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可以帮助我们在演讲中避免重复和冗长,使演讲更加简洁和有力,演讲稿可以帮助我们在演讲中使用恰当的引导词和过渡词,使演讲更加连贯和流畅,大爱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纪演讲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纪演讲稿篇1
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与磨难之后。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和平而繁华的时代之中。也许我们是幸运的,民族的耻辱,外族的入侵,无情的战乱似乎都离我们遥不可及。早上我们搭乘便利的交通工具来到学校,安心的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崛起的中国,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不用有再多的忧虑。可是当我们翻开历史的书页,81多年前的十二月九日,在冰雪寒风之中的北京街头,六千多名学生正在自己民族的屈辱爆发出他们心中的呐喊,他们心中的青春之歌。
那个时代的中国,东北“沦陷”,台湾旁落,全国星星点点布满了外国列强的租借与势力范围。而领国日本则已经开始对中国一步步的蚕食,继东北之后华北也将成为这个野心勃勃的帝国的盘中美食。战争的阴云、民族的危机、人民的苦难,已经使中国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正是在这种危难之中,站出来的是那些年轻的学生们。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着黑暗统治者的镇压,高呼抗日救国的口号,为国家的未来与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奋勇向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学们,当你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你是否知道它的鲜红之中有着这些热血青年的勇敢与不屈。当你唱响国歌时,有着这些学生们的青春之歌。今天,在临近12.9的日子里我们在寒风之中缅怀我们先辈们的功绩,纪念我们的“学长”。真正的个性不是与父母吵嘴,真正的勇敢不是在同学之间争强好胜,真正的自由也不是躲开所有的作业。而是真正把所有的责任扛在肩上,奋力前行。
所以当你在学校虚度光阴的时候,在课上无精打采之时,当你将时间虚耗在无尽的吵闹之中,当你在电脑前享受着虚浮的快乐时。你如何去面对那七十多年前的前辈们的呐喊与牺牲。虽然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在你的心中是否还有感慨难平,是否还有热血沸腾?让我们把心中的热情用在与同学们真诚宽容的相处之中,用在对知识的投入探索之中,用在对身边的人以及社会的关爱之中。那么这将成为我们民族的幸运与希望。也将成为先辈们最大的危机。
一年纪演讲稿篇2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_年的风雨征程。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火红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我的团歌,心中怎能不为之激动,怎能不为之骄傲,怎能不为之自豪!“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我们脑海中回荡!
朋友们,还记得五年前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貌吗?几条破旧的马路,几座零落的楼房,这就能够概括我们章丘的全貌了。再看看此刻吧!十多条主干道纵横交错贯穿东西南北,从荷花公园到百脉泉广场,从眼明泉搭桥到明珠小区,到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透露着春的绿意,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上处处点缀着青年活跃的身影,是他们以高度的职责感和奉献精神,保障着道路的畅通,保护着优美的环境,维护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各行各业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带领青年们在我们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上勾画出最为亮丽的色彩!
伴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为此,团市委提出“高举旗子,不变调子,喊响号子,建好班子,推动总体工作再上台子”的指导思路。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以德治市”的号召下,开展了“走白村、串千户、访民意、聚民心”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征文活动,使团的工作真正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谋青年之所求,切实把广大青年吸引到团的旗帜下,团结在党的周围!
千百条各战线上的青年模范一齐,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青春活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共青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向科学技术进军!我市更是提出了建“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我市共青团把青年创新创效作为工作的总抓手,进取推行“青年创新创效意见卡”,争创“青年礼貌号”和争作“青年岗位能手”,号召全市广大青工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艺、推广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四个一”活动和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仪“五个小”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年群体性科技创新活动。在经济大潮中,我们共青团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始终坚持着青春和活力,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旗帜的指引下前进!
20世纪中国的历史,写下了中国共青团和中国青年的光荣,21世纪期待我们创造新的青春辉煌。青年昭示着未来,_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向青年一代发出号召“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期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只要我们以“崇高的梦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发挥青年的智慧、风采和力量,就能乘风破浪、与时俱进!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团结一致,永远跟党走!
一年纪演讲稿篇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
1894~1895 年,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1920xx年,八国联军大举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像这样的触目惊心的伤疤太多,而相对于这些不堪回首的历史,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屈辱事件,它发生在1899年3月18日,发生的地点就在鸬鹚径。
鸬鹚径,相信大家对这个名称并不熟悉。通过这个名称,我们也许会看到一副安静、祥和的南国小渔村的图景。可是就在1898年,鸬鹚径不复存在,硝烟,淹埋了一切安详,鸬鹚径也被烙上了这么一个名字:中英街。
1898年,英国以法国租借广州湾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展拓香港界址问题。1898年6月9日,清朝政府代表李鸿章和英方代表窦纳乐在北京正式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九十九年。
1899 年3月16日,中英双方代表来到沙头角勘界,他们从大鹏湾出发,沿梧桐山下的小河竖立木界桩,界桩上写着大清国新安县界。1899年3月18日,勘界结束,沙头角从此被分为华界沙头角和新界沙头角两个部分。后来,界桩被一道石制界碑取代。就是这一道界碑,生生将骨肉同胞分离。亲人之间,可望而不可及。今天,中英街上一棵硕大的,根宿界北、枝斜界南的百年老树,似乎仍在向世人讲诉这段屈辱的历史。
20xx年,深圳市盐田区政府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广场1号界碑旁修建了警世钟亭。此后每年的3月18日,深圳各界人士都在警世钟亭举行庄严的鸣钟仪式来警示世人,勿忘国耻。
昨天,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前再次鸣响18次警世钟声。雄浑低沉、振聋发聩的钟声告诉我们:
不能忘却,曾经在中国的天空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鸦片腐臭。
不能忘却,落后的中国土地上矗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不能忘却,昔日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里摊倒着饱经沧桑的残垣断壁。
永远铭记,美丽的梦想在所谓武士道的野蛮侵略中被击得支零破碎。
永远铭记,撕心裂肺的哭喊,在血雨腥风中戛然而止。
永远铭记,一双双渴求和平的眼睛,在无情的屠刀下不暝。
如今,祖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华巨龙再次腾飞。我们承诺着:华夏民族不会将自己的崛起建立在他人的苦难上,但是,我们也绝不能让屈辱的历史再次在自己的土地上上演!
