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教案的实施效果,教师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教学,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下面是大爱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课件和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课件和教案篇1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水上交通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上交通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国水域辽阔,人们外出旅行,会有很多机会乘船,船在水中航行,本身就存在遇到风浪等危险,所以乘船旅行的安全十分重要。
二、让学生了解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知识。
1、不乘坐超冒险航行的船舶。为了保证航运安全,凡符合安全要求的船只,有关管理部门都发有安全合格证书。外出旅行,不要乘坐无证船只。
2、不乘坐客船、客渡船以外的船舶。
3、不乘坐超载船舶或人货混装的船舶。
4、不乘坐超载的船只,这样的船安全没有保证。
5、上下船要排队按次序进行,不得拥挤、争抢,以免造成挤伤、落水等事故。
6、天气恶劣时,如遇大风、大浪、浓雾等,应尽量避免乘船。
7、不在船头、甲板等地打闹、追逐,以防落水。不拥挤在船的一侧,以防船体倾斜,发生事故。
8、船上的许多设备都与保证安全有关,不要乱动,以免影响正常航行。9、夜间航行,不要用手电筒向水面、岸边乱照,以免引起误会或使驾驶员产生错觉而发生危险。
10、一旦发生意外,要保持镇静,听从有关人员指挥。
11、集体乘船应注意:要有老师带队,指挥,上下船要排成队,不得打闹、走动;要顺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维护好船上秩序。
三、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我们外出时乘坐水上交通工具应注意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件和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课《三个好伙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培养他们集体协作的能力;并让他们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互相帮助、团结一致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特征和作用,在实践中发现总结,形成认知。
四、教学重点:
总结三原色中简单的色彩变化规律,掌握吹画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色水、小水杯、纸张、等。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用时:3分钟)
1、自我介绍,消除隔阂。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分别欣赏无色和有色的经典童话绘画。
师:它们哪一幅更漂亮?为什么?
师:这些色彩小朋友中有三个很特别的小伙伴想认识大家。你们想吗?
2、出示红红、黄黄、蓝蓝的卡通形象。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热情的红红、我是调皮的黄黄、我是文静的蓝蓝……..
3、板书课题——三个好伙伴
(二)感受交流、尝试体会(用时:17分钟)
1、童话引导色彩感受(6分钟)
师:我们和三个色彩小朋友已经是好朋友了。给你们讲讲他们经历的一次奇妙探险……。
师总结:他们都利用自己的特点(红红:温暖;黄黄:醒目;蓝蓝:凉爽)给伙伴们及时的帮助,他们很团结。
2、尝试体验、观察获得(9分钟)
师:三个好伙伴经历了历险都很累了,我们来帮他们洗洗吧。 示范:在两个杯内分别加入红色和黄色,摇匀。
师:红红特别想和黄黄一起洗。(将红红导入黄黄的纸杯)
引导观察、总结。
师:下面我们来分组给他们洗一洗。(生分组实验)
3、引领小结(2分钟)
三原色任意两种相互融合后都会产生新的颜色,这些颜色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三间色。他们都是:橙、绿、紫。
板书卡通公式: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师:那我们还应该是三个好伙伴吗?
更改板书:六个好伙伴
(三)自主创作(用时:14分钟)
师:三个好伙伴约我们来玩一个很有趣的游戏。说明游戏方法。 生进行实际吹画操作,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先完成的孩子上台展示。以示鼓励,也给其他孩子以参考。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
(四)展示评析(用时:4分钟)
1、自评:你的作品是怎样吹出来的?你认为她怎么样?
2、互评:你们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3、师:根据学生的自评结果总结评价,他的作品好在哪里?对好作品进行一定的奖励,激发创作兴趣。
4、总结所学内容。巩固认知。
(五)课后延伸(用时:2分钟)
1、师:小朋友们还会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这六个好伙伴?出示作品,拓展思路。
2、师:那我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完成一件六个好伙伴都在的作品。好吗?
3、三个好伙伴请大家把自己课桌和地面的垃圾捡干净,保持教室卫生。今天就到这儿了,我们和小伙伴们说再见!谢谢!
课件和教案篇3
学习目标 :
1、增强消防安全的意识,以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学习相关消防法知识,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作用,知道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的标志。
3、学会辨析生活中消防安全行为正误。
学习重点:
了解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灭火方法。
学习方法 :导、读、仪、评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引入
一饭店由于消防设施不全,发生火灾时既没消防器材,又没疏散通道,造成人员拥挤混乱,死伤多人,场景惨不忍睹。 听了之后。反问学生有何感想? 二、学习各类消防标志
首先,我们来了解有哪些消防标志。
(一)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
1、出示各类标志图案。这是什么?
