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质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避免照搬模板而忽视学情差异,是编写教案时需警惕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爱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质5篇

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带感情读一自然段。

2、填空:

虽然( )但是( )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下生活的美

1、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学一起学习,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相关的段落,美美的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手法,感受生动的语言美。

4、知道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 齐读这一自然段。

⑵ 讨论探究:“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房前花屋后竹《春》

鸡————大踏步走自然和谐

别有风趣鸭————见人不惊奇趣迷人

吃晚饭————搬到门前(夏)

纺织娘————催人入梦(秋)

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按时间顺序的写法。

2、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3、根据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写作、口述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合作探求课文的内容及其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1、教师: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b.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

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制投影片。

2、学生:

(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熟读课文第三段。

(3)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简述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以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检查学生课前是否阅读了课文。

2、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3、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

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

参考意见: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意见:

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文第三段:

a.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b.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c.理清思路:

仰望——>欲睡——>沉睡

(1—4句)(5—8句)(9—10句)

d.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a.“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b.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

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

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可参看课本第21,22课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方式:

围绕星空这一话题进行写作与口述实践活动。

二、课前准备:

1、教师督促学生切实完成前一课时作业,了解掌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情况。

2、为本课时活动取名——“争当星空知识之星”。

3、制作“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作为奖品。

三、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5分钟)

2、学生修改并熟悉自己准备的材料,也可互相修改提意见。(5分钟)

3、分四人组交流发言。

4、全班交流(自荐,小组推荐均可)(20分钟)

5、学生评选出参加班级做交流的最佳人选并说说理由。(人选可控制在2~3人,酌情而定)

6、当选人授予“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

(5、6两项5分钟)

7、教师搜集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并推荐大家阅读。

四、作业:

1、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后始知深”,强调的是“心中悟”,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悟”的认识。

2、读巴金的《星》,思考问题:作者由眼前的星空景色联想到了哪些人生的感悟。

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屋檐、捣衣”等5个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那样熟悉亲切、宁静祥和,它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热闹,却让人迷恋向往。这就是-----乡下人家。

3、揭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依次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学习生字:屋檐 鸡冠花 装饰 和谐 捣衣。 读准多音字鸡冠花,理解屋檐和捣衣。

3、概括内容,完成填空。

屋前搭( ), 门前开( );

屋后( )成阴, 院里( )成群,

河中( )戏水; 夏日院中,吃晚饭,

还有,秋夜( )高唱催眠曲。

4、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5、让我们走近农家,一一领略。

出示课文第一段。一生读。

问:是什么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出示图片)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别有风趣”的意思?(与众不同,特有的)

是的,它不是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也不是竖着的大旗杆,它是乡下人家所独特的装饰——读。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小结:这就是乡下人家。

6、除了种瓜,乡下人家还会种些什么呢?(花、竹)出示第二段。

一生读“花”的部分。乡下人家都爱养哪些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你们养过没?这段文字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

1什么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节、季节)比如(略)

2什么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常见的、好养活的、却也很美)

三、生读“竹”的部分。

1、从他的朗读中,你又仿佛看见了什么?(竹多、笋多)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多么可爱的笋娃娃啊,谁来读一读?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拟人)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分别用朗读来表现这门前屋后的美景图;

这里作者先介绍门前的鲜花,再介绍屋后的竹笋,这样的写作顺序叫(方位顺序)

2、听,这是什么声音?自由读一读第三、四两段。从这些标红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说说。(率领、耸着、大踏步;游戏、扎、从不吃惊)没有统一答案。

男女生分读两段。

小结:这些场景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这就是乡下人家所特有的风景。

3、总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雪景,质疑导入

1、配乐欣赏松坊溪雪景图,导入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3、带着你的疑问,让我们和作家一道去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松坊溪的雪景,让作家郭风印象深刻,他用非常优美的文字记录了那片雪景。让我们来读读他的作品,读了课文,松坊溪的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雪的?先写(下雪)时的景色,再写(雪止)时的景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开始欣赏美文吧。

3、课文哪些段写下雪时的景色?哪些段写雪后的景色?

