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编写教案,应总结反思以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教案的详细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大爱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前班数学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初步理解除一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
教学准备:
数字卡若干、胸饰、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口袋里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5的分解"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5)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别是:(1和4、2和3、3和2、4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5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5"。如:"我说2"、幼儿答出"我说3"。游戏进行可根据音乐节奏拍手进行数次。
二、基本部分: "游戏"
1、"游戏玩得真高兴,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好了,我们到森林了,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举例,请一组小朋友做示范)开始进行游戏。"
2、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向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数字宝宝了,呢们也快点变一变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你们的数字是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组合)真聪明,看我和她合起来是5,我们手拉手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三、结束部分:
幼儿操作卡练习今天玩得数字游戏高兴吗?我们把刚才的.游戏记录下来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记录)。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操作卡练习。使幼儿对今天的活动加以巩固、复习。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学生在书写方面要加强练习,规范格式。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等于号。
2.让孩子进一步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等于号。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二、活动准备
画有“〈”“〉”符号卡片两张,“=”符号一张;苹果卡片三张、桃子卡片两张;粉笔、铅笔各三支;小汽车图片四张和货车图片三张;练习题。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弹律动,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二、教师出示“>”、“<”、“=”,引起幼儿学习的欲望。
基本部分
(一)复习大于号“>”、小于号“
1.教师边出示“>”、“
2.教师出示大于号“>”
(1)教师让孩子跟着念: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2)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3>1,读作三大于一,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3.教师出示小于号“
(1)跟着老师念: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2)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2
4、教师出示等于符号“=”
(1)教师让孩子跟着念:等于号,同样多。
(2)师生对口令,进行伸手指练习。
(二)“>”、“
1.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苹果是三个,桃子是两个,3比2大,所以3>2
桃子是两个,苹果是三个,2比3小,所以2
2.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货车是三辆,小汽车是四辆,3比4小,所以3
小汽车是四辆,货车是三辆,4比3大,所以4>3。
3.出示3支粉笔,3支铅笔进行比较。
粉笔是三支,铅笔是三支,三和三同样多,所以3=3。
结束部分
一、孩子在纸张上,填上数量并在中间填“>”、“”、“二、教师检查幼儿作业。
三、课堂加以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司机和车
3>1三大于??
2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并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
2、幼儿能通过感观、听觉神经系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手指偶小猴一只。
教学过程:
1、复习10以内的'数的分解。游戏《拍手,对数》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只小动物。(教师出示手指偶小猴)小猴:嗨!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想和你们做个游戏,ok? (ok!)
凑7)小猴先拍手,小朋友拍手次数与小猴拍手次数全起来是7,如小猴拍3下,幼儿拍4下;小猴拍2下,幼儿拍5下;小猴拍4下,幼儿拍3下;
……
合起来凑成6、5、8、9、4等同上法。
2、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
(1)游戏《开花》
教师:今天你们和小猴一起做游戏开心吗?(开心)现在我们一起向小猴说“thank you.”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游戏的名子叫《开花》老师这里有许多花骨朵,如果小朋友答对了题,花儿就开了。幼儿问:花儿,花儿,你开吗?
教师答:我要开,我要开,答对题目我就开。育 & 婴 …… 会
以类方法让幼儿算10以内数的加减算式2+3=5, 3+6=9, 5-2=3, 9-5=4 等算式题。
(教学过程可面向集体进行,也可面向个别幼儿进行)
(2)游戏《送礼物》
教师:今天小朋友表现得很好 ,现在我想奖励你们,送给你们 一些礼物。
教师面对一个幼儿先给他1朵小花,又给了5朵小花,教师问幼儿共送了几朵花。
幼儿可以说:老师先给了我1朵花,又给了我5朵花,总共给了我6朵花,1+5=6
(用减法运算列算式)
教师面对幼儿共拿了7颗糖果,给了幼儿3颗糖果,现在老师手里还有几颗糖果?
幼儿:老师手里共有7颗糖果,给了我3颗,现在老师手里还有4颗糖果,7-3=4
此类游戏可重复进行,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教师总结并结束教学。
4、课后延伸:让幼儿在课后,根据自已生活编一些数学题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2、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
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
(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
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2、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以及真实的情境理解乐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捉虫、治病的一系列过程。
2、知道故事情节能帮助自己分辨乐曲结构,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活动准备:
音乐内容课件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活动: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苹果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二、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分辨乐曲结构,学习创编动作1、师: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啄木鸟的故事,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苹果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苹果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自由做动作。
3、逐段欣赏。
a. 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b. 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c. 集体在“查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d. 欣赏“治病”音乐,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e. 师:啄木鸟会怎样为苹果树治病捉虫呢?(引导幼儿将动作创编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f. 集体在“治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捉虫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g. 欣赏“苹果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提问:苹果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啄木鸟跳舞的动作,集体表演)三、完整学习表演。(播放背景和音乐)1、集体学习表演动作。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反之。)四、集体在《啄木鸟》的音乐背景中做飞翔动作出室。(结束)
学前班数学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 学前班演讲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