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媒体来展示,详细了解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是写事迹材料的前提,只有准确了解才能写出有力的文章,下面是大爱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移风易俗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移风易俗事迹材料篇1
小琼是娄底市xx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2008年正值风华正茂的她怀着梦想与激情正式入警,从此与藏蓝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乡镇派出所到城区派出所再到机关实战大队,一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工作中,她剑胆琴心,生活中,她与她的家人秉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以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为己任,用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的好家风诠释着澄净的人生。
传承孝道,厚养薄葬
小琼同志的父母都是xx市人民医院的普通退休职工,中共党员,一辈子勤勤恳恳上班,踏踏实实做事。小琼同志平常工作很忙,别人欢聚一堂共庆佳节时她在值班,别人万家灯火共享天伦时她奔波在加班与出差的路上。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看着父母年华已老,两鬓已白,念及父母期盼的眼神,看她回家时满足的笑容,愧疚与心痛就像藤蔓纠缠着攀附着直达心底。陪伴成了她心底最大的奢望,她只能见缝插针般的为父母做几次饭,陪父母唠几句嗑。时间往往是最会折腾人的一种东西,就在她计划着带父母去张家界旅游,圆她们梦想的时候,父亲查出肺癌晚期,各大医院给出没有治疗意义的统一结论。
五雷轰顶也不过如此了吧,她如是想。她不甘心的执着的带着父亲的病例资料奔波于武汉、长沙等各大医院,只求为父亲拼来一线生机。然而,病魔并没有给她喘气的机会,父亲的病情恶化,全身浮肿。当时正逢十九大安保期间,差不多一个月没有双休,没有节假,工作压头的她不管每天多晚下班都会赶往父亲身边,为父亲按摩浮肿的双腿,一按就是几个时辰,因为长时间的按摩,她手指得了肌腱炎,痛的呲牙咧嘴,可是在父亲面前她始终保持着笑容,陪父亲聊工作,聊童年,聊父亲喜欢的一切事物。
这个病最难受的就是呼吸困难,父亲无法躺下睡觉,她为父亲连夜缝制了大靠枕,让父亲能尽量舒服的坐着入眠,为缓解呼吸不畅,她整夜为父亲抚摸着胸口。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父亲都很依赖她。她为父亲学会了做不同的营养餐,她为母亲一力挑起了家庭的责任。
2018年7月,父亲最终还是敌不过病魔,永远闭上了眼睛。医院的老同事都觉得出现了奇迹,从发现病情到父亲离世,差不多有两年时间,然而当时所有大医院回复的都是仅有三个月的生命。父亲用他的毅力,小琼用她的坚持为父亲硬多撑了一年多的生命。
父亲老家是农村的,父亲去世后,老家的亲戚强烈要求父亲的丧事得按农村的习俗做道场、土葬。她抗住所有压力,做通母亲的思想工作,毅然决定摒弃土葬,响应国家号召实行火葬,丧事从简。然而“厚葬以名孝”这种因循守旧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周围的亲戚朋友一片唏嘘,甚至看着她在父亲床前伺候曾夸奖她孝顺的许多亲友都开始反口,指责她不尊重逝者,不孝顺父亲,舍不得出钱让葬礼办的风光体面。人言可畏,亲戚的指责,朋友的不理解,给她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枷锁,她强忍悲痛,一手操办了父亲的丧事。
父亲丧事过后,不善于解释的她还是把亲朋好友召集了起来,从父亲的丧事中她看到了农村旧习俗的根深蒂固,而身体力行比一切纸质宣传都有效果,她在所有亲友面前声泪俱下:“父亲是我生命中最高的那座山,是他牵着我的手一步步成长,我爱他、敬他、孝他,他之于我比在座所有人都重要,可是厚养薄葬才是真正的孝顺,他在的时候,我悔我陪伴的时间太少,我尽全力去让他过得舒心、幸福,我尽全力能让他没有遗憾的离开,他的葬礼我一切从简,是因为这对父亲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给活着的人看,给自己‘充门面,装孝道’,而我不想上演‘排场戏’、‘孝顺戏’,我只想真正的孝顺于父母膝下,现在国家提倡移风易俗,我身为党员,定要以身作则,弘扬孝道新风,希望你们能理解我,也能同样响应国家号召,真正的孝——重于养,轻于葬。”
喜事新办,节俭养德
小琼的父母、丈夫都是老党员。丈夫18岁入伍,在西藏拉萨坚守了5年,因在部队表现良好,入伍的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后分配在xx市国土局工作。2009年两人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不大操办、不休婚假、不要聘礼,这恐怕在新时代年轻人中实为罕见。可小琼再三思考下,却决定响应国家喜事新办,狠刹攀比之风的号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当时正在迎检的紧张阶段,小两口毅然放弃婚假,放弃了去旅游度蜜月的计划,结婚第三天便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没有豪华婚礼,没有大办酒席,这场婚筵更多的则是两人的心心相惜,相互扶持。
同事们都无法理解,领导也多次劝他们挤时间补个婚假,但都被她们委婉地谢绝了。
