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

?背包十年》不是一本鼓励年轻人一股脑儿出去流浪的书,而是告诉年轻人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都能从事自我所爱所擅长的行业——我们的职业。同时这种可能性仅有在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前提下才能成为现实性。我们的职业,爱它,坚持它。为它努力,为了实现它奋斗。

正如小鹏所说的:“我们未必都要成为职业旅行者,但只要还有梦想,肯为此坚持为此努力,就必须会在自我的天空中看到彩虹。”

是的,我们未必都喜欢旅行,我们未必都要成为职业旅行者,可是我们应当选定属于自我的职业,找对属于自我的平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十年》读后感篇3

看的《背包十年》书名就有一种莫明的敬佩,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本性,自由的天性。但是现实中有太多的本性和天性被压抑,或许不够勇敢,或许不够坚定,或许......实在是太多太多的牵绊,在这样一个膨胀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太少人能想做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迹丈量生命的.好处,让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礼,这些都我们向往而不敢前往的方向。

忽然想起了一个寓言关于穷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贫者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能做到穷和尚,如此洒脱,坚韧,聪锐有几个就如当今像小鹏一样背包客又能有几。

他见过手持莲花的女孩,邂逅过在铁轨边玩足球的少年,观察过爱思考的撒哈拉男人、专注的爱尔兰女孩,去过爱丽丝梦游的仙境,造访过与世无争的86.世外桃源,有过无数完美的瞬间,但也品尝过酸甜苦辣。露宿街头、遭遇小偷、在海关被扒光衣服、做义工……十年来,他打过不同的工,睡过不同的床,遇见不同的人,开心、孤独、骄傲、沮丧交织在一齐。

他不经意地说着它们,仿佛与自己无关,也许这就是背包客洒脱的的心态吧,漫漫旅程一切事物都那么完美,一切困难都是那么稀疏平常,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惊奇。他从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诃德身上汲取着力量,一向“在路上”,真正把自己融入旅程,把心放飞在永远阳光明媚的天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充满能量,不断驱动他不知疲倦的快乐并充实的前行。

看着这本书,的确有背包旅行的冲动,但是想到像小鹏这样洒脱,放下白领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牵挂、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发现自己真的做不到,也许背包客不知是自己真正的理想,仅仅是自己渴望自由的天性而已。回归生活,回归自己现实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就把背包客的的冲动放到心底珍藏,抽时间体验旅行的乐趣,也许有一天,放飞的心不愿回来,就成为了真正的背包行者。

《十年》读后感篇4

?背包十年》这本书,是我去年在宜昌机场候机时买的。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我的每一段旅行都要有一本书的陪伴,而旅游类书籍居多,其次是言情类书籍。我喜欢纸张拿在手里的厚重感,读起来更踏实愉悦,我也喜欢将书中我喜欢的段句标记下来,便于回味重点,我还喜欢将我的书借给别人,让阅读的美好感觉传递下去。

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主人公小鹏,20xx年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辞去固定工作,开始了一个人的背包旅行。四年间,他先后走过荷兰、英国、法国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然后写了《我把欧洲塞进背包》这本书。当年造成轰动,可他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20xx年,他再次上路继续行走于世界各地,足迹踏遍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行走中思考,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摸索出一条职业旅行者的道路。20xx年,写了《背包十年》这本书。

到现在我还能感受到当初看到这本书的触动,背包,十年。这是我的梦,多少人的梦。

一位职业旅行者,听起来,就那么美好!

再次打开这本书,找到之前标记的符号,回味当时的感觉。

标记一:我曾做过多份各种各样的.工作,原来我最喜欢最擅长的却只有旅行,然后再把旅行记录和朋友分享。如果旅行算是一份职业,我能做得比任何人都要敬业和出色。

标记二:对未知的好奇向来是每个旅行者的通病,非要看到非常规路线外的风景。不过奇迹与危险总是结伴而行,好在我们大多乐观,愿意相信自己没把手气都还不错。

标记三:彼此微笑着招呼,一杯咖啡,两块点心,几句闲聊。生活好像不过如此,也好像应该如此。

标记四:如果是一个人旅行,当错误出现时,我想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很兴奋。可如果和同伴在一起,我就会感到内疚,会尽可能事先想的周全一些,可这样也会少了那种无知无畏的自由。

