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清晰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结合社会热点的教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大爱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编故事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编故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家庭和友情的温暖。
2、能感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活动准备】
故事。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看看猜猜图中的意思。
2、教师运用图片有感情地讲故事1-2遍。
3、用问题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故事。
――谁迷路了?
――小鸭子找不到家,着急不着急?它是怎么说的'?一起学一学鸭子讲话。
――谁帮助了小鸭子?兔妈妈是怎么帮助小鸭子的?
――第二天,兔妈妈帮小鸭找到了家,鸭妈妈是怎么说的?一起学鸭妈妈讲话。
附故事《迷路的小鸭》
冬天的一个晚上,刮大风,下大雪,天气冷极了。一只小鸭找不到家了,他一边走,一边叫:“嘎嘎!我的肚子饿,我的身上冷啊!”
忽然,他看见一间小房子,这是兔妈妈的家。兔妈妈带着小兔睡觉哩。小鸭敲着门说:“我是小鸭,我找不到家了。让我进来暖和暖和吧!”兔妈妈开门说:“快进来吧!小鸭。”
兔妈妈给小鸭喝了热粥,还让他睡在暖和的被窝里。
第二天,兔妈妈帮小鸭找到了家,鸭妈妈说:“兔妈妈,太谢谢您了!
幼儿园编故事教案篇2
守株待兔
?活动目标】
1、认识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知道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2、通过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乐趣。
3、续编成语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活动准备】动画片守株待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成语守株待兔。
教师出示画面,引导幼儿猜测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认识株、兔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就知道了!
二、通过动画片结合具体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
1、谁在什么地方见到了野兔?
2、见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吗?为什么?幼儿猜想。
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
a、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
b、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继续播放至结束)
4、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
5、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
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6、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延伸活动:
幼儿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幼儿园编故事教案篇3
活动准备
马马虎虎的flsh;马和虎图片和字卡各两个;电子琴;
一个虎头和马身的图画; aabb型重叠词若干。
活动目标
认识生字,马、虎。
知道词语马马虎虎并能意识到这样做事有害处。
让幼儿多接触一些生活中的常用叠词,并进一步感受aabb型的重叠词。
活动过程
1、观看动画。
今天老师请大家看一个动画好不好?
希望你们能仔细认认真真地看,想一想“故事中的那个画家画了什么?”
2、识字。
(1)再看动画想想
①画家的大儿子遇到了什么动物?他以为那是什么动物,结果他怎么样了。(出示虎的图片,认识生字虎。)
②画家的二儿子遇到了什么动物?他以为那是什么动物,结果他怎么样了。(出示马的图片,认识生字马。)
(2)以游戏“谁不见了”对两个字巩固。
3、分析马马虎虎。
(1)画家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不认识他们遇到的动物呢?(因为他们看了爸爸的'画)就因为这幅画大家给他其了一个名字叫什么?(“马虎先生”)
(2)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或者“马马虎虎” (出示另外马两张和虎的图片,认识马马虎虎。)来形容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
(3)启发幼儿想想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做事马马虎虎的人呢?
(4)我们曾经认识一个小画家他画画时就马马虎虎,画只螃蟹四条腿、画个鸭子(小尖嘴)、画只兔子(圆耳朵)、画匹大马(没尾巴),他是谁呀?(丁丁)。齐唱《粗心的小画家》。
4、说重叠词。
(1)我们小朋友做事就不要像丁丁那样马马虎虎地,应该认认真真地做每一件事,对不对?
(2)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前面前个字一样,后面两个字一样的词语。启发幼儿想,比如:
①早晨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
②我们的教师已经被老师打扫得(干干静静)。
③上午我们共同吃着后勤阿姨给我们送来地(热热乎乎)的饭菜。
④午睡时小朋友都睡着了,所以教室里(安安静静)地。
⑤放学了我们和老师道别,(快快乐乐)地回家了。
活动延伸
回家后可以把今天这个《马马虎虎》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交给你们一些叠词,学会后明天教给小朋友和老师好不好?
