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撰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过程,下面是大爱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秦兵马俑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秦兵马俑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秦兵马俑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 读题。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一主要内容,文章的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3、 齐读第3节
渡:文章哪一段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 学习第二段
1、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
2、 指名交流读书所得。
3、 这么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想不想一睹为快?放课件。
4、 指导朗读。
5、 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数字、举例的写作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气势恢弘,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渡:文章哪一段又介绍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呢?
三、 学习第三段
1、 快速浏览第2-9节,课文描写了哪几类兵马俑?
渡:这么多的兵马俑却个性鲜明,让我们分小组再次读一读2-9节。
2、 分四人一小组学习,幻灯出示学习要求:
(1) 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读一读。
(2) 想一想,这类兵马俑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 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 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播放相关兵马俑的幻灯片,加深理解。
5、 引导朗读: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6、 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和朗读,我真感到了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
7、 默读第10节。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8、 这么优美的句子你记住了吗?
出示填空: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出示:“还有的 ,好象 ”
四、 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 如此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有什么价值呢
2、 朗读第四段
3、 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4、总结课文,小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五、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把秦兵马俑介绍给自己的亲友听。
2、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兵马俑。
3、学习课文运用过度段的写法,介绍某一物的特点。
秦兵马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识记“吏、戈”等字形,读准“干练”“战车千乘”等词语。联系语境理解“所向披靡、惟妙惟肖、举世无双”等词语的意思。
2、在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产生民族自豪感。
【参考话题】
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尽可能地运用文本的语句,融入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兵马俑做具体的介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1.我来学习七彩词语。2.我来朗读课文。3.我来理清课文脉络。4.我来搜集有关资料:秦兵马俑。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听说过世界上有八大奇迹吗?哪位同学能说说呢?
(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提示。)
师:世界八大奇迹指的是埃及的金字塔、亚历山大港灯塔、爱琴海太阳神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阿尔特米斯月神庙、摩索拉斯陵墓、巴比伦空中花园和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阵。现除埃及金字塔和秦始皇兵马俑保护室完好外。其余六大奇迹已经毁坏。我们来看几张兵马俑图片。
2.教师展示兵马俑图片。
师:同学们,2200多年前,秦始皇动用70多万刑犯,耗时38年,修建自己的陵墓。作为统一六国的皇帝,他在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留下了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板书课题:秦兵马俑:)如今已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读题:秦兵马俑
3.知道“俑”是什么意思吗?
4.“秦”指秦代,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初步感知秦兵马俑形象
1.通过预习,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可以是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书上的介绍。)
2.你们能用一个词说说你所了解的秦兵马俑吗?
3.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秦兵马俑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军吏士兵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身材魁梧 身披铠甲 铜戈利剑 昂首挺胸 神态严峻 久经沙场 足蹬长靴 目光炯炯
跃跃欲试 撒开四蹄 微微颔首 勇武干练 殊死拼搏 战车千乘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理解“吏”;理解“乘”;理解“靡”;读准“魁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想一想这里的哪些词语能概括秦兵马俑的特点。试着来填一填下面的句式。
秦兵马俑不仅 ,而且 , 。所以它是 的珍贵历史文物。(用上以上的四字词语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多种方法。)
秦兵马俑教案篇3
?秦兵马俑》
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 师导入: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游览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的长城、颐和园,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主持修建的,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还创造了另一项奇迹,那就是兵马俑。(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了解兵马俑)理解“秦兵马俑”的意思。
二、 生练习读生字生词
快速浏览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僻的词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三、 生观看视频——全景
师:作者观看了秦兵马俑后,用了几个词对“秦兵马俑”作出了高度评价和赞美——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知道它们的意思吗?秦兵马俑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竟配得上用这样的词了来形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8自然段,看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着哪一段话来写的。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四、 学习第2节:
1. 师: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 生自己读
3. 指名交流
排列如此整齐、规模宏大、生动形象的雕刻作品出自于中国人之手,作为中国人,心里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1,9自然段)
师过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他们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呢?
四、学习第4——7自然段:
1.课文描写了哪几种俑?首先看看将军俑是什么样子的?(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
2.这一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可以吗?为什么?
3、这段话不仅从外形、神态两方面描写了将军俑,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有显著的特色。(使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这种语言简短有力,庄重鼓舞,与将军俑古老、刚毅的外形相得宜彰,并且读起来琅琅上口)生读。
电视上见过说书人说书吗?用上表情动作表演出人物的神态动作。(生尝试表演读。)
4、喜欢这种朗读方式吗?那运用这种方式自己去表演读课文中描写其他三种俑的自然段。(生自读、交流读)
5、师小结:同学们,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生读1、9自然段)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过渡: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兵马俑,也没有哪两个俑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有自己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第八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抓住了兵马俑的什么来写?
