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的教案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案应该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大爱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花鼓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花鼓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节奏特点,能演奏乐曲。
2.喜欢演奏活动,体验与同伴轮奏和演奏中用眼神交流合作演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晨间、餐前、离园前等安静活动时间,有意识地播放音乐《凤阳花鼓》,引导幼儿欣赏乐曲,自由地用体态动作表现乐曲的节奏。2.物质准备:碟子和筷子若干,画有眼睛的小卡片八张,小鼓一面,音乐《〈风阳花鼓〉图谱》;数字资源《〈凤阳花鼓〉图谱》。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风阳花鼓》,引发幼儿对音乐的回忆,引导幼儿用体态动作表现音乐活泼、快点的节奏特点。
1.哼唱第一乐句并表演动作,引发幼儿的兴趣和表现欲望。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大胆地用动作表现。
(二)倾听音乐,看数字资源《〈凤阳花鼓>图谱》,探索第一段乐曲中碟子的演奏方法。
1.展示第一段乐曲的节奏图谱,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图谱中碟子的颜色、大小及位置排列不同所代表的意义。
(1)引导语:你们看到图谱上的碟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碟子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红、绿两种颜色的碟子分别代表两个演奏小组。)
(2)引导语:为什么有的碟子大,有的碟子小?(启发幼儿迁移过去的学习经验,知道大的碟子演奏的时间长.小的碟子演奏的时间短。)
(3)引导语:除了颜色、大小不同还有哪里不一样?有的碟子位置错开排列,表示什么?有的`碟子上下对应排列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对比,知道碟子错开排列表示两组交替演奏,碟子上下对应排列表示两组同时演奏。)2.幼儿听音乐、看图谱、拍节奏。
幼儿分成红、绿两组,听音乐、看图谱,熟悉节奏。请红组幼儿看图谱中的红碟子,绿组幼儿看绿碟子:图谱中碟子错开排列时,红组幼儿双手在脸的左侧拍手,绿组幼儿双手在身体腰部的右方拍手;图谱中碟子对应排列时,两组幼儿双手同时在身体的正前方拍手。
3.幼儿持碟子练习演奏第一段音乐。重点引导幼儿尝试伴随着自然的动作用眼神与同伴交流,使演奏动作更好看,并感受其中的乐趣。
(三)迁移第一段乐曲的演奏经验,学习用碟子为第二段音乐伴奏。1.展示第二段图谱,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第二段图谱中碟子的符号与敲击速度的关系,以及空拍时的碟子演奏方法。
2.引导幼儿持碟子演奏第二段音乐,提醒幼儿注意前八小节空拍不演奏。
(1)第一遍演奏后引发幼儿讨论和交流怎样使八个空拍时的演奏动作变得更好看?(启发幼儿运用伴随着自然的动作,眼睛看着拿筷子的手的方法进行演奏。)
(2)将八张画有小眼睛的卡片贴在相应的空拍处,提醒幼儿演奏第四拍时眼睛要看手。
3.请幼儿运用心得方法再次演奏第二段音乐,体验用自然的体态动作演奏的美感。
4.幼儿完整演奏乐曲,体验成就感。
(1)引导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奏两段乐曲,提醒幼儿演奏中运用眼神交流、眼睛看手的方法。
(2)引导幼儿看教师的指挥,完整地演奏两段乐曲,体验成功演奏的快乐。
(3)添加鼓,由教师或一名幼儿敲鼓,鼓励幼儿按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大胆地演奏,增强乐曲活泼、欢快的气氛,进一步丰富演奏效果。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音乐区投放乐器、图谱、音乐,引导幼儿自主演奏添加铃鼓、串铃或沙球等乐器,让幼儿自由结伴分成红、绿两组,尝试红组幼儿增加铃鼓,绿组幼儿增加串铃或沙球为乐曲伴奏,感受其更为丰富的音响效果。
活动二
活动时间:2010活动内容:演奏:凤阳花鼓活动目标
1感受凤阳花鼓的曲调风格,乐意用凤阳花鼓的演唱形式大胆表演。2尝试创编歌词,探索为不同的人送去不同的祝福。活动准备
1了解凤阳花的相关知识,熟悉衬词部分的旋律。2教师用的凤阳花鼓一副、幼儿用的花鼓十八副。3动作图谱。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①提问:昨天我们欣赏了安徽凤阳特有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什么?②欣赏教师表演。
2、尝试创编衬词部分的动作。①幼儿演唱衬词部分。②看图谱创编动作。
③用双手模仿花鼓进行表演。
④幼儿手持花鼓表演并在最后一小节做自己喜欢的造型。
3、学习歌曲,充分感受凤阳花鼓的曲调风格。
①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语速、难点的提取、韵味的把握等。②通过替换歌词进一步感受凤阳花鼓的曲调风格。
“你们表演的真精彩,你们还想把自己的祝福送给谁呢?(爷爷、妈妈……)都说些什么呢?(身体好,工作顺利)。
4、分组表演,进一步感受凤阳花鼓。①幼儿分组尝试替换部分歌词。
“我们现在分小组玩个游戏,每组小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你们想去谁家表演,表演时唱些什么?