幼儿园编故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萝卜生长的自然条件,知道各种污染会造成萝卜的畸形生长。
2、萌发幼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并喜欢大自然。
活动准备
1、农药测试卡
2、幼儿用书
3、故事录像(幼儿拍摄)
4、小实验用品
活动过程
1、测试对对碰
以小实验引出活动,出示农药测试卡对萝卜进行测试,引出《萝卜的故事》
2、故事快乐多
(1)看录像听故事:《萝卜的故事》
(2)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故事中的萝卜遭了哪些事情?
?萝卜的`故事》
在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地里,有许多萝卜兄弟。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生活着。
"扑通"一声。"哎哟,是谁呀?"萝卜兄弟高声叫道。原来不知道是哪个缺德鬼扔下来几节废旧电池。可把萝卜兄弟给呛死了,眉头都皱紧了。
"怎么回事呀?我怎么不能呼吸呀?是什么东西绕在我的身上呀?"原来不知道谁乱扔的塑料袋。"真可恶!"甚至有一位萝卜兄弟都给缠得眼泪掉下来了。
看!怎么这样难闻呀!又来洒农药了。虽然杀死了我们身上的虫子,也使我们中了毒。
小白兔一大早去采了许多萝卜回来,咬了一大口,觉得那些萝卜似乎变了味,而且很难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萝卜兄弟掉下了眼泪。委屈地说:"这些能怪我们吗?"
(3)提问:为什么萝卜会变得这么难吃?萝卜兄弟遭遇了哪些事情?
(4)观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萝卜遭遇的原因。
讨论:你们认为萝卜兄弟应该怎么办?
(5)迁移思考:我们今后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6)情景表演:萝卜的故事
请几位小朋友扮演萝卜,请三位分别扮演废旧塑料袋、废旧电池及农药。分别表演三种情景,通过扮演角色明白其中道理。
3、实验abc
纯净的萝卜与受污染的萝卜
在幼儿园种植园中,分别划出两块园地。一块种上萝卜,天天浇水施肥;一块种上萝卜后,每天扔上塑料袋、废旧电池及农药。
4、亲子乐融融
活动延伸: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对萝卜生长进行记录。用一表格,记录萝卜生长状况。
5、环保小卫士
快速联想:生活中你看哪些食物、蔬菜、水果会遭遇像萝卜兄弟这样的遭遇,你发现后会怎么样?
6、活动结束
告诉周围所有的人都来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幼儿园编故事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四、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5)说说这三则成语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一、陶行知的名言导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还记得是谁的名言吗?)
1、“真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的人)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后,你认为这三则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不是“真人”呢?为什么?
(楚国人和南郭先生不是:说假话,做假事。张僧繇是:说真话,有真本事)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深人地认识一下这两个做假之人。
二、精读课文,品悟主人公的“假”。
(一)读课文画出能看出他们“假”的词句,说说如何看出来的。
(二)交流如何从具体的词句看出他们的假的。
精读《自相矛盾》
1、你如何看出“假”的?
(1)“什么矛”、“什么盾”;(指任何的矛或盾,包括自己的吗?)“戳不穿”、“能戳穿”(一会儿说自己的矛戳不穿自己的盾,一会儿又说能戳穿)
小结:是啊,像这样语言前后不一致,相互冲突,用书上的词说就是——自相矛盾(齐读)
(2)“夸口”:什么叫夸口?(吹牛、大话、假话)那你就来吹吹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呢?结合他的职业谈谈。(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1)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是的,在热闹的集市上,好好地宣传一下自己的商品,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赚到更多的钱。你现在就是那楚国人,快来夸夸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以书为盾,以笔为矛,再现当时的情境,表演读。自己练习、指名读、推荐读。
(3)同学们听了他的宣传,你们动心了吗?打算买了吗?为什么?(这不是骗人吗?怎么可能呢?)嗯,他周围围观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直接指责他骗人、吹牛,而是采用反问的方法,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谁来反问一下他呢?(指名读)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太可笑了啊,还要读出一种嘲讽的意味呢。(再指名读)
3、说假话的`结果怎么样呢?看图说说。(急得满头直冒汗,有口说不出话来)这句是书中说的——张口结舌(板书)采访一下:老板,你怎么不回答人家的问题啊?(如果我说能戳穿,那么我的第一句就是骗人的了;如果我说戳不穿,那么我的第二句就是骗人的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啊)
小结:他真是左右为难啊,谁来用朗读给我们展现一下他尴尬的样子呢?(指名读)
4、分角色表演读(只说台词、加上动作和表情,不读旁白)
5、看到楚国人因说话自相矛盾而落到如此下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6、如果让聪明的你来帮他卖矛和盾?(我就是那个楚国人我知道错了,请问我该如何去推销我的矛和盾呢?)
