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方式之一,通过教学反思的写作,很多人都可以记录下教学中的成绩,下面是大爱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1
活动目的:
关注雨天的情景,体验看雨、听雨、玩雨的乐趣。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歌曲《大雨和小雨》,播放器。
材料配套:
亲自手册《领域活动·雨天的雨》。
活动过程:
1、说雨。
引导幼儿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提问:雨是什么样子的?你平时见过什么样的雨?鼓励幼儿大胆叙述。
2、听雨
让幼儿闭上眼睛,侧耳倾听雨声。
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引导幼儿欣赏,并说说歌曲中大雨是怎么样的、小雨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听到的雨声: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
3、观雨。
引导幼儿看一看:雨是什么样子的?大雨还是小雨?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观察小草、小花、小树在雨中是什么样子的。
告诉幼儿:植物在雨中喝足了水才会长的更好。
4、玩雨。
指导幼儿用小手接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并说说雨点落到手上有什么感受。
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园里有很多流浪猫,宝贝们经常会遇见。这些猫有的是大猫、有的是小猫。小班的宝贝们对这些流浪猫非常感兴趣,每次见到都特别兴奋。但是并不能准确感知猫的大小,大部分幼儿对于大小的概念并不完全了解,在表述物体大小的语言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抓住这一契机,结合《纲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于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在生活中,比较大小是幼儿园里幼儿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启蒙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大小的对比,增强幼儿对数字的感知能力。再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对数学认知上比较形象,直观。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数学认知活动目标中提出:“3-4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宝贝们通
过观察,动手操作、游戏活动中学会比较大、小的不同。从而设计了本次活动《大猫小猫》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究物体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观察物体的大小特征,进一步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并能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能熟练运用物体大小特征进行大小不同物品的分类。
3.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观察物体的大小特征,进一步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并能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能熟练运
用物体大小特征进行大小不同物品的分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相应的爬、钻、跳等经验。
2.材料准备:大猫小猫玩偶、大球小球、大玩具车小玩具车、大小积木若干、大猫小猫衣服若干、大鱼小鱼若干等等。
活动过程
一、玩偶导入,激发兴趣。
1、情景导入,认识大猫、小猫。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谁呢?(出示大猫小猫)让我们一起和客人们打个招呼吧!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 ?
教师帮助幼儿完整说句子:这只是大猫、这只是小猫。
二、讲授新知,区分大小
1、观察物体的大小,初步了解大小的不同。
(1)出示三种大小不同的玩具,认识并比较大小
师:老师还给两只猫客人准备了好玩的玩具。(出示玩具)这是什么?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球)依次出示三种不用大小的玩具认知。
(2)通过大、小玩具游戏,加深大小的认知。
师:大彩虹圈和小彩虹圈要来做游戏了,你们看他们是怎样玩游戏的?
游戏“变变变”教师将两个彩虹圈藏于身后, “变变变,什么出来了?”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说是什么出来了?幼儿学老师的.样子将两个彩虹圈藏于身后,当老师说变变变,小彩虹圈出来了,幼儿就把小彩虹圈举起来。当老师说变变变,大彩虹圈出来了,幼儿就将大彩虹圈举起来。
师:大猫和小猫也想来玩呢?你觉得大猫应该玩哪一个彩虹圈呢?快拿出来给老师看看,小猫玩哪一个呢?”让我们把大圈送给大猫,小圈送给小猫。
2、幼儿动手操作,并能区分物品的大小
(1)为大猫小猫穿上大小合适的衣裤。
师:今天老师不仅给两位猫客人准备了好玩的玩具,还准备了漂亮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大小不同的衣服)
(2)教师示范,大猫小猫穿衣过程。
(3)幼儿操作给大猫小猫穿衣服,老师巡回指导。
三、趣味游戏,加深巩固
1、比较大小的游戏,将大小不同的鱼一一对应分类。
师:猫客人玩了好玩的玩具,又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可是它们还是有点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因
为客人的肚子饿了,宝贝们快让我们给猫客人准备点好吃的东西吧。你知道猫最喜欢吃什么吗?”(出
示一大一小两条鱼)这两条鱼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大猫应该吃那条鱼,小猫应该吃那条鱼?