三、研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雪中美景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最好能讲讲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感受。

2、朗读、交流。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交流得也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咱们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分别投影重点句子点拨: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来读句子。抽读。学生相互评价,是否读出雪花的美、雪的大。再全班读。

(2)“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还会像什么呢?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谁想得最美妙。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4)你们看,置身于这么美的雪景中,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下雪了……落在松坊溪上了”,读出欢快喜悦之感。

(二)研读雪后美景一层。

读书是做“学问”的,边学边问,边读边动脑。让我们来看看描写雪后景色的有关段落,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读出你的感受来,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来。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溪中映着雪白的世界,雪白的世界又在溪水旁,不禁使人想到“这样的山倒映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山”的.句子。这样美丽的画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这不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吗?真是“画意在眼前,诗情在心中”啊!诗一般的文字怎么能让它只躺在书里呢?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吧。配音乐朗读第9段(诗情画意,无限深情)。

2、水中还有小生灵呢,溪鱼又有什么特点?(多、美、活。)

小鱼儿们是那么漂亮,那么活泼。同学们,如果将你们自己想象成这一条条小鱼儿,那么你们在这么美丽的溪水里畅游,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你最想对你的家园松坊溪说什么?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呢?

这样描写使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鱼儿们使这原本恬静、雪白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鱼儿们,你们继续向前游吧,去饱览松坊溪周围无限的冬日风光吧。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又能听到什么呢?请写下来好吗?

4、交流赏析。

5、同学们写得真棒,让老师身临其境了,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这样吧,请允许老师用作者郭风的一首散文诗来表表心声吧。(师读散文诗)

四、积累拓展,读写迁移

1、这么美的雪景,这么生动的文字,让我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吧!选择你最喜欢的句段读背。

2、教师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写雪景的诗文或作家郭风的作品,课后可办成小报。

板书设计

8 松坊溪雪景

下雪了:雪花 轻盈柔美

溪石 千姿百态

石桥 洁白如玉

雪止了:村庄 溪水 溪鱼

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特点分析:

课文以书信的形式,用散文诗般的语言,写出了山和海之间的互相景仰,告诉我们: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成为朋友。

体裁别致新颖,结构内容相似。两封信都传递出同样的意思。信的正文开头都是说对方的印象,然后写出对方在四种情况下的竟的,最后借燕子的飞过,流过的河水彼此赞美,全方位的关注对方,表达出内心的景仰。

语言优美,描写手法多样。一是大量运用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二是用词华美,句式整齐。

学习目标:

1、认识“捎、屹”两个字,学会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朋友的'第三层含义:互相景仰,猩猩相惜。真心实意的欣赏对方的优点,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朋友的第三层含义:互相景仰,猩猩相惜。

教学难点:

读句子,能根据句子内容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给海写的信,你了解到什么?

生回顾。(在山的心目中,海是温柔的、美丽的、神气的、神秘的。)

二、研讨学习第二部分

1、海接到山的书信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封信。思考:在海的心目中,山又是什么样的?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勾画相关词句。

2、海接到山的来信,心情如何?学生交流,读出来。

3、在海的心目中,山又是什么样的呢?

(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为什么这样说?

a、这时的大山是很青春,很有活力的。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意气风发)

师追问:“意气风发”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大山青翠的样子)

b、在海的心目中,大山是什么样的?

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个勇士。

指名读。师追问:你从哪个词感受到?

(预设:风雨交加、巍然屹立、不屈不挠)

师追问:巍然屹立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你从“不屈不挠”这个词又体会到什么?

c、在海的心目中,大山还是什么样的?

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

d、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是个英勇的武士。

读一读,在夜幕降临时,大山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句子)

自由读。

学生交流。拿起书,读一读。

3、为什么说大山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

自由朗读第二封信的1、2自然段。在四人小组中探讨一下。

4、海不仅看到,还常常听到别人对山的赞美。

有谁夸,是怎么夸的?

读一读。

师将描写山的段落转换成陈述句表述,还有这么朋友都在赞美山,难怪海说“虽然……”(生接)

“无话不谈”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现在你们就是大海,你来表达你的愿望吧!

三、拓展

四人小组讨论:你认为山和海会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朋友

板书设计:

18山和海的书信

山海

意气风发温柔

不屈不挠神气

神勇美丽

英勇神秘

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教案6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6篇

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优质8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

四年级语文园地6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语文园地7教案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六教案5篇

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