7、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人或事呢?
精读《滥竽充数》
1、你怎么看出他做假的?
(1)“从来不会”、“混”:谁混到哪里去充数?(根本不会吹竽,混在会吹的乐队里充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哪个词语——滥竽充数
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指名读)
(2)“每当......鼓......按.....装.....”:对于南郭先生的这种表现我们一般会用什么词来讽刺他啊?(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不懂装懂....)
2、他为什么要做假呢?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想想看。(想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想不劳而获....)
指名读,读好“居然”、“一样多”
3、做假的结果怎么样呢?为什么?
(1)开始成功了。
怎么知道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谈谈。
抓“许多人一齐吹”(a会吹的人多,一两个不会吹也注意不到,听不出来b南郭先生装得像)
指名读,读出齐宣王的特殊喜好。
(2)后来失败了。
a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会失败?找找有关句子谈谈。
抓“一个一个地单独吹”,读出齐宣王和齐湣王喜好的不同。
b你要是南郭先生听到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个单独吹会怎么想?(那还不露馅啊,我一吹大王就知道我不会吹了,那可是欺君大罪啊,我还是溜吧。)
看图,你们看那些乐师都排着队等着单独吹给齐湣王听呢,而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生齐读)“只好”有种无奈啊,再读。
4、看着南郭先生狼狈逃走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只靠弄虚作假。)
5、那么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人或事呢?(齐读齐背课文、假冒伪劣商品.....)
小结:生活中,滥竽充数不仅用来比喻像南郭先生这样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中充数的人,还用来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的事。
三、读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目睹了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的狼狈下场,再想想陶行知先生的话,你最想说些什么呢?(提示:以后不要做怎样的人,要做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陶先生的名言,把它铭记在心,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吧。(齐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认识“真人”张僧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说说你眼中的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
2、谈谈对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理解。
二、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
1、如何看出他是“真人”的?找出有关词句谈谈。
(1)a“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理解“推辞”。指名读这句话,你来推辞一下。(突出“眼睛”、“就会”)你听了他的话相信吗?会怎么想,怎么说?游客和你一样,也不信,你来读读写游客的话吧。大家一再要求,会怎么要求呢?
b“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好神奇啊,一眨眼画上的龙竟然真的活了!谁来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神奇啊?(指名读)
小结:是啊,张僧繇说的话应验了,说的和事实一样,不像那个楚国人说的是大话、假话,事实证明他说的是真话,确实是一位“真人”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感受
一下这份神奇吧。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呢?游客会怎么惊叹?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过渡;张僧繇的“真”不仅仅表现在这儿,和南郭先生比他还表现在哪儿呢?读读前面的内容。
(2)“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画技高超,有真才实学)指名读。最能体现他高超的画技还是后面的什么呢?(齐读:大家一再要求.......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2、做真人的结果如何呢?(令人佩服)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三、三则成语故事学完了,你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谈谈你的收获或感想吗?能总结出陶行知先生一样的名言更好。把它写下来,当作人生的座右铭。
四、让我们把《画龙点睛》的故事铭记在心里,在今后的人生中争做一个张僧繇这样的“真人”吧。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幼儿园编故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能体验邦邦用自己的行动赢得朋友的过程。
3、认读重点字词:套、美容师、化妆、表演、水壶、愿意。
活动准备:书、ppt、字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大熊邦邦吗?大熊邦邦做了一件什么事,让小动物都愿意和它做朋友?
