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一定要习惯性地撰写教学反思,教案不仅有助于教师授课,也为后续的教学反思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以下是大爱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盆和瓶教学反思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盆和瓶教学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 知道电脑是一种帮助人工作的高效率的机器。
2、 让幼儿了解电脑的广泛用途,激发幼儿对电脑的好奇心和学电脑的兴趣。
3、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电脑各部件的名字及用途。
活动准备
1、 电脑(每位幼儿一台)。
2、 《电脑的构成及用途》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让幼儿有序的进入电脑室并向幼儿介绍电脑室的各项制度。
二、基本环节
1、播放《电脑的构成及用途》课件,让幼儿观察电脑及其构成。向幼儿介绍电脑各部件的名字,请幼儿讨论它为什么叫电脑?它能干什么?
2、向幼儿介绍电脑的用途,启发幼儿结合日常经验谈论电脑的用途:计算、写文章、放音乐、画画以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商场收货、银行存取款、车站卖票等。
3、向幼儿演示电脑工作:操作电脑做一些简单的计算,做游戏、打出小朋友的名字、放一段音乐、看动画片等。
三、结束环节
小结:电脑是我们每个人的好朋友,它的用处很多,小朋友们长大了可以发明更高级的电脑为人类服务。
四、延伸环节
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
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属于理论课,比较枯燥,对于计算机就少而且每周只有一节电脑课的前提下,小朋友们很快烦躁起来,所以必须演练要让幼儿参与动手。通过计算机各个组成部件图片的展示,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通过学生模仿硬件作“自我介绍”的过程,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大班盆和瓶教学反思篇2
活动名称: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31天),也有小月(30天),一年有365天。
3.了解日历的用途,能正确的查找日期。
活动重点:知道一年有12个月、365天,一个月有31、30、28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最小月是哪个月。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明确探究任务。
??师播放课件,幼儿认读数字12、31、30、28、365。教读365。
??提问:我们的数宝宝怎么都不见了?他们都到哪儿去了?(房子)数宝宝为什么要到房子去呢?他们和房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听完故事你就明白了。
二、通过操作,帮助幼儿认识月份和星期
??认识月份
1.听一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妈妈的名字叫年。她生了365个孩子,给他们取名叫日。一天年妈妈为孩子们盖了12座房子,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盖好了,这个年妈妈就让孩子们住在房子里。
2.和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并提问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30、28或29)天。
3.找一找
⑴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大,有的小)
⑵大房子有几座?(7座)小房子有几座?(4 座)最小的房子有几座?(1座)
⑶根据幼儿回答,师把大房子放第一排,把小房子放第二排,最小的房子放第三排。
⑷每个房子里住的孩子一样多吗?先来看看大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31个孩子);小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30个孩子),最小的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29个孩子)。
??认识星期。
⑴看看每一个小房子里的数字有什么不同?讲讲红色数字、黑色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⑶从星期日开始数,看看每一个星期有几天?
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日子也是用红色标识?
⑸教师小结。
三、趣味游戏:看谁找得快。(教幼儿查看年历的方法,查找日期)
??找生日,总结查找方法。(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教师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并说说是怎样察找的。
??找节日,并说出是星期几。
四、智力抢答,巩固练习。
五、教师介绍日历的用途。
提问:我们认识了日历,那日历是做什么用的?(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日历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人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
六、展示日历。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日历。
??老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日历,日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如挂在墙上的日历叫挂历,放在桌子上的日历叫台历,还有日历本,电子日历,有的手表、手机上也有日历等等。
七、点评活动,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可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没有学过。为了使幼儿学起来更容易,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从整个活动来看,我觉得用故事的形式把枯燥、复杂的
内容变生动、简单的方法真的很不错,值得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
虽然现在的日历样式多,我在本次教学中没有时间去说,但孩子们只要认识了典型的日历,掌握了日历要先看年份,再看月份、日期、星期这一方法,相信孩子们碰到别的样式的日历,也能慢慢看懂。
大班盆和瓶教学反思篇3