“大猫吃大鱼,小猫吃小鱼”游戏开始,教师及时指导。
2、比较大小游戏结束,教师小结。
四、延伸活动
宝贝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玩比较大小的活动。
活动反思
我授课的内容是一节小班科学领域数学认知《大猫小猫》,这是一节基于幼儿数学的先天经验的实
践活动。数学家根据猩猩在觅食是会选择数量相对多,或是个头相对大的食物,得出对于数量多少、物体相对大小的认知是动物先天的。也就是幼儿先天就具备识别相对多少相对大小的能力,而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要基于幼儿的先天经验,将大小抽象出来。为后续进一步用数学的眼光感知、观察、识别客观世界提供活动经验基础。
活动中宝贝们都能积极参与,兴趣浓厚,愿意探究物体大小的比较活动,第一个环节是情景导入,以班级里来了两位小客人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辩认大、小两位猫客人的活动引出大小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是宝贝们通过认知三种不同大小的玩具,并能在游戏中区分大小玩具,抽象大小概念。
在活动中不仅动脑观察思考同时又在操作的环节增强了动手能力,在给小猫穿衣服这一环节中宝贝们的专注能力都特别好,分别为大猫小猫穿上了大衣服和小衣服。达到了目标 2 的设定观察物体的大小特征,进一步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并能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能熟练运用物体大小特征进行大小不同物品的分类。第三个游戏环节呢更是让小班宝贝能动静交替,并加深巩固新知识。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本节活动中宝贝对物体大描述方面还有些欠缺,有的宝贝不能用完整话表达,在日后的语言表达上还需要多加强培养,并且在区域材料投放上多一些比较大小的创设游戏。
小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3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么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细致体现重点——艺术活动《鹅卵石小路》之后
自王老师调研这次艺术活动后,我受启发良多。首先反思下这次的活动。
一、思目标。
活动共有两条目标:1.认识公园里的鹅卵石小路,愿意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2.能用圆点表示鹅卵石小路。从目标上来看,此次活动的重点并没有体现出来。而我在活动中预设的重点是能用相近色表现鹅卵石,能间隔不重复地绘画鹅卵石。虽然重点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了,但是目标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目标的预设上,我应该更加细致些,也需结合我班幼儿的绘画能力进行预设,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思重难点。
根据原有范画中的绘画表现方式,我将重点预设成了能用相近色表现鹅卵石,能间隔不重复地绘画鹅卵石。而经过王老师的指导后,本活动的重点应预设成能运用宽窄不一的曲线表现小路,能用深浅不一的颜色表现鹅卵石,能间隔不重复地绘画鹅卵石。这样就能细致地把活动中的重点体现出来了。
三、思准备。
在活动中,我准备了三张鹅卵石小路的图片,以及两张绘画形式不一样的范画,当然还有活动中的绘画材料。对于绘画材料中的水粉颜料,我每组准备两种颜色相近的颜料以及多只黑色油画棒,并将这三个盒子捆绑在一起,以防颜料因为插多只毛笔而翻到。
对于准备的小路图片,我只在活动导入过程中出示了,引导时我也只是简单地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鹅卵石的样子,而这图片在总的环节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若想准备的图片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我可以根据图片提问:1.谁来说说图片里有什么?2.图片里有个美丽的公园,公园里有美丽的景色……,那想不想来铺一条鹅卵石小路?这两个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能将活动的主要过程和延伸环节都容纳进去。
因此,活动准备中的细致也能体现活动的重点。
四、思过程。
(一)引导
其实这部分的内容在思准备中也提到过了。为引导中的提问能有较好的引入效果,需针对已准备好的图片进行这样的提问:1.谁来说说图片里有什么?2.图片里有个美丽的公园,公园里有美丽的景色……,那想不想来铺一条鹅卵石小路?这样,引导部分能有较好的效果。
(二)讲解
1.路
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小路的弯曲绘画较随意,主要由于我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特意去提醒讲解。我只是注意提到了小路需按进门的方向(左边)从绘画纸的边边开始绘画,直到另一边。而小路的弯曲效果没有提到。其实在讲解时,我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讲解这部分的。我可以直接在示范绘画时说一说:“这里弯一弯,越来越……,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画什么呢?”或者是“都直直的好不好看?转了弯的小路也很好看。路还很长……”(其中也可以渗透“透视”的认识)相信在这样的示范讲解后,幼儿对小路的认识会更广更多。
2.鹅卵石
同样的,在观察幼儿绘画过程中,发现幼儿只用毛笔在绘画纸上落笔一点,再一点,再一点…鹅卵石出来了,并没有按照我在示范讲解中画圆的方式画鹅卵石。而我其实可以在示范时,就先从小路的最左边开始铺,铺一小段。其中可以引导幼儿:“鹅卵石是什么形状的呀?如果有了尖角,那小动物会怎么样?”引出鹅卵石该是光滑的,圆圆的……后继续引导:“这一块铺好了,谁愿意来继续铺?”这样的引导相信幼儿的绘画积极性肯定会我原来活动中的高昂。
(三)讲评
我在讲评时套用了最普通的疑问式。而在有重点的美术活动中,我应该针对重点进行讲评,可以这么提问:“你喜欢哪条小路?这条小路铺得怎么样?”引导幼儿针对活动中主要的绘画点进行自主评讲。
(四)延伸
延伸环节也是这次艺术活动中一个必要的环节,因为这个活动有后半个添画活动。因此我在最后还需带到一句:“在小路旁边还有什么呢?”使这个活动更加的完整了。
(五)语??