二、共同阅读教师出示ppt,与幼儿一起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看封二——第五页。
(1)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什么一见到大熊邦邦就要逃走?大熊邦邦的表情怎样?出示大字卡“逃”。
(2)邦邦找到了谁?出示大字卡“美容师”。
(3)你们知道美容师是做什么的嘛?出示大字卡“化妆”。大熊邦邦变成了什么模样?
教师和幼儿一起讲述:因为邦邦身体大大、嗓门高高的原因,小动物们都害怕它,不敢靠近它。大熊邦邦交不到朋友,它再也不想做大熊邦邦了,于是就找美容师狮子帮它化妆,变成了小丑邦邦。
幼儿思考:猜一猜小丑邦邦会不会交到朋友呢?
2、看第六——十一页:
(1)大熊邦邦变成了小丑邦邦,小动物对它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猜一猜这时候邦邦心里是怎样想的?
(2)小丑邦邦在表演节目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意外?出示大字卡“表演”、
“水壶”。小动物是怎样做的?邦邦又是怎样做的?猜一猜小动物们会怎样想,邦邦心里又是怎样想的?教师和幼儿一起讲述:小丑邦邦一出现在森林里,就受到了小动物们的欢迎,邦邦也高兴地给大家表演起了节目,可是不小心水壶里的'水洒在了脸上,小动物们认出了他就是大熊邦邦,大熊邦邦像做错了事一样赶紧跑开了。
3、看十二、十三页:
小动物们看到再次化妆的邦邦后,是怎样做的?
出示大字卡“愿意”。请幼儿用“愿意”说一句话。
教师和幼儿一起讲述:当小动物们看到再次化妆后的邦邦,它们都很感动,都愿意和邦邦做好朋友,每天玩得开心极了。
教师小结:原来,只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很高兴地和我们做朋友。而我们交朋友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只看他的外表。
4、教师朗读故事,引导幼儿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三、幼儿讲述故事
1、幼儿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验邦邦交朋友前后不同的心情。
2、幼儿看图朗读故事。四、结束活动
幼儿有序收书,整理物品。
附故事:《大熊邦邦》
邦邦是一只身体大大的、嗓门高高的熊、大家一看到他就会拼命地逃。我不要做大熊邦邦了。他找到了美容师狮子先生。狮子先生问:那你要做谁呢?随便吧,只要不是我。邦邦说狮子先生高兴地说:那就好办了,我可以给你随便化妆了。化完妆,邦邦照照镜子:这是谁呀?
狮子先生说:这是小丑邦邦呀!小丑邦邦在森林里一出现,就被大家包围起来了。邦邦,你和大熊叫一样的名字可是你比大熊温和多了。
小猴说。你一定是从马戏团里出来的!嗨,你能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吗?小狐狸提议说。当然了!邦邦开始表演鼻子丁水壶。可是刚刚放上去,水壶的盖子就掉了,水洒在邦邦的脸上,邦邦脸上的妆全都没有了。邦邦用手臂抱住了脸,蹲在地上不肯起来。大家以为邦邦是故意逗乐的,都哈哈的笑个不停。
当邦邦再次出现时,大家包围着他说:我们知道你就是大熊邦邦,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后来,邦邦和大家成了好朋友,每天都玩的开心极了。
幼儿园编故事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养成勤劳、勇敢、团结的美德。
2、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环境创设
vcd
重点与难点
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t:在一个遥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位猪妈妈和她的三只可爱的小猪。一天晚上,吃过晚饭,猪妈妈把孩子们
叫到面前郑重其事地说:“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等你们盖好自己的房后就搬出去住吧。”
二、观看vcd
1、三只小猪各自有什么本领?三只小猪造得房子有什么不同?
2、大灰狼怎样推倒老大、老二的房子?
3、为什么推不倒老三的房子?
4、三只小猪用什么办法对付大灰狼的?
5、你们想像哪只小猪学习?为什么?
师:在老三身上具有勤劳、勇敢、团结的美德。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他一样。
三、故事表演
熟悉故事后,孩子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猪妈妈、老大、老二、老三、大会狼)
幼儿园编故事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