婚后第三年,还在乡镇派出所工作的小琼怀上了大女儿,当时从涟源到杨市的路正在大修,她妊娠反应强烈,从早晨睁眼就开始吐,可她始终坚持不让群众白跑的原则,硬是边捧着垃圾桶,边办着户籍业务撑过了反应最强烈的三个月。她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二胎在结婚初始就排在了这个家庭的计划之中。然而二胎的过程却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家里老人明示暗示想要个孙子。
在顺利怀上二胎三个月后,家里老人要求两口子做b超检查孩子的性别。党员夫妻却决定响应新型婚育观,不管男女都是自己的宝贝。两口子寻思公然拒绝老人怕会伤了长辈的心,不能强攻那就智取吧,于是两口子分工行动,丈夫找机会与自己父母谈心,她就各处搜寻国家政策的书籍、视频给老人家看,且在生活中处处贴心,时时孝顺,将女儿家的好处在老人面前体现的淋漓尽致。
7个月后,家里皆大欢喜的迎来了二女儿的降临。两个女儿的出生,亲友们都认为大喜事必须得大摆筵席,她们却觉得大操大办实是陋习,费财耗力,断不能让这种操办、攀比之风蔓延,招呼亲友在家吃个家常便饭就好。在孩子的教养问题上,她同样秉持着勤俭节约的好家风,她认为家勤则兴,人勤则俭。身教胜于言传,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孩子从不与人攀比,孝顺质朴,从小就会帮家里老人做事,会体贴父母工作辛苦,一杯热茶,一把蒲扇经常能让下班回家的两口子甜到心底。
小琼一家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关注从简之行,力行节约之举,践行传统美德,推动移风易俗,用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移风易俗事迹材料篇2
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xx乡为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促使广大群众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风气不断向善向上向好。
一、倡导积分制
xx乡倡导积分制以核心村为典范,因地制宜推广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加强学习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积分制”是指对农民日常行为和参与乡村重要事务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并根据积分结果给予相应激励或约束的方式。积分不是一次性的投入,而是在于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通过设立爱心超市,用积累的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物品,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当地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热情。这种做法切合农村实际,简单易行,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将农民群众心中所感、眼中所见,转化为具体分值,让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使软约束有了硬抓手。
二、制定村规民约
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管村治村中的作用,改善村风民风,xx乡所辖8个行政村均制定了村规民约。这个村规民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文明建设等相关要求和村中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调整。对村民一些不良行为、不文明做法进行约束规定。为了提高大家对村规民约的认识,村委会通过广播、宣传栏、标语、横幅、墙体彩绘等形式进行宣传,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不断讲解村规民约的意义和好处,最终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实现村民自治和村风民风明显转变。
三、成立红白理事会
xx乡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和破除陈规陋习工作。农村经常出现婚丧嫁娶阔摆宴席、索要高额彩礼等现象,不仅劳民伤财,更让这种陈规陋习传递蔓延形成不健康的'社会风气,扭曲人的价值观。为了使村民思想发生根本性变化,xx乡所辖行政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鼓励村民改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吃喝浪费等现象,规范了红白事操作流程和办理标准,并在村委会宣传栏公示;另一方面,加强文明殡葬宣传,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新风,将移风易俗有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制作展板,悬挂在村内醒目位置,进一步革除社会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四、进行道德评比
“道德红黑榜”犹如一面旗帜挂在村部办公室,它的存在不仅在表扬村上的好人好事,倡导群众学习凡人善举,也是对道德缺失者的批评,对群众做人做事的警醒。xx乡所辖8个村均成立了道德评议会,定期评选“新时代最美庭院标兵户”“十星级精神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先进代表引领文明新风尚。