②设置游戏情境,幼儿分组表演。
5、结束活动。
邀请客人老师或小朋友一同表演。
花鼓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凤阳花鼓》是安徽的一个典型的民间乐曲,为了让孩子体验到安徽的民歌民俗,特设计了这样一个适合孩子的打击乐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通过自己亲手打奏出好听的民歌,体验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的喜庆气氛和凤阳花鼓的乐曲风格。
2.根据图谱的提示及教师的`引导,会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3.演奏时能与同伴保持和谐一致,并体验集体合作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及教师的引导,会使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难点:演奏时能与同伴保持一致,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碰铃,铃鼓,圆舞板若干。
2.幼儿已熟悉乐曲旋律。
3.《凤阳花鼓》音乐。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一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绪。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请你们听一听。问:这首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啊?
小结:这首欢快的音乐叫《凤阳花鼓》,凤阳是我们安徽的一个地名,叫凤阳县,
?凤阳花鼓》是我们安徽民间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民歌。
2.结合图谱,进一步理解音乐节奏。
(1)认识图谱,尝试徒手拍。
出示图谱,问: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这个×代表什么吗?
师:一个×代表着拍一次手,我们一起来伸出小手试试看。
(2)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除了用拍手来表现节奏,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节奏呢?如果是拍肩膀我们应该怎么拍?拍腿呢?
出示图谱: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个跟刚刚的图谱有什么不一样?他们分别代表着什么?一个小手和两个小肩膀是什么意思呢?两个小腿呢?这个圆圈呢?
(3)幼儿合作用动作演奏。
①分组练习。
②集体合作练习。
小结:我们演奏时,一定要看着老师手势,看着图谱,听着指挥,这样我们才能把音乐表现的很好听。 3.尝试持乐器演奏。
(1)认识乐器,并学会使用。
师:我们用动作已经可以把我们的节奏演奏的很好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种乐器(碰铃,圆舞板,铃鼓)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他们是怎么使用的呢?图谱上的图片又代表什么乐器呢?
(2)合作练习。
小结:我们合作演奏最重要的就是听音乐,看图谱和手势,图谱上轮到你才可以演奏,没有轮到你就不能发出声音,否则我们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一点也不好听。
4.集体演奏。
活动总结
幼儿对于本次活动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喜欢打击乐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听清老师的要求与节奏,也学会了看懂手势,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有些高控,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大胆让幼儿选择与尝试。
花鼓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2、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使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教学分析:
?风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称词的演唱。
教学准备:锣、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课前韵律操,感受凤阳花鼓的音乐。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引入:
(播放课件)这是谁?(多拉a梦中的'大熊坐着时空穿梭机)他要带我们去哪里呢?(我们回到了19xx年的安徽凤阳,看到了一对小姐妹)她们在做什么呢?
三、新课教学:
1、带着思考欣赏音乐《凤阳歌》
2、学生述说小姐妹的故事,教师引导总结:因为天灾人祸,她们背井离乡,四处逃荒,以唱花鼓戏来讨生活......
3、欣赏凤阳花鼓舞蹈片段,观察花鼓的敲法。
4、观察凤阳花鼓:听音乐,画花鼓。(每组选上一名同学进行画花鼓比赛,看谁画的像画的美。给赢的组加上一百分)
四、学唱新歌:
1、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2、解决难点:板书“得儿 飘得儿飘飘铃铛 飘飘飘一飘”,教师演唱,请学生进行模仿,每一组进行模仿比赛。(请演唱对的同学教唱他们自己组的同学。)
3、跟音乐演唱歌曲:学生自己学唱。
4、检查学唱情况,师生接唱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5、巩固与处理:加锣、鼓为音乐伴奏演唱。(学生为歌曲设计节奏型,并用鼓和锣敲出来。)
五、创编歌词:
“我唱我歌”,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说深圳,唱深圳,深圳就是好地方,自从改革开放后,一年更比一年强。”再由学生听音乐自己创编。(进行新旧花鼓音乐的对比,使学生珍惜好时光。)
六、小结:
“唱一唱,说一说”:听音乐,唱歌曲并请学生说说它们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播放:《捕雨歌》——台湾;《勇敢的鄂伦春》——鄂伦春)
七、下课
花鼓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背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作品的情绪,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唱歌曲学习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的歌唱与表演。
2.歌曲中衬词部分的学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鼓、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唱民歌互动。
2.师:民歌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反映当地的乡音之美,乡情之浓。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乡音》,让我们了解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歌。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安徽,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3.了解旧歌的历史背景,分析歌曲情绪。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凤阳花鼓。(出示凤阳花鼓图片)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锣鼓相间,歌词都是教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贫困讨饭的象征。我们一起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二、新授歌曲《凤阳花鼓》
师:如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甚至走出了国门,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誉。我们不妨先听为快吧!
