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教案,教师能够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与责任,增强专业意识,通过情境模拟的教案,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知识,提升应变能力,以下是大爱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比大小》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比大小》教案篇1
活动名称:马路上
活动目标:
1.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与视觉上的辨识,并能比较出异同。
2.通过观察,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3.乐意参与活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能从几个物品中找出不同的一个。
活动难点: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活动准备:梨子四个(黄、绿),卡车、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图片各四张,操作单。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实物引入。
师:今天一早老师买了一些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出示梨子)一共有几个梨子呀?(四个)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这四个梨子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那谁能把那个不同的梨子给拿出来?(幼儿取出黄色的)
总结:小朋友们真棒,都能找出不相同的这个梨子,小眼睛真厉害。
二、基本部分。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汽车城,你们想不想去?
1、现在我们来到第一个车间,(张贴卡车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卡车都一样吗?有一辆和其它的不一样,是哪一样呢?(指名幼儿指出)这辆汽车哪儿和其它的不一样呢?那老师把这辆不一样的卡车用粉笔圈出来。(教师示范)
2、第一个车间参观完了,现在我们来到第二个车间(张贴小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汽车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哪一种颜色的汽车多?哪一种颜色的汽车少?哪一种颜色的汽车跟其他的不??
样?那我们把这个也圈出来。
3、小汽车参观完了,看,现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自行车图片)现在老师要把这些自行车送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四名幼儿上台,每人举一张汽车图片)小朋友们看,他们四个人的自行车都一样吗?谁的跟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小朋友站在一边)哪儿不一样?教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幼儿上前把不一样的圈出来。
4、最后老师还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种车,看,是什么车?(出示摩托车图片)谁想要?(四名幼儿上前,每人举一张图片)他们四个人的摩托车都一样吗?哪一个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了?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幼儿把不一样的圈出来。
5汽车城参观完了,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这儿也有很多汽车,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们,看你们能不能把每条路上不一样的车找出来。教师示范一个。
6、幼儿操作学习单,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检查操作单完成情况,小结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把这节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认识各种汽车,小朋友看到这么多汽车,很兴奋。第二个环节是按照汽车的外形和颜色分类,先是二种汽车分类,小孩子都很聪明,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本来设计在这要渗透多和少,大和小的内容,这个环节也忘了,再是三种汽车分类,分别有按外形和颜色分类,我引导的好像不是很好,但是孩子都能很快的正确完成操作。在这个环节,补了第一环节的颜色不一样和外形不一样。第三个环节是,找物品的差异,通过出示四个汽车,有三个是一样的有一个或外型或颜色不同,孩子都完成的比较好。数学活动应注重孩子实际操作,今后要注意。
数学《比大小》教案篇2
活动目标
你能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准备:
1、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
2、贴绒数字5、6、7,实物卡。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片
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
(1)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
(3)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
(4)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
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
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
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二、小组活动。
1、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
2、看标记贴图形。
3、按序填空格。
4、添、去点子。
5、印比6、7少的点子。
数学《比大小》教案篇3
一、教学名称;
按物体大小排序的教学
二、教学要求:
1、教幼儿能够对大小区别较明显的4-6个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2、复习5以内的数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实物套娃1套
2、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圆形塑料片一组5张,每人一组。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幼儿积极性,并发给每个幼儿大小不同的圆形塑料片各5个,先让幼儿摆弄观察,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塑料片是什么颜色。
(二)引导幼儿按大小进行排序
1、先请幼儿把塑料片找出来放在一起。
2、依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3、教师检查,对分类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4、请幼儿看看塑料片,塑料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排序,指定幼儿回答。
(三)引导幼儿数数,并查出套娃有几个
(四)拼摆游戏
1、请幼儿拿出塑料片,任意拼摆一种东西或图形
2、教师巡视,对拼的好的幼儿给予表扬,请幼儿说说自己拼摆的东西一共用几个塑料片拼的……
(五)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比大小》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探究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总结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
讨论法、鼓励发
教具准备:
例4放大图两幅、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一、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
二、五月是份民族团结、所以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十位是8的两位数有
(80。81。82。83。84。85。86。87。88 。89)
2。比89多1的数是()
比89少1的数是()。
3。 84是由()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来你们把昨天的数的顺序掌握的很好了,那么我们今天来学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新授。
教学例5。
(1)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
(2)出示小棒图2。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3、另一幅图创设情景,帮小乌龟回家: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2、击掌辨大小游戏:出示卡片,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相同,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大的那个是就大。
五、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比较大小。
板书:比较大小
2337
教学反思:
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反思如下:
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数学《比大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三个物体。
2、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教学。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咦,我们来听一听有什么奇怪的声音?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呀,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片发出的声音,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有谁?(红太狼、灰太狼、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
2、师:“今天,它们要邀请我们豆豆四班的小朋友去青青草原作客,你们高兴吗?”
“嘘!要到青青草原作客,小羊们提出了闯关的要求!我们一起来加油努力吧!”
二、出示幻灯片教学。
(一)出示图3—4,请幼儿在相同的图片中找出谁最大、谁最小,并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
1、第一关(出示图3)
师:“到羊村,我们要经过一片树林,小朋友们,仔细看下,这三棵树中哪棵最大?哪棵最小?
2、第二关(出示图4)
3、师:“现在要闯第二关了,路边上有三朵花,谁能说一说三朵花中哪朵最大?哪朵最小?”
(二)出示图5,让幼儿在不相同的图片中找出谁最大、谁最小,并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
1、第三关(出示图5)
师:“穿过树林,我们来到羊村了。看,谁来迎接我们呢?”(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
师:“它们让我们小朋友看看它们谁大谁小?谁来说一说?”
(三)出示图6—7,让幼儿按照从“小到大”、“大到小”的规律排队。
1、第四关(出示图6)
师:“现在开始闯第四关了,看,灰太狼一家也来凑热闹了,它们也要我们小朋友看看它们一家谁大谁小?谁来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帮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应该怎么排呢?”(小灰灰、红太狼、灰太狼)
师:“我们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
2、第五关(出示图7)
师:“我们要进入第五关了,谁能帮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应该怎么排?”(沸羊羊、喜羊羊)
师:“我们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的。”
(四)出示图8
师:“我们闯关成功了!我们一起来鼓鼓掌吧!但是,喜羊羊还给我们布置了终极任务,完成终极任务才能得到终极大奖!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贴画纸,你们想要吗?”
三、幼儿操作活动:小动物来排排队。巩固三个物体的大小排序。
师:“我这有两组小动物的图片,还有一张标记图,请小朋友帮图片上的小动物们排排队,你可以按照“从大到小”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好后说说排成什么样?”
数学《比大小》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
教学难点:
会用“>”、“
教学准备:
ppt、或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
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
2.汇报交流。
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2个香蕉。
3.动手操作。
(1)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怎样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
(2)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够?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摆一摆,说一说。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和()同样多;
()比()多;
()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
师: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
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课件出示3 = 3读作:3等于3
等号
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习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
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②引出大于号。
师:4比3多,在4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
(2)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
(3)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4)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谁最小?请随意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数学《比大小》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较两种方法
(4)仔细比较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新发现?
(5)认识数轴。
?知识的巩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并具有层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组成员的身高,由实际向高引向正负数的记录,由正负数的记录又回到实际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数时,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体现了正负数抵消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两组数据的比较中,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负数的大小及相差数。可以说习题设计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点。数轴的引入,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并形成认知结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比大小》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