2、指名读。
兵马俑是20xx多年前的雕塑作品,当时的科学技术非常落后,我们的祖先能够生动地雕刻出兵马俑的外形就很不简单了,而他们还能表现出兵马俑的神态,这就需要高超的制作工艺,达到相当的艺术境界,所以,每个(生齐读第一句话)
3、是啊,20xx多年前制作的兵马俑形神兼备,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看着这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怎能不让我们为拥有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而自豪呢?(齐读1、9自然段。)
4、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仔细端详这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品味这段话在语言上的特点。
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排列整齐,把兵马俑的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
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前半句描写的神态,是作者看到的,后半句是作者想象的,正是这种“看”和“想”的完美结合,才使得这兵马俑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生读。
六、仿写训练 。
第八自然段的省略号兵马俑还有很多种神态呢,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请你们模仿书上的格式,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话。(放幻灯)
教学反思:语文课堂致力于一种文化场的建构,将课堂视为一张文化的网、一扇文化的窗、一口文化的井。本案的设计,致力于重现“秦兵马俑”这一世界历史奇迹。通过抓住贯穿全文的中心句“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把全文分成了两大部分来学习。第一部分抓住作者为了体现规模宏大运用了一些列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在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一历史奇迹的伟大之处。第二部分用演和写的方式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让孩子们通过演绎各种兵马俑的神态,徜徉在兵马俑之间,并动脑动笔,对兵马俑的神态进行更多的揣摩补白,再通过朗读提升学生对这一世界历史奇迹的赞叹,从心底为中国有这一伟大奇迹迸发自豪之感。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一般要求是一课时完成,所以每个环节的施展时间是有限的,有些环节还没落到实处时,就一闪而过。
秦兵马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惟妙惟肖”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
2、学习课前自学课文,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以自学为起点,让学生畅谈读书感受
1、师:从你们的眼睛里和神情里看,课前大家自学了《秦兵马俑》一课,一定有感受要说,是这样吗?
2、生畅谈感受。
3、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走进秦兵马俑。
4、以读强化,检查识字。
二、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
⑴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读书,并注意运用好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
⑵ 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
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最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得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
(教师适时播放课件)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叹。找伙伴读,互评互促,入情入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
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三、以诵读为焦点,让学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选择,尽情诵读。
2、自主积累,主动延伸:
⑴ 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
⑵ 准备以导游的形式,将课文编成导游词,回家后向家人或邻居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会理解积累文中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品读第二段,初步学会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4、产生积极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国庆大阅兵的盛况,你还有印象吗?看着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人山人海 气势磅礴 规模宏大 雄伟壮观】
正是这样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保卫了我们可爱的祖国。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它在地下沉睡了20xx多年,于1974年的春天,西安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抗旱打井,结果一个镢头下去,竟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就是秦兵马俑。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秦兵马俑》,领略它的雄壮、威武。
板书课题,读题。
秦:秦朝。
“俑”是指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秦兵马俑: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
1、学会生字,会理解、积累文中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两个方面写兵马俑的。
3、品读第二段,初步学会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看着这三个学习目标,你有信心吗?你先学,我再教!让我们一起朝着目标努力。
三、初读感知,学习词语,梳理脉络【第一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同座位合作,按节次轮读课文,注意在倾听中向同伴学习,诚恳帮助同伴纠正。力求做到正确、通顺。
(2)尝试完成课后练习2。【可以给重要的字注明意思,也可以说说词语的意思,至少理解2个。】
(3)想一想: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找出关键句证明你的想法。
2.组织交流:
(1)我会读。
鸟瞰 临潼 统帅 战靴 颔首 发誓 气概
身材魁梧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久经沙场 整装待发
昂首挺胸 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殊死拼搏 目光炯炯
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雄兵百万 战车千乘 神态自若
a.自由读。
b.一行行指名读。
c.第一行中,用动作表示对“颔首”的理解。
第二行中“举世无双”找近义词。
第三行中“所向披靡”需要放在文中理解。
第三行中“昂首挺胸”演示理解。你能上台演示吗?结合演示前的情境告知“跃跃欲试”的意思【瞧你们有的已经站起来了,有的抬着头准备往讲台走,有的已经演给同桌看了,这说明大家都想来试一试。这样的情景就是“跃跃欲试”。你能够用它来说个句子吗?】。“若有所思”逐字理解,扩展理解“若有所悟”。
(2)给你时间,选择三个你最想跟同学交流的词语,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如有难处,再次共同解决。】
(3)学习中心句: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呢?你是从那句话看出来的?(a)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分别是用哪个关联词连接的。(b)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中心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以概括上下段落的意思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第二段,感悟“规模宏大”【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二”: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它的规模宏大?用“——”画出来,抓住重点词语,想象气势,然后体会着读出来。
2生自学后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一: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1)面积大:“2000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如果对足球场还有些陌生的话,与我们的校园相比照,我们的校园总面积是26625平方米,也就是比我们的校园小一点点。
(2)数量多:“近8000个”“6000多个”组成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同学们,用数字来说明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别让它一晃而过,也应该让它和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就更能体会到它的宏大了。)