标记五:我喜欢和那些有天赋的人一起旅行,那是在路途之外,另一种多姿多彩的世界。

标记六:如果你不想对一个城市失望,请一定要在夜色里抵达。

标记七:我很享受这种山穷水尽而后柳暗花明的感觉。

标记八:旅行旅行,风土人情。他们看到的只是停车起步间的美丽风土,却无法体味与当地人真实接触的粗鄙人清。不羡慕他们的旅行,是因为不愿意与旅行中的一半珍贵擦身而过。

标记九: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对不同的人施加的影响却截然不同。这是别人的旅行无法复制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我已将旅行融入我的血液,当做我的信仰这件事。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拍摄的照片只有景色,没有人物。因为我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我会很虔诚的拍下最真实的它,不修改;我会很用心的写下旅行感想,不夸张;当日子久了,我再回头看看时,以前的文字和照片散发出的感情,我还可以接收到,积累至此变为了收获。

《十年》读后感篇5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分明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段历史,然而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仿佛无比遥远。《激荡三十年》仿佛给我开辟了一条时光隧道,虽然无法亲历那个年代,但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触及了离我们感觉遥远而实际最近的中国经济改革史,仍旧感同身受。细细琢磨着1978—2008年中每一个充斥着“原罪”的商业故事,不知不觉的被时代气息深深地感染与震撼。

在吴晓波笔下所有的改革风云人物中,健力宝的李经纬赢得我深深的同情。这个悲情的南方汉子失败后仰天含泪不发一语的照片很长时间里萦绕在我的脑海。作为政商博弈的参与者,李经纬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已成必然,但作为产权改革的实践者,李经纬的失败必将载入中国改革史。在当年那一轮“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中,李经纬的“以身试法”某种意义彰显了资本在政治搅局中的脆弱,而整个产权改革中暗箱操的大环境客观造就了政府企业间产权分置时的互不信任,“宁与外客,不与家人”的策略使之倒下的不止是一个李经纬,正如吴晓波在最后略带戏谑的写到“地方政府表现出的易于轻信和不善博弈的稚嫩,让我们看到中国公司改革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景象”。这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理解了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耐人寻味的八字箴言背后难以言尽的苦处。

改革开放的种种成就是政治家智慧与企业家智慧交织的结果。然而过去经济还是由政府主导的,普通的人们在其中取得的种种成就,抓住的种种机遇都是由政府政策造就的,有的甚至可以称作政治变革的副产品。民营的企业在政策面前更像是一叶扁舟,那一把握下一刻自己的命运。在未来,还是期待一个更完善的制度,一个系统更稳定的社会。中国经济,至少在企业方面,应该有更多无关政治的商业智慧而创造。不过把握政府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潮流仍然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潮流、时代面前,人永远是渺小的。

今天中国的虽然有点虚浮,但是你不能否认它的强盛,与1978年时落后而穷困的中国已经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从1949年开始中国没有走上发展的“最优道路”,但是如今的中国未必与所谓的“最优道路”差多少。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相似的,虽然这个过程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相互独立的逐步进行,渐进的路径与速度各不相同,但是我相信肯定会在一个时间点上汇成一股河流。

《十年》读后感篇6

上了大学之后,忙里偷闲的也多了不少空余的时间,看杂书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近些天重温了《背包十年》这本旅行杂记,再次阅读带来的感受,与之前果然是不同的了。

作者小鹏是个职业旅行家,他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他没房没车也没女朋友,在书的扉页上他写到:“从大学毕业之后就没正经上过班,攒点钱就去旅行,直到他发现旅行也能赚钱,于是生活变成了旅行、旅行、旅行。”他分享背包十年的旅程,践行最初的梦想,向印下的每个足迹叩问,有人问他是谁,了解他的人都说,不过是个追梦的人而已。

书开头的几张图片上的文字记录了他矛盾又多彩的生活:他拍下手持莲花的女孩,也记录铁轨边玩足球的少年;他漫步在爱丽丝梦游过的仙境,也流连于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他思考撒哈拉男人的思考,也专注于爱尔兰女孩的专注;他喜欢日出时的光芒万丈,也喜欢日落时的渔舟唱晚;他明白信仰是一种嘴角上扬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长头问路的坚持。

