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记录自己实习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实习报告,在写实习报告的过程中,我们一定都真正的提高自己了,以下是大爱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地质实习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地质实习报告8篇

地质实习报告篇1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在课堂中,导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本次实习我们利用罗盘在多处测量了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这些过程中,我对罗盘功能的认识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还熟练了产状三要素的各种表达方法——方向法、象限法和图示法。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姚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地质实习报告篇2

实习内容(矿物、岩石的认识实习)

1.矿物的鉴定方法

1.矿物的形态。包括矿物单体和矿物集合体

2.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a)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应,是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

b)光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射光感。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等等

3.硬度。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指甲刻划来大概了解矿物的硬度。小刀为6~6.5,指甲为2~2.5

4.解理和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为解理。

2.矿物的鉴定步骤

1.首先应先找到矿物的新鲜面,只有矿物的新鲜面才能真是的反映出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特征

2.其次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最后,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的特征,

对矿物进行命名。

一、六种矿物的鉴定过程

1.正长石

首先找到正长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短柱状、板状,颜色是肉红色(可以确定为正长石),在日光灯下或阳光下,有微弱的反光成玻璃光泽,先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和小刀硬度差不多,所以为6,观察解理面有两向完全解理,近似正交

2.石英

首先找到石英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块状、六棱柱状,颜色是无色、乳白色,在日光灯下或再阳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也刻划不动说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榄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实验室),在观察解理面为贝壳状断口,无解理面。可确定为石英。

3.白云母

首先找到白云母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片状、板状,颜色为无色、灰白色,在日光灯下或在阳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为玻璃光泽,用小刀刻划,刻划的动说明比6小,用指甲刻划,和指甲硬度差不多,所以为2~3之间,在观察解理面只有一组即完全解理面。综上所述可确定为白云母。

4.滑石

首先找到滑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片状、块状,颜色白色、淡黄色、浅灰色,在日光灯下或在阳光下,反射光亮不明显,成蜡状光泽,用指甲刻划就能刻划的动,所以硬度比2要小,即为1(可确定为滑石),在观察解理面只有一组即完全解理面。可确定为滑石。还有就是在实验室中,用手摸滑石会感觉有点滑。

5.石榴子石

首先找到石榴子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粒状、菱形十二面体、二十四面体,颜色为棕、棕红色,在日光灯下或阳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也刻划不动说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榄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实验室),最后观察解理面,发现无解理面、不规则断口。可确定为石榴子石。

6.方解石

首先找到方解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块状、粒状、菱面体,颜色为白色、灰白色,在日光灯下或在阳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泽,用小刀刻划,能刻划的动,说明硬度比6小,再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比2大,最后观察解理面有三组完全解理,斜交成菱面体(有方解石和白云石),综上所述可确定为方解石。

二、三大类岩石各描述两种岩石的鉴别过程

三大类岩石的`总体的步骤是:先观察构造,再观察结构,最后观察成分。

(一)岩浆岩

1.流纹岩先观察他的构造,岩石中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了的气孔,以及长方形矿物按一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流纹状构造,很明显发现他是最典型的流纹构造,可知道他是喷出岩。再观察他的结构,显而易见是斑状结构。颜色为肉红色(正长石)、灰白色(石英),可知其矿物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组成。

2.正长岩先观察他的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比较均匀,无定向排列,为块状结构,可知为深成岩。再观察他的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为全晶质结构。颜色多成肉红色、浅灰色,可知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其次为黑云母和角闪石。

(二)沉积岩

1.碎屑岩鉴定碎屑岩时着重观察其岩石结构与主要矿物成分。首要的是看碎屑结构,抓住这一特征,就不会与其它岩石相混淆了。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的砾岩,2~0.05毫米是砂岩,0.05~0.005毫米的是粉砂岩。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分辨,用手指研磨有轻微砂感。对于砾岩,还应注意观察其颗粒形状,颗粒外形呈棱角状的是角砾岩,由磨圆较好的砾石胶结成的称为砾岩。

其次,看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砾岩类的碎屑成分复杂,分选较差,颗粒较大,一般不参与命名;砂岩,主要成分有石英、长石和一些岩石碎屑

火山碎屑岩的鉴别比较困难。因为,他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喷发和沉积的双重性,是一种介于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常常是以其成因特点。、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胶结物的特征来区别于碎屑岩。

2.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最常见的是由碳酸盐组成的岩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最为广泛。

石灰岩颜色呈深灰色、浅灰色多成致密状,用指甲可以刻划动,所以硬度较小,解理面无解理,在常温下滴加稀盐酸剧烈起泡初步断定为石灰岩。

白云岩颜色呈浅灰色、灰白色,呈隐晶质结构用指甲可以刻划动,硬度较小比灰岩略大,观察解理面为不完全解理,具有刀砍纹,即交叉成45度左右的普遍的裂纹,在常温下滴加稀盐酸不起泡,但加热或研磨成粉末后则起泡