艺术活动要求教师的遣词应该优美一些,这样能引导幼儿更加喜爱艺术活动。生硬的语言是带动不了幼儿的积极性的。在这方面,我还需更多的积累。
以上便是我针对这次的活动,结合王老师的建议进行的反思。接下来便是我针对以后类似活动的开展进行地思考。
后在美术活动的设计中,我努力针对活动的重点,运用细致的提问,细致的准备,细致的讲解……进行设计。在活动重点的把握上,我还需多问多思考。认真根据思考后的重点进行每个环节上的把握。本学期我着重引导幼儿进行水粉画的练习。在水粉画方面,颜色的类型、颜色的调试、颜色运用的方式等等都可能是一个重点。因此开展一次好的美术活动,总结一句:细致体现重点。
小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能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里面的对话:你的小背心真漂亮,给我穿穿好吗?有点紧,不过挺好看的吧!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鼠小弟怎么了?
(出示图片一)
——提问: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咦,这是谁呀?”
(师:“对呀,我们平时都叫它鼠小弟。一起和鼠小弟打声招呼吧!”)
2、“你们看,鼠小弟穿了一件红色的什么衣服呀?”“有没有袖管啊?我们叫它背心”
——师:“鼠小弟穿着红色的小背心,瞧!多么开心多么神气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神气的样子。”
(出示图片二)提问:
1、“咦!刚刚鼠小弟还这么开心这么神气,现在它怎么了?”
2、“它的头为什么要低下去呢?(不开心)
师:“是它不开心了,你们看它的小背心现在变得怎么样啦?”(又大又长)
3、“小背心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呢?”(了解了故事的开始与结尾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的中间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变大的小背心
——师:“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教师结合ppt讲述故事内容)
1、小鸭子看见了,心里可羡慕了,他对鼠小弟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
小鸭子和鼠小弟比,谁的身材大?
如果你是鼠小弟,你会答应吗?为什么?
鼠小弟很爽快地答应了:“嗯。”
所以,鼠小弟很快脱下了小背心给小鸭子,自己走开了。
2、观看图片
1)、小背心穿在小鸭子身上,感觉怎么样?
2)、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吧?
3)、穿着鼠小弟的小背心,小鸭子可高兴了,他会干什么呢?
3、观看图片
1)、不一会儿,鼠小弟的小背心又引来了一个人,谁呀?。(猴子)他对小鸭子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小鸭子也很痛快地答应了:“嗯。”
2)、猜猜,猴子把小背心穿上了吗?(课件出示10、11面)
3)、你也来当当小猴子,试着穿穿这件小背心。(学生做动作)
4)、虽然小背心很小,但猴子还是很喜欢。瞧他怎么跟朋友们说的,“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吧?”
4、阅读下面的图片
1)、看来,鼠小弟的这件小背心真的挺好看的,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朋友也很喜欢这件背心,都想试穿试穿呢。
2)、来,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3)、你觉得海狮、狮子、大马,谁穿小背心最有意思,选你喜欢的一个来演一演。
4)、你最喜欢谁穿小背心?为什么?