?不一样的我》是大班“不一样我”中的一节科学课。这节课让幼儿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初步的统计。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观察了各种人(男女、高矮、胖瘦、老少、肤色、头发等等)。然后我又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小朋友有什么细微的差异。第二环节中我发给每个幼儿一把镜子,让幼儿与同伴一起照照有哪些不同之处,再让幼儿作记录。在做记录之前,我首先讲解了记录表的记录方法。接着,我让幼儿说说自己有哪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明显特征。再做集体记录。第三环节是游戏“寻人启示”。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难点是能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初步的统计。
从幼儿积极的讨论与回答来看,幼儿能够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而从幼儿操作的情况看,记录与同伴的不同之处记录的很少。除了我在黑板上范例的几个不同之处外,幼儿貌似也很难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其他他们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处。因此,部分幼儿就对此次填表活动失去了兴趣。分析原因,首先我觉得可能是平时让幼儿自己作统计的机会太少,幼儿很少接触到统计表,所以有的幼儿操作不是很熟练,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统计表也可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供幼儿操作。
为了弥补在课堂上的不足,在课后我与幼儿又开展了“不一样的我”观察讨论,让幼儿真正得能够体会到自己的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
大班盆和瓶教学反思篇4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由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作曲的。歌曲的歌词有多个版本,我们选用的大班幼儿音乐教材是经过改编的,是很适合幼儿歌唱的。
一、过程微调
在歌曲《欢乐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首先出示音乐的图谱,帮助幼儿了解歌词的内容:蓝天高高,白云飘飘,树上小鸟吱吱在叫,河里小鱼尾巴摇。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从歌词中感受美的画面欢乐的情绪。接着听钢琴旋律,进行哼鸣,配上存词“la”和“wu”唱曲调,随音乐旋律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幼儿从歌词中找到快乐的地方,让幼儿能用欢快的情绪唱歌。重点是让幼儿进行二重唱,在幼儿通过看谱会唱歌的基础上,幼儿分组演唱,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效果较好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很高,孩子们对于歌曲的重难点掌握的比较好。在形象的图谱的提示下,合着音乐的美妙的旋律,幼儿较快的学习了歌曲,并能把握歌曲的情感。
附: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唱出歌曲中的断顿与连贯乐句
2.尝试领唱和用衬词合唱,逐步掌握音准和断、连的演唱技巧
3.体验大胆参与活动,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配套磁带或cd,自制歌曲内容大的图谱
2.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铃鼓(鼓边系彩带)。
活动组织:
学唱新歌。
1.出示自制大的歌曲内容图谱,了解歌曲内容。
2.欣赏歌曲,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体会和联想,体验欢快的情绪
3.学习用单音节“la”和“wu”唱曲调。用“la”音唱时,要唱出断顿,用“wu”音唱时,要唱得连贯、饱满、有起伏。
4.随音乐旋律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5.随音乐轻声学唱歌曲。
(1)唱出歌曲中的断顿与连贯乐句。
(2)探索歌曲中什么地方要唱的断顿,什么地方要唱的连贯。
(3)用歌声表示。如第一、第二句的前三小节要断顿,第四小节要连贯,第三、第四句要连贯等唱法。
(4)部分幼儿领唱歌词,部分幼儿用“la”和“wu”唱衬词进行合拍
(5)尝试用铃鼓为歌曲创编伴奏,如:在断顿演唱时用轻轻敲击表示,连贯演唱时用摇铃鼓表示。
(6)随乐欢快地用铃鼓自由舞蹈。
大班盆和瓶教学反思篇5
?巨人和矮人》是“亮眼看世界”这一中的一个体育游戏活动,在“亮眼看世界”这一中主要是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到:哦,只要仔细的看,我的身边、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儿——我的眼里有你、有他、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往高处看是一个样儿,往低处看又是一个样······只要用心去看,平常生活之中,处处有意义,事事显新奇。而《巨人和矮人》这一游戏活动就是让幼儿在分辨铃声快慢中模仿巨人和矮人走路,在模仿巨人和矮人走路的`过程中观察身边事物的不同。
在进行这个游戏活动之前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巨人什么是矮人吗?”孩子们都争着说:“巨人是很高很高的,矮人就是很矮很矮的。”“那谁来模仿一下巨人的样子?”孩子们都踮起了脚尖,我说:“小巨人们,我们一起来走一走,”孩子们都踮起脚尖走起来。后来我又让孩子们模仿了矮人走路,走了一段之后孩子们都说:“好累啊!”矮人走路孩子们是蹲下来走的,所以会比较累。在让他们尝试了巨人和矮人的不同走路方式之后我们就开始游戏了,游戏规则是让孩子们听铃声,铃声快的时候幼儿学巨人走路,铃声慢的时候幼儿就学矮人走路。第一次游戏的时候我先敲了快的铃声,孩子们听到铃声之后踮起脚尖飞快的往前跑,我还没来得及换慢铃声孩子们就已经到达了场地对面,于是我在第二次游戏的时候特意强调了让幼儿放慢速度再来一次,但是孩子们在走路的过程中都想要第一个到达对面,因此速度都很快,有些幼儿在模仿矮人走路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站着跑过去的,针对这个问题后来我又仔细想了一下这样的游戏方式让幼儿产生了竞争意识,所以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都争着要第一个到达对面,这跟我预期制定的目标不符合,因此在第二次进行这个游戏活动的时候我让幼儿模仿高老鼠和矮老鼠,当我得铃声快的时候孩子们就模仿高老鼠,然后边走边说我看到了什么。当我得铃声慢的时候孩子们就模仿矮老鼠,然后边走边说自己看到的事物。这样一来之后明显好了很多,也达到了我预设的目标。
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强,虽然我们那边环境比较单一,能够让幼儿观察的事物不多,但是孩子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细微的不同。
大班盆和瓶教学反思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