他不是专业摄影师,可是他的照片却用最简单的姿态带给我们最真实的感动。他拍盲女歌唱,只用一个侧脸,清丽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回荡;他拍法餐,把红黄绿搭配成艺术品;他拍戏水的儿童,举着相机跳进溪中,将感动定格在相片里。他的摄影手法是最简单的三分构图,他的技巧比不过摄影初学者,他的相片缺足以媲美任何顶级摄影师。

整整十年,除了旅行,他没有坚持做下任何一件事情。杨丽萍说过:“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小鹏把自己归结为体验者,他以体验者的姿态,走遍大千世界,看过百态人生,享受过每种风景。孤单而不孤独。于是每一天都充满感动和惊喜。

我想我是羡慕小鹏的,就像蓄养着的家禽羡慕远飞的苍鹰一样。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在路上的向往,只是有的人扎实的走向了自由的路,比如小鹏;有的人在出走和停留间兜兜转转,比如我和另一些人;还有更多的人止步于现实的残酷面前,比如更多的芸芸众生。我时常想,借一个背包就出发,放弃无数薪水丰厚的工作去流浪,该要有多大的勇气。

有时候我们总喜欢找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小鹏找到的非去旅行不可的原因很简单,平淡生活让我们的五感退化,而旅行却能让它们重新获得敏锐,旅行让我们重新变回孩子,让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就像他说的那样:“人要趁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有网友评论他磕首问路,传梦为生。小鹏说自己是追梦人,可他又何尝不是引路人。背包十年,追梦十年,小鹏的旅途仍在继续,我的也即将开始。

《十年》读后感篇7

最近浏览了一下所有的书目,不知道要读那一本,于是随意地用鼠标点击了一本名叫《背包十年》的电子书。一开始时,我就从该书中看到作者也就是小鹏将自己十年的旅行足迹贴出来。当时我就惊呆了,一个没有任何固定收入的年轻人却在大学毕业后十年里游遍了世界各地,而且终于在旅游这条路上闪耀光芒,并激励了千万人。这份勇气让我惊叹,这种执着让我钦佩。惊叹与钦佩的同时不得不让我对此书充满兴趣,我想知道小鹏是怎样做到的,我更想知道他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克服并坚持下来的。于是我花了一段时间终于将这本书细细地读完,读完之后心里无不是钦佩之意,无不是惭愧之感。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能为梦想努力,坚持的人却少之又少。小鹏正是其中之一,他就是为梦想付诸实际行动之人,不管旅途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他都不放弃,不抛弃。他为了能够游遍他想到的地方,在出发前他都精心地策划与准备着。

我感觉小鹏很勇敢。他能勇敢地做他想做的事,想到哪就到哪。而想想自己,老早就说要出去游遍重庆,但是却每每都找一些自己都觉得可笑的借口而推迟。现在想想,我觉得我是一个懦弱的人,心中始终有万般顾忌,心中所想却不能将其付诸行动。与小鹏比较起来,真是惭愧之至啊!

小鹏他说过他以前当过白领,每天出入城市里最好的写字楼,代步要搭的士,喝咖啡只去星巴克,上班要穿黑色的西装白色的衬衣,也知道领带的n种打发还有西装扣子几个要开几个要系。还知道西餐的规矩,中餐的菜系,韩国菜有多少花样,日本菜如何料理。他的生活精致到每分每秒,而每分每秒都是无聊。他得看上司的脸色,分析同事的喜好,掩藏自己的骄傲,见了客户还得点头哈腰。他的.世界黑白而精致,天天只想和自然拥抱。于是他选择流浪,拿起背包,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这时他发现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牛仔裤可以一个月不洗,粗茶淡饭只要能吃饱我也不会嫌弃。为了能省下钱走更多的路,他也可以坐最便宜的夜间巴士,笑着对旁边的黑人说,对不起,挤一挤。他说的这些话很现实,也很真实。

“坚持”一词真实而生动地在小鹏的身上体现作着。我很佩服他的这份坚持。坚持是战胜自己的关键,更是成功的关键。小鹏因坚持而成功,因坚持而实现梦。而我呢,人长大了却越来越胆怯了,越来越却缺乏信心去坚持。往往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往往逃避现实,往往背离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脱掉伪装,在街头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

《十年》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活法,读后感最新7篇

4年级读后感7篇

女生日记读后感7篇

有关作文的读后感7篇

海燕读后感800字7篇

红军柳读后感7篇

趣味读后感7篇

5年级读后感7篇

读后感作文600字优秀7篇

语文读后感作文600字7篇

《十年》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