过渡:瞧,我们这里穿得这么热闹,又引来了谁呢?(出示)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大象的身材吗?
大象穿上了小背心,会怎么样?
你的小背心真漂亮,给我穿穿好吗?
5)、“鼠小弟的小背心都有哪些小动物穿过呀?”(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6)、这几只小动物一只比一只大,把小背心撑得又长又大,鼠小弟不能穿了,难怪它会这么不开心。
5、阅读最后第二幅
1)、当鼠小弟发现自己的小背心穿在大象身上的那一刻,他的会有什么反应呢?
2)、你能读好鼠小弟的这句话吗?(吃惊、心疼、着急):哎呀,我的小背心!
3)、大象不好意思地脱下小背心,还给了鼠小弟,所以鼠小弟的小背心就变成刚刚我们看的又长又大的了
4)、现在鼠小弟的心情怎么样?
5)、看着这件鼠小弟已不能穿的'小背心,看着鼠小弟难过的心情,我们的心里也都挺不好受的。那么,我们做些什么能让他开心起来呢?
活动反思:
本次是大班幼儿的语言活动,在活动中,由于教师讲故事的部分份额不够充分,对于动物们的表情和心情的理解不足,幼儿在表演时容易忽略这个问题;其中让幼儿表达的机会也较少,使2句基本句式没有很好地体现,不过大班幼儿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也能根据故事情节生发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对其中的对话进行解读并尝试说出来,说明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说,而是理解和创造。
小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5
妈妈在宝贝们眼里永远是最美丽的。结合母亲节的到来,毛老师设计了小班美术活动《妈妈的头发》。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的绘画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手部小肌肉发展还不够,所以毛老师设计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妈妈的头发,练习直线和曲线的组合,符合小班孩子的学习特点。
活动前,毛老师做了充分的活动准备。孩子们在准备好的妈妈头像上进行添画,毛老师还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了互动式指导,鼓励孩子勇敢的表现妈妈的头发。
在导入环节,孩子们能通过语言准确的描述出自己妈妈的发型。在活动中用线条表现妈妈们的头发是个难点,孩子用组合的方式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当然,孩子初次接触直线和曲线组合的画法觉得很新奇,也画的很有耐心。不时会问:老师我画的对吗?教师也能积极的'肯定的给予肯定和鼓励。新奇的事物对孩子永远有吸引力,他们有的说我妈妈的头发是长长的,有的说我妈妈的头发是卷卷的,有的说我妈妈的头发是直的.....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毛老师注意指导,及时协助能力较弱的孩子。小班孩子的绘画水平不强,画出来的画相对来说并不是很漂亮,而我在展示幼儿作品时,教师只请孩子说一说哪个作品好,为什么好,其实孩子画出来的画不好看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下次画得更好。孩子们能很好地添画直线和曲线,但是孩子的作品呈现不够丰富,想象力没有打开,作品中缺乏孩子添画波浪线、电话线等不同形式的曲线头发,我认为教师在示范和指导作画时教师没有充分预设到。教师在示范画时可以只示范不同的曲线画法,不要示范直线画法,在个别指导时可以提醒孩子用更多的线条来进行添画头发,这样作品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本次活动中,毛老师活动前准备充分,活动目标明确,目标达成度也较高,活动流程清楚明了,活动内容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阶段与发展水平,整个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从作画方式上讲,孩子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尝试本次添画妈妈的头发,在之前的绘画上孩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孩子们的作品整洁度有了一定的进步。整个活动,教师营造了母亲节氛围,对缺乏经验与自信的孩子积极通过语言激励、亲情指导的形式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孩子都能迈出勇敢自信的第一步。
小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6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琪琪小朋友脸上也乐开了花,像只小蝴蝶在院子里飞舞。由于琪琪小朋友是从外地转过来的,性格内向,很少与同伴接触,一日活动中,总觉的这孩子少了些童稚,多了些忧郁,在团体中显得郁郁寡欢,所以户外活动时,她总是自我躲在一个角落,不愿跟其他的小伙伴一块做游戏,一块活动,很多的活动技巧也掌握不了。我常用爱的眼光去看他,用温暖的手去牵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用宽阔的双臂去拥抱她,并且让班里的孩子们都去接近她,跟她做游戏,教她跳绳、玩球等。一天,孩子们告诉我:“教师,琪琪会跳绳了!”真让人惊叹啊!于是我高兴的抱起她:“你太棒了,继续努力!”琪琪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时不多见的兴奋之光,笑脸也生动起来。我又不失时机的在全班孩子们面前表扬了她,还让她跳绳给大家看,从此以后,琪琪时不时不地展示跳绳的本领,很多花样技巧让她跳的很简便自如,别的活动也随之增进,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爱说爱笑,活泼自信。
这件事,让我看到表扬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够帮忙孩子建立自信,构成自我肯定与自我欣赏的良好心态。同时,让我意识到不管哪一个孩子,都需要爱,需要温暖,尤其是来到我们团体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真诚的伸出援助之手,一切都会变得那么完美!