1.欣赏歌曲《凤阳花鼓》。
师:说说新的《凤阳花鼓》与从前的《凤阳花鼓》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师:(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请听老师范唱一遍。)
2.教师范唱。
3.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4.听唱歌曲。
5.教唱歌曲。师唱曲谱。
师:你对哪个部分的.唱词最感兴趣?
6.学习衬词部分。
师:这是模仿打击乐器发音的衬词。
操练:
a教师用小镲示范一遍。
b有感情的唱出这一部分。(唱出喜庆之气)
师:让我们怀着喜悦之情,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一遍。
7.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
1.不同形式演唱。
师:老师用了独唱的形式,你们用了齐唱的形式,还可以用哪几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
2.为歌曲伴奏。
师:不错!不错!同学们唱的真不错!如果我们能为歌曲配上伴奏,那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吧!
用小锣、小鼓、双响筒为歌曲编创伴奏。(每样乐器请学生出来单独编创节奏,然后学出编的最好的,一起为歌曲伴奏)
师:听了这首欢快的歌曲,我们一起舞起来吧!
3.表演。
四、拓展(欣赏)
师: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再欣赏《花鼓新声》舞蹈片断。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
花鼓教案篇5
音乐活动:凤阳花鼓
活动目标:
1、在学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用锣等乐器为乐曲伴奏。
2、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案,丰富演奏内容。
3、继续培养幼儿看指挥演奏,通过反复练习,能协调配合地进行打击乐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欣赏过乐曲。
2、幼儿已经学会身体动作。
3、乐器若干。
4、演奏图谱。
活动过程:
1、复习身体动作。
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做身体动作。
2、组织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在教师放慢速度,同时面向不同小组做不同的动作的条件下,幼儿学习迅速准确地对教师的身体动作暗示做出节奏动作反应。
1)、教师指挥,幼儿学习迅速准确地对教师的身体动作暗示作出节奏动作反应。
2)、个别幼儿轮流担任指挥,集体徒手练习。
3、幼儿练习乐器演奏。
1)、启发幼儿徒手练习锣、拨的演奏方法。
2)、看教师指挥,六名幼儿分别演奏鼓、拨、锣,其余幼儿拿小铃、铃鼓、圆舞板,集体演奏全曲。
3)、幼儿轮流演奏锣、拨,拿不同乐器的幼儿可自由交换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集体演奏。
4、与幼儿共同收拾乐器,整理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乐器放在音乐区,供幼儿演奏。
花鼓教案篇6
一、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扭一扭——花鼓》,大家注意看一下花鼓的敲法是怎样的。
生:(跟随视频模仿)
师:凤阳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是安徽凤阳民间古老戏曲艺术的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凤阳花鼓》。
二、新课教授
(一)了解歌曲背景
师:“凤阳花鼓”——流行于安徽一带,是黄梅调的前身,旋律流畅自然,婉转秀丽,易上口流传,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乞讨的象征。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师:(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听了这首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说说这首歌描述些什么?
生:悲愤、痛苦、难过、同情……
师: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凤阳花鼓还走出国门,获得赞誉。同学们,你们觉得凤阳的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心情呢?请听这一首凤阳花鼓与刚才那首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歌曲
师:(唱)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
师:大家觉得这首歌曲好听是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情绪去演唱?
生:高兴、喜悦。
师:我们就怀着这种心情,来跟着音乐用“啦”哼唱一下。啦啦啦啦啦……(模唱)
师:旋律十分朗朗上口,大家学的也很快,老师完整的给大家示范一遍,同学们可以小声跟着老师唱一下。(范唱)
师: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等。
师:嗯,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指导)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同学已经能发出舌颤音了,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鼓掌)
师:没有学会的同学不要着急,只要你们课下勤于练习,肯定能练会。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着钢琴唱一唱吧!
师生:(唱)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
(三)表现歌曲
师:大家学的非常快!我们现在看一个视频,看看他们是怎样表演这首歌曲的。
师:大家能够模仿这几个动作吗?来,两个人一组,先来跟着老师一起学做一下!
师:我们现在两人一组自由练习五分钟,你们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改编,一会儿来展示一下吧!(教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组同学表演的特别有创意,我们请他们来展示一下吧!
师:(鼓掌)非常棒!这两位同学不光歌声好听、动作优美,表情也配合的非常到位。希望大家都能向他们学习!
三、课堂小结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不知不觉就要到了下课的时间了,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简单的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呢?
生: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有了很多收获、很多感想。最后,希望同学们课下试着用竖笛吹奏这首歌曲的旋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花鼓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幼教教案6篇
★ 小数教案优质6篇
★ 捞小鱼教案6篇
★ 小班种花教案6篇
★ 哈哈小人教案6篇
★ 认识数字教案6篇
★ 冷暖教案6篇
★ 逛大街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