请同学们强调着数字来读一读,读出气势来。
预设二:大厅整体的阵容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通过“巨大”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规模宏大。【巨大,就是很大很大。文章本节出现两个“巨大”,重复使用是为了突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2)一行行 一列列 长方形军阵(关注叠词的运用。)
(3)“看上去真像是……”是作者的想象。所见+所想,同时反映“规模宏大”
(4)出示文字,指导朗读。
六、当堂训练,总结全文。
1.补充习题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二)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写下来,做成一张成语卡片,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四)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从课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总结。课文从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类型众多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我们从具体的数字和作者有心的比较中感受到了兵马俑规模宏大。
3、你能尝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来描写某个事物的特点吗?请完成课后作业:我(们)的 (卧室、操场、文具盒等)真 。
秦兵马俑教案篇6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秦兵马俑教案三教学案例反思。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教材简说
?秦兵马俑》是人教版义教课程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详尽地介绍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他们各异的神态、特有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信息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预设流程
流程说明:本教学设计以放学生独立走入文本——以原有认知经验为基础,结合自己所搜集的相关信息资料自读发现、自读体悟、自读品味,相互合作为主,老师只在学生探读疑难处、读悟重点处和读品关键处给予引导与点拨。
一、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
1、了解学情,研读课题。
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入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19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是这样的吗?
先引导学生读题(可相机出示挂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预读的突出感受。
2、畅谈感受,板书词语。
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生板出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从整体上基本把握课文。
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上因势点化,抓住“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相关词语切入,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3、从读强化,检查识字。可用生字片了解并巩固识认。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笔画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二、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与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9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找伙伴读,互评互促,入情入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从总体感受入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可先将“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板开(或横板或竖板),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三、以展读为焦点,让学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选择,尽情诵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读中注意引导学生精要地进行体验式点评(即评、读、悟、想相融合):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主要指向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参与:我认为他读得不够气势,请听我读这句话!这两个词突出了……的威武,我觉得语气可读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读中图文结合,多形式互动结合,同时注意观照黑板上的板书。
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兵马俑宏大的气势;第四——八自然段主要读出各俑不同特点的威武、敏捷与勇猛;第七自然段重点抓住几个排比句,读出品评的韵味,读出入境的想象。首尾段则要充分读出自己的赞美、惊叹与自豪。
(如果学生选择以解说形式展示,更要鼓励。)
2、自主积累,主动延伸。一是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二是准备以导游形式,将课文(或某一内容)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秦兵马俑教案篇7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1.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2.在我国陕西省临潼县,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生齐:秦兵马俑)板书课题。
3. 1979年,前美国总理克林顿在参观秦兵马俑时,他摸着陶马的头边说道:“我真担心他会不会踢我一脚!””看来这马多么栩栩如生呀。秦兵马俑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什么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起去感受——(引导学生反复齐读课题)。
二、快速浏览,抓住特点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并把它划下来。
板书: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三、精读课文
(一)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并 请每位同学完成一张练习纸。
2.们来交流一下,这些括号里填的都是-----数字。哪几个数字最震撼你的心灵。
佣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我们学校50个操场那么大,再来和我们的教室比一比,教室约50平方米,那么相当于(400)个教室那么大。长230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同学们,把那个操场的200米拉成直的,还要加上我们三个教室的长度。看,这佣坑多么雄伟,博大呀。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种雄伟博大呢;看图,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里面的军阵真是气势恢弘。作者是怎么描述的,通过你的声音让同学感受。 同学们,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工程多么伟大呀?作者就是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佣坑的面积大兵马俑的人数多写让人一目了然,同时感受到了佣坑磅礴的气势。
3.小结:同学们读出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他们是一支雄壮之师,是一支威武之师,是一支胜利之师。是他们,在秦始皇的指挥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二)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过渡:秦兵马踊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快速浏览课文4—8自然段,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用横线划下来。
3.出示将军俑的图片。边读边完成表格的第一行。注意要学会找关键词。
200">兵马俑的名称200">将军佣200">武士佣200">骑兵佣200">体形200">
200">
200">
200">衣着200">
200">
200">
200">动作200">
200">
200">
我们可以通过兵马俑不同的体形、衣着和动作分辨判断出他们当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三)重点学习将军俑
(1)作者为什么能把这将军俑等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呢?