移风易俗事迹材料篇3
小春,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泉港前亭航海水产职校创办人。多年来心系家乡的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他的慷慨之举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誉。
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兴办民办学校。
在八十年代初,从教30多年的小春已退休在家,他看到家乡高考落榜的青年,渴望成才又苦于就学无门时,决定由个人独资兴办民办航海水产职业学校。学校刚刚创办发展,以非营利、维持学校开支平衡的原则,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全免费的扶助措施。学校以最低的收费标准、最高的办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为社会解决待业青年的出路和经济收入问题使家庭脱离贫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创办33年,硕果累累,得到各级政府及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充分肯定。
慷慨解囊推动 公益事业发展。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小春以学校名义向灾区人民捐助资金2万元,历年来,小春捐助乡村道路修建39000元,向贫困病灾户捐助247500元,捐助困难户子女助学金2000元,资助贫困户改建危房资金82000元,为惠安重华文史研究会等社团组织提供活动经费50680元。近四十年来共捐资62万元以上。
倡树移风易俗新风尚 助力公益事业。
2012年11月,小春九十大寿时,儿女和亲戚计划办寿庆,他婉拒寿庆,不摆酒席,改为捐资设立敬老基金,出资100万元,设立小春敬老慈善基金,将基金的每年利息作为前亭、上楼两村老人的敬老金,80岁以上每年每人发600元,90岁以上每年每人发1200元,100岁以上的每年每人发1800元。到目前已发放8年,计人民币96万元,今年将继续长期发放。峰尾镇党委、政府为其授予《热心公益事业、捐资助老楷模》的牌匾以示表彰。
移风易俗事迹材料篇4
xx,大家亲切的叫他“阿七哥”,1956年出生于泉港区前黄镇凤南村埭中自然村,现为泉港区人大代表,泉港区助老服务志愿者协会常务会长,“百善孝为先”公益活动团队的创始者。
以身作则倡孝道。
他不忘初心,牢记孝道,十几年如一日为母亲洗脚,他从埭中自然村为起点,由点及面,积极推广移风易俗活动,足迹走遍泉港七个乡镇、101个村庄,任泉港下乡讲师团团长,宣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包括演讲、演出、组织志愿者进村入户宣传。每周都会组织志愿者去泉港养老院(二院)、山腰养老院为老人们洗脚、剪指甲等活动。2016年在埭中村协助组织筹办凤南村埭中永续基金会,目的是助老、助困、助难、助学等,帮助有需要的群众,树立起社会主义新风尚,把爱心洒满人间,把温情传递起来。
热心公益带好头。
他自筹资金帮助孤独贫困老人、重病患者;带领泉港区助老服务志愿者协会、百善孝为先团队先后走进莆田、晋江、北京等多个城市,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展“百善孝为先”文艺汇演及“爱心洗脚”活动200多场,不断推动“孝”文化传播。2015年,他被评“泉州市最美社区志愿者”、泉港区第四届“感动泉港、道德之光”人物;2016年获评泉州市“五好文明家庭”“温陵十大孝典人物”等,入围“福建好人榜”“中国好人榜”,其感人事迹被中国文明网、《东南早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2018年3月,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情景剧《阿七哥》获泉州市2018年度“弘扬雷锋精神传播道德力量”主题文艺会演第二名;同年,该情景剧代表福建省参赛,获全国第二名。
xx热心公益十几年,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在宣传我党移风易俗新风尚的道路上一如既往,不忘初心。
移风易俗事迹材料篇5
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倡导文明祭祀理念,营造绿色生态文明、移风易俗的社会氛围,近日,xx镇xx山村紧抓中元节前夕祭扫高峰时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 文明祭扫”志愿宣传活动。
该村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党员带头进行移风易俗,同时组织党员、志愿者和村两委一起,充分利用晚间群众在家,或在文化广场纳凉契机,在主要交通路口、人流量多的地方发放宣传材料,当面交流引导群众文明祭扫。另外,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横幅等方式,向群众进行文明祭扫、防火安全等有关法规政策宣传,并通过村级工作微信群进行有关知识的转发。安排志愿者在辖区内巡查,文明劝导群众以低碳、环保的方式进行祭扫。
本次活动的`开展,得到广大村民的理解与支持。有效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科学的文明祭扫方式,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有利于促进辖区移风易俗,形成“文明祭扫”的良好风尚。
移风易俗事迹材料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