同学们,勿忘国耻!让我们把握历史赋予的使命,在祖国统一大业、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奏响祖国激昂时代的最强音!
谢谢!
一年纪演讲稿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铭记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这段数字组合应当被所有华夏儿女牢牢记住,好比美国国难日911,一提起,全国缄默哀痛。这一天,策划已久的阴谋大规模爆发;这一天,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尖啸而去,撕扯着早已残破不堪的中国土地,举目皆是血肉模糊;这一天,这个我们一直以礼相待,以诚相对的邻国为了一己野心,在中国的历史上野蛮刻下了两个狰狞的大字:耻辱。
回溯历史,那些声音依稀可辨,那些场景依稀可见。我们听到了同胞痛苦的悲号,更听到了在那哀鸣中响起的呐喊;我们看到了哀鸿遍野的惨绝人寰,更看到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用血和泪写下的奋斗史。即使时间已将弥漫的硝烟冲淡,可这一切的一切,我们能忘记吗?绝对不能,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然而,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提九一八,却不仅仅是为了铭记过去,更是为了启迪现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九一八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侵略者固然可恨,但被侵略者也并非全然无辜。落后就要挨打,正因为侵略者看到了那时中国的软弱无能与腐败落后,他们才敢肆无忌惮地在这片土地上张牙舞爪。再看今天,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里坐实了大国的位子,一切事务都以洽谈解决,再不用频动刀枪。两相对比可知,唯有强大的实力才是扎根世界的基础,而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的进步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或许你会说,而今有那么多人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少我一个也不差吧?其实不然,每个中国人的一小步,叠加起来就是整个中国的一大步!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首先,要时刻怀揣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当然,我们强调,这种爱国应是理性的,并不是一味的抵制外来文化,也不是单方面愤怒的谩骂,更不是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谣言来煽动仇恨情绪。这些不是爱国,而是在把冲动浅薄低素质的标签王祖国脸上贴。其次,诸如勤奋学习,学成之后为国家作贡献之类的话,想必早已是老生常谈,但这并不只是一句空话,行动永远是最重要的。那些在各个领域取得令世界瞩目成绩的中国人,便是这条口号最成功的实践者。他们用自己获得的成绩告诉世界,中国在崛起!在学习疲累的时候,不妨提醒自己,在科研涉及的范围里做出最好的成绩,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脚下这片土地!最后,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不应当将自己的思维束缚于所学所获,而应当发散思维,打开视野,努力培养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用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勿忘国耻,时刻警惕,振兴中华,我在参与,我在行动!
谢谢!
一年纪演讲稿篇5
79年前的今天,日军铁蹄踏上卢沟桥。
今天,为和平、为祖国的富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让我们以理性和深情来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上的卢沟桥。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当华北战事一天天扩大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进攻。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1937年的7月7日,日军进犯宛平城,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国抗战拉开序幕。我们该拿什么来纪念79年前的七七事变?有人写评论建议,将7月7日定为国耻日;此前,也曾见到有人建议将九·一八事变之日确立为我国法定的国耻日,以警醒国人。可我总是在期待以更多更实在的纪念方式,来纪念值得纪念的纪念日。
日本作为典型的新旧文化并存、菊花与刀同在的双层文化结构的国家,有许多让人瞠目的厉害之处,一位深入研究日本的前苏联学者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日本人善于捕捉生命运动的最隐蔽的形式。这句话大有深意存焉!面对人家经济文化实力的强大,在纪念纪念日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的恰恰是:我们该拿出什么样的沉甸甸的实来!
无论是在历史文化层面,还是在经济现实层面,我们都更需要务实求真,不必过多地空喊那些愤愤然的口号。早在198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是《有感于50年前的今天》,这是迄今为止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对七七事变的一个纪念,虽然无声,却有教益。那时高考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提前到6月,而开考语文的那一天恰恰是7月7日,1987年距离1937年恰好是50周年,在考场里唤醒学子对我们民族深重苦难的回忆,让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八年抗战战场上的枪炮声,无声地弥漫于今日的考场,这比多少空洞的说教和虚拟的纪念要好上无数倍。
作为纪念日,有的是喜庆的,有的是耻辱的,有的是传统的,有的是新立的,有的则无关痛痒。现今国人见得最多的,大约是疾病日,几乎每一种常见疾病都设立了一个日。人的身体健康是重要的,但更要紧的是精神的健康。此时此刻,我的耳际回荡着《松花江上》,那是作曲家张寒晖于1937年7月12日在西安创作的歌曲,是对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的血泪控诉,也是一位作曲家对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最好纪念———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忘了作者是谁了,他回忆了自己的孩提时代,懵懂中将九一八,九一八听成、唱成救一把,救一把,从而让那歌声更加悲切感人,矢志不忘!
听到了吗,在今天,我们如果真的没有更好的纪念招数,那还不如干脆唱一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唱一唱救一把,救一把吧,在心中,在心灵深处!
一年纪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