(2)细细地默读第四自然段,这些文字的描述都仅仅是作者用眼睛所观察到的呢?
(3)同学们,我们来一次配合好吗? a 你们在吗?我们要迎战了,准备好了吗?
b 师生合作,我们配合朗读,老师读观察到的部分,你们呢读想象到的部分
(4)作者为什么把这些兵马俑写得如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呢?你们可以说说作者的这种写法吗?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和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才有了如此笔下的兵马俑。
(5)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和表格中,我看到一个个兵马俑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的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神兵,正是他们,缔造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神话。
(6)感受“形态各异”,练习仿写人物形态
(四)过渡: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而且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出示课件引读第八节)
感受兵马俑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里面一共描写了几种神态?
2.你喜欢哪一种神态呢,读出来。四种神态全部读完。
“颔”在字典中的.意思是低。“首”大家都知道是头。那是什么样的姿势呢?
学一学这个颔首低眉的动作。
同学们,你们的声音有的铿锵有力,有的声色俱厉,还有的荡气回肠-----
3、师生配合,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 (老师) 好象-----(学生)
4、作者是如何把这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表现得栩栩如生呢? (再次感受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的写法)
5、那兵马俑的神态只有课文中的几种神态吗?八千个兵马俑就有八千种不同的神态,在你的心中还浮现出了哪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呢?你能学习作者的写法,把它们描绘出来吗?学生展开想象,仿写句子,集体交流
四、看有关资料,升华感情
1、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激情引读:这就是我们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秦兵马俑);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秦兵马俑)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2.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本表达特点进行体会、进行揣摩。
3.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祖国60华诞国庆大阅兵大家观看了吧,那真可以称为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这是一支“举世无双”的军队,它在地下沉睡了20xx多年,于1974年苏醒了,它就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见过它的人,都好似穿越了时空隧道,将人们带到了秦朝的古战场。它一出世,就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2.板书课题。
“俑”就是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会读书的`孩子,总是善于发现。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找一找,划下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句子一方面介绍了规模宏大,另一方面介绍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是的,兵马俑大到整体的军阵阵容,小到个性鲜明的各类型兵马俑,都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
三、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字眼能体会到规模宏大?抓住它,想象气势,然后读出来。
2.汇报:“宏大”就是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作者是怎么介绍的?
●预设一: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⑴面积大:“20000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
如果对篮球场还有些陌生的话,与我们的教室相比照,教室约50平方米,那么相当于多少个?(约400个教室)
数量多:“近8000个”“6000多个”组成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同学们,用数字来说明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别让它一晃而过,也应该让它和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就更能体会到它的宏大了)
⑵请同学们强调着数字来读一读,读出气势来。
●预设二:巨大的拱形大厅整体的阵容
(1)通过“巨大”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规模宏大。
⑵出示图片,身临其境。
随机了解:什么感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震撼)
⑶出示文字,指导朗读: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真像是当年秦始皇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似有千军万马铺天盖地而来之势。)
四、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
1.课文介绍了几种俑?
补充:据资料介绍,光军吏俑就分为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和下级军吏俑;士兵俑又分为骑兵、步兵俑、车兵俑等,书上的插图叫跪射俑,还有叫立射俑,真是“种类众多”。
小结:同学们,查阅资料,掌握更多的资料对于我们学习课文、深入理解会有更大的帮助。
2.秦兵马俑的魅力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取胜,更在于它那“千人千面”的雕塑艺术。课文中说他们“个性鲜明”。
●“个性鲜明”,“个性”是指性格、气质。这些俑不能动有不能说,你怎么能感觉到他们不同的个性?(通过他们的神态可以感觉到)
●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动作,选择一个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去掉“好像”的后半句,进行比较。体会在描写时联想的作用。
●师生合作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
这一段有个表达方面的特点,即:先写了作者的所见,之后又加入了作者的联想,正因为有了联想才让我们读课文时,觉得兵马俑像活了一样惟妙惟肖,似乎有了盔甲之寒,有了肌肤之温,有了一颗砰然跳动的心脏,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神。
五、引读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以引读的方式:
怪不得,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是因为(文章最后一段)。
怪不得,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是因为(文章最后一段)。
秦兵马俑的经久魅力在于它雄浑博大的宏观场面,在于它栩栩如生的精雕细刻,让我们共同赞颂:(文章最后一段)。
2.小结: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名为《苏醒的地下军团》,你会了解更多的秦兵马俑的情况。
秦兵马俑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