(三)变质岩

1.片麻岩具有清楚的带状,片麻岩的颗粒较粗,有些含有大量石英和长石。片麻岩上的条状是由岩石中不同比例的矿物分布形成的,比如深色条带中含有镁铁质矿物,浅色条带中含有长石、石英物质多。另外,颗粒大小也可产生条带状。认为他们是变质沉积岩,根据是一些含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的长英质片麻岩与比较均匀的、含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灰色片麻岩,呈互层状共生。认为他的主要是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深成侵入体经变质和变形作用形成。

2.大理岩各种大理岩除纯白色外,有的还具有美丽的颜色和花纹,常见的颜色有浅灰、浅红、浅黄、绿色、褐色、黑色等,产生不同颜色和花纹的主要原因是大理岩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矿物和杂质。大理石具有粒状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为中、细粒,有时为粗粒,岩石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颗粒之间成紧密镶嵌结构。大理石的构造多为块状构造,也有不少大理岩具有大小不等的条带、条纹、斑点或斑块等构造。

三、总结

经过这次的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让我对三大类岩石和造岩矿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学到的都是死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知识变活,还有就是在实习中,老师通过实物讲解,使我明白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懂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次实习时间有点短,学校应该多组织些这样的实习,把时间延长些,这样就能更好的学习工程地质。

地质实习报告篇3

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采取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条件的一项同仁基本功。地质认识实习总结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工作方法水文和地质见识的总结,普及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自修评价学生野外实习成绩的多半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

实习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熟练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野外观察和记录为重,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习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编订报告审定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

编写实习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层和化石水下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书的基础和素材。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剖析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报告。

根据工作前提条件的目的'和重点各异,报告的内容也甚微侧重。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含以下几部分: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习的路程、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丰硕成果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习区概况

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习区的地区地质概况

3.外派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习区社会中国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标识特征及特殊的扫描标志。

四、岩石

述说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习工程力学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辐花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锯齿状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晚期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熔岩流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表现形式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质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或进行手段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类型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壳运动地质作用的婚姻关系

但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习区内所矿产资源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褐煤锰矿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二人组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预测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频发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见识;野外北极熊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兼职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未来工作的意见接下来和建议等。

地质实习报告篇4

一、实习地点

xx市xx区xx水库。

二、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a.地形地貌条件。

b.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

xx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xx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xx,库容为xx,兴利库容为xx,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xx,顶宽x,最大坝高xx。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xx,宽xx。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xx。水库在xx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xx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xx,人口xx。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x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x级,临时建筑物为x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x年一遇设计,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xx年一遇设计。“十一五”期间计划对xx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xx万m3,石方x万m3,混凝土x万m3,计划总投资xx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xx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地质实习报告篇5

一、引言

1、实习时间:20xx年5月30日 星期天

2、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的虎峪风景区

3、组成人员:老师带领下的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的0、1班同学及2、3班部分同学七十人左右。

4、实习目的:通过本学期对专业基础知识

的学习,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论认识。此次虎峪的实习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巩固完善课堂上所讲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另外,我们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进一步地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形成环境等。初步接触罗盘,了解罗盘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秉承地大优良传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培养我们热爱地质工作。为以后的北戴河实习和周口店实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地质事业而服务。

5、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

6、虎峪概况:虎峪地带处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风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其中黑龙潭 白龙潭 羊尾巴湖 百仙神洞 良心池 天桥石洞 通天池 等36处极具特色的.自然景点让您流连忘返,虎峪金辉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虎峪景区是集旅游、娱乐、康体、商务、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级景区。

7、实习路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学校到虎峪旅游景点,然后进行我们的野外实习。第一个观测点距离大门50米处,北纬40°16′16.2″ 东经116°8′39.1″;第二个观测点北纬40°16′17.8″ 东经116°8′40.5″;第三个观测点北纬 东经 ;第四个观测点北纬40°16′19.5″ 东经116°8′42.8″;第五个观测点北纬 东经 ;第六个观测点北纬40°16′23.4″ 东经116°8′42.7″;第七个观测点北纬40°16′25.8″ 东经116°8′44.0″;第八个观测点北纬40°16′36.1″ 东经116°8′44.5″;第九个观测点北纬40°16′37.6″ 东经116°8′44.4″。

二、地层及沉积岩

地层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层状岩石。其中,沉积岩地层往往是在一定的地表沉积环境(如浅海、滨海、湖泊、河流等)中形成的。

虎峪风景区主要可见层状岩石,所以主要是沉积岩。比如观测点一可见的长城系高余庄组的碳酸盐岩及白云(一般情况下白云岩有刀砍纹,碳酸盐岩没有。)在第六个观测点可看到沉积岩的上部,有泥裂,现在已经被石英脉所填充。 实习过程中老师??