2、师述: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标志。它是由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活文字并配以一定的颜色所组成的。
(二)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
1、出示小黑板:标志分类
1)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装置标志:消防手动启动器、火警电话等。
2)紧急疏散途径的标志:紧急出口、疏散通道方向等。
3)灭火设备的标志:灭火器、消防栓等。
4)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地方或物资的标志:禁止火灾、禁止用火灭火等。
5)其他类型:禁止带火种、当心触电等。
2、投影标志 说说你认识什么标志?这个标志的图形怎样,有什么含义?(消防手动启动器;发声警报器;火警电话号码119;紧急出口;地上消火栓;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安全通道;禁止吸烟、烟火、燃放鞭炮、放易燃物) 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来自卫生组织的统计,近5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有2000多万人在大火中丧生,受伤的就更难以计数了。
在面对大火肆虐的危急时刻,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1、“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平时要多注意观察、熟悉住所的紧急疏散出口等。
(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面对熊熊烈火,只有保持沉着冷静,才能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保护自身和别人的安全。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在火灾中,最大的“杀手”并非大火本身,而是在焚烧时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
2、“三救”
(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2)结绳下滑“自救”
(3)向外界求“就”
3、“三不”
(1)“不”乘坐电梯
(2)“不”轻易跳楼
(3)“不”贪恋财物
四、总结
小学生要不断增强维护安全的责任感,提高预防火灾的意识。
1、树立安全意识。
2、努力学习、练好本领。
课件和教案篇4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百数表、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找3的倍数
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讨论
①发现问题
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②分析问题
师:同学们发现,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察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横着、竖着看,看不出规律,换个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怎样看?只看个位不行,我们还可以看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斜着看。
师:大家认为除了横着、竖着看,我们还可以斜着看,现在请你斜着观察3的倍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独立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因为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根据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经验,学生发现不了规律。在学生实在没人看出规律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接着重新去探索。】
③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发现和根据发现引发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可以用计算器)
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汇报。
(3)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们的发现和猜想是什么?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引导小结:斜着观察发现,每一行数的个位与十位的和分别是3、6、9、12、15,它们都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你们是怎么验证这个猜想呢?
生汇报验证的过程。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既简单又有代表性?
举的例子包含有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多举几个
师:有没有同学发现反例的,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但是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
师:通过验证,你们得出的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
归纳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积累数学探究的活动经验。】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圈出3的倍数。
92 75 36 206 65 3051 779 99999
111 49 165 5988 655 131 2222 7203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3)小明拿了5个圆片,小军拿个6个圆片,用他们拿的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不是3的倍数?
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验证。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获得了什么新知识?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小结:通过找数、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师: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呢?请大家课下阅读第13页的“你知道吗”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课件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闷"的读音。
2、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能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
4、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初步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读好对话,并能在对话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一些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听一段声音(播放雷雨的声音片段),引导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
2、这轰隆隆的雷声告诉我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要下雨了)那除了雷声下雨前还有哪些特殊的现象会发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学生书空说笔画)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生字并标清自然段序号。思考:小白兔在哪里?在干什么?
2、认读生字:
腰、坡、沉、伸、潮、湿
呢、空、闷、消、息、搬、响
(1)指名读(带拼音)(2)指名读(去拼音)
(3)开火车认读(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强调多音字:空(kong)天空、(kong)有空
闷(men)闷热、(men)纳闷
(5)做游戏"摘苹果"
(6)认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山坡、弯腰、割草、潮湿、雷声
有空、透气、连忙、消息、响起
一大群、搬东西、阴沉沉、轰隆隆
3、思考:小白兔在哪里?在干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齐读第一自然段
当时的天气如何?阴沉沉(理解:乌云密布,光线很暗,天气很闷)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2——9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是谁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在文中圈出来。
2、找一找他们在下雨前都在干什么?为什么?
交流反馈:
1、有小燕子、小鱼、大蚂蚁
2、
(1)小燕子在低飞捉虫(板书),因为空气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他们俩是怎么说的呢?(分角色朗读对话)
那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相信了吗?(不相信)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读:"是要下雨了吗?"(疑问语气,表明小白兔不相信)
(2)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因为——"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板书)
理解"闷得很","闷"是一个会意字,其字形外围很像一扇门,里面是一颗心被关闭在门内,所以很憋闷,可组词"闷气、闷热"。(指导朗读)这次小白兔相信了吗?(有点相信)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从"连忙、跑"看出来。
(3)这时小白兔看见了谁?(一大群蚂蚁)他会对蚂蚁们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蚂蚁们知道要下雨了,他们在干什么呢?
"正忙着搬东西呢!"(板书)
(4)句式练习:我正忙着捉虫子呢!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正、呢!(学生练习造句)
(5)通过这三次对话小白兔是彻底相信要下雨了,只见他加快步子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正在这时"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引读,指导朗读,语气又快又急)
四、说说你的收获
1、学生自由说一说。
2、除了课文中的小动物们,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在下雨前有特殊的表现?(课件展示图片)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虽然它不会使用我们人类的语言,但它会用动物、植物们的行为和特性向我们展示着它的神奇奥秘,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仔细观察)的孩子,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六、检测评议
1、读句子,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
2、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选字填空。
七、课后作业
1、要晴天了,自然界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请你阅读课外书或者询问爸爸妈妈找一找答案。
2、请你观察一种小动物或者小植物,写一则观察日记。
八、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捉虫
小鱼——出水透气
大蚂蚁——忙着搬家
仔细观察——善于发现
课件和教案篇6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举行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体验我国传统的佳节,让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
7.3教室
四、活动时间:
20__年x月x日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走进端午”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黑龙江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文??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
课件和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