小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7
中午,我刚来到班上,桑教师就告诉我,上午玩娃娃家时,汪起、李明两个孩子不爱护玩具,把娃娃弄坏了,让我午时抽个时间跟孩子们说说这事。我来到娃娃家一看,只见班上那个大大的娃塑料娃的头已经离开了身体。并且脑门已凹陷,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也已经离开了身体。看着眼前这个支离破碎的娃娃,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没想到班上的孩子这么“残忍”,将一个好端端的娃娃弄成这样,看来我要和他们好好谈一谈了。
吃完午点后,我让孩子们围成半圆坐下,在中间放了一张桌子,在桌子上放着受伤的娃娃,事先用一块小花布将娃娃盖上。孩子们坐好之后,眼睛都盯着桌子,能够看出,他们都很想明白画布下头放的是什么东西。我走到桌边轻轻地揭开了花布,全班孩子几乎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我们没有阻止他们发笑,而只是看着娃娃,心疼地说:“多可怜的娃娃呀,昨日你还好好的,今日怎样变成这摸样了!你看你头都掉下来了,脑门还凹进去一大块,你的小胳膊小腿怎样也离开了身体!……”听着听着,孩子们的笑声止住了,眼里流露出心疼地眼神,有的还闪着晶莹的泪光。之后,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娃娃多可怜呀,我们应当保护他。”“都怪汪起和李明,他们俩抢来抢去,就把娃娃弄坏了。”
“祝教师就是娃娃的妈妈,你看她,都心疼得掉眼泪了。”这时,我顺势引导孩子们说:“娃娃已经受伤了,我们也不要责怪是哪个小朋友弄坏的,教师相信,他们心里必须十分难受,咱们还是想办法把娃娃的病治好吧。”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立刻都围了过来,争着动手。我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想上来又不好意思的汪起和李明,我对孩子们说:“今日,还是请汪起和李明一齐给娃娃治病吧。”孩子们齐声说:“好!”他们俩一听,立刻跑上前来……
不一会儿,娃娃又恢复了原先的模样。我转向汪起和李明说:“你们俩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汪起先说:“今日我不该和李明抢娃娃,以后我必须要爱护它。”李明之后说:“我要好好爱护娃娃,再也不让它受伤了。”我说:“是的,你们每个小朋友都是娃娃的爸爸妈妈,你们应当向你们的爸爸妈妈爱护你们一样爱护它们、关心它们,让它感到在咱班异常欢乐、异常安全。此刻,把娃娃送回家吧。”孩子们拥着我,把娃娃送回了娃娃家。
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娃娃再也没有受过伤。
以往遇到类似的情形,我一般采用语言说教的方式,可效果并不梦想。这次我试着改变了一下,用心创设了一种能使孩子们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环境,经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了爱护玩具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开始,当受伤的娃娃出此刻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笑了,我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进行情景表演,看着受伤的娃娃,说出了一番富有人情味的话,这段话激发了孩子们对手上娃娃的同情心,进而产生了要帮忙娃娃治病的想法。然后,我引导两名当事孩子为娃娃治好了病,最终,其他孩子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爱护玩具的教育。这些不是经过教师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所能获得的,而是孩子们从内心深处自我慢慢体会到的,相信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他们会去爱护每一件玩具。
由此可见,当发生类似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妨愤怒的情绪压一压,多一份耐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置身于情景中获得自我教育,这比简单的说教要好得多。
小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