讲的还有常沟组,主要是石英砂岩;串岭沟组,薄层石英砂岩、泥岩;团山子组,碳酸盐岩岩层;大红峪组,厚层石英砂岩;雾迷山组,白云岩。

三、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岩浆形成以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又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为岩石,这一复杂的作用称为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实习过程中可在老虎洞附近看到辉绿玢岩岩墙,属于浅层侵入岩。

四、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可分为: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上图中可以看到被岩浆烘烤过的接触变质岩,第三个图中有混合岩化作用,有石英脉体穿插。

五、地质构造

岩石变形是构造运动的重要表现和结果,沉积岩形成时基本上是水平产出的,而且在一定范围是连续的;岩浆岩具有原生的整体性,但是经过构造运动,岩石可由水平变为倾斜或弯曲,连续岩层被断开活搓动,完整的岩体被破碎等。根据演示变形的特征可以分析构造运动的性质、强度及时代等。岩石变形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地质构造为褶皱和断裂。古构造运动是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第三纪以后发生的构造运动。

地质实习报告篇6

上午8:20到达望峰岗煤矿,之后在三楼会议室召开简单的介绍会,由地质科老总介绍本煤矿的概况。老总是987年从我们学校毕业的。此矿1986年第一次开采,1997年瓦斯爆炸,之后停工。20xx年重新建井,预计20xx年全面投产。主要开采-660米,-960米,-1200米三层的煤,目前已经开采到了-960米的煤层。

1、该矿地址构造比较复杂,地层有倒转现象。瓦斯多,裂隙发育,易发生突水和瓦斯突出,如20xx年在建井过程中就发生了瓦斯和煤一起突出的事故,造成12人被埋,死亡。同时由于开采深度大,地压大,地温高,也造成了开采难度大。

2、预计投产后每年产煤300万吨,由预计储量3亿吨可知能开采120xx年。次矿主要开采优质煤,主要用于化工和炼纲,成分是焦煤和肥煤。

3、主要有五个井筒:1个主井,2个附井,2个风井。主井运输煤,附井运输器材和人员及煤矸石等,风井是通风作用的。

4、在02#井停留了较长的时间,老总们介绍了此井的建设过程。早期采到-300米,即将采-960米的,最终采到-1030米。在建井中早期遇到的是粉红色砂岩,;裂隙发育,涌水多,需要打注浆孔注入水泥.水玻璃等,同时需要地质工作者计算涌水量,注浆压力.范围.深度。

一般在建井过程中涌水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否则灰尘太大,工人很难在井下工作。此井直径8米,依靠人工爆破挖掘,大约每22-27小时可以掘进4.5米,其过程如下:先用伞钻同时大十几个炮孔,放炮-——清理碎石——用护模支撑井筒壁,并在护模和井筒壁之间用水泥沙浆充填——固结后拆模——伞钻打炮眼——放炮,如此循环下去。

5、在瓦斯井的钻探现场我们见到了超大型钻机,了解了超大型钻机的工作过程并与我们在学校实习的多功能钻机惊醒了比较,从而找出二者的不同。大型钻机的钻齿和牙轮的尖齿是合金纲制成的,硬度在8以上,牙轮主要起破碎作用。钻孔分三次才能完成,直径先是30厘米——65厘米——80厘米

瓦斯抽出以后经过提纯可以发电,居民供暖做饭,或者供应激动车辆,如出租车。另外影响煤产量的因素有:采煤工作面的煤量供应情况,井下运输能力,主井提升能力,抽排瓦斯所需要的时间等。

发现的本专业课程设置上的不足(学校有待改进的):

1、校内实习(工程勘察生产实习)比较实用,但时间过短(只有几天),次数过少(只有一次),两个班配备两个指导老师,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学生在专业上的练习不足。学校应该更加务实,为学生的未来负责,每学期都应有二十天左右时间模拟整个工程勘察的操作过程。.发现专业上的不足(有待改善的)和优势:

实践工程地质目前是大底部,明智者不是出逃,而是投入。特别是那些初入这个行业的毕业生,一定能够赶上工程地质的下一波牛市行情。虽然按预测,牛市行情还需等待5~7年,但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震荡的底部区间,充分理解这个专业的特色,静下心来,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博览众家之长,集聚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和智慧,从而在未来的牛工作生活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2.、工程地质是一个十分复杂又非常特殊的学科和专业,需要坚实的基础、广博的学识、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对工程建设的理解、对地质学科的感悟,更需要一种浪漫的情趣和执着的精神。人是需要有精神的,有了精神,业务、知识、能力都可以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和提升。如果对工程地质专业的追求精神能够达到某种痴迷的程度,那么我们一定可以成为很优秀的地质工程师。

3、能够从事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工作并不难,而要做好做精却不易。把从事这个学科专业当成谋生的手段和职业,这是我们普通地质师的选择。如果大家要想成为优秀的学者和专家,建议您把地质工作当成乐趣、兴趣、境界和事业去追求,这时我们还要,不辞辛劳,爬山钻洞在所不辞,受人嘲笑一笑了之。不迷信权威,不看人脸色,坚持真理,创新进取,我们才有可能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学者。

4、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经验进行了对比,看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差别,懂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我们虽然没有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是毕竟在现场目睹了钻探的实际操作过程,了解到许多在理论上成立,但是在实践中无法实现的生产过程,并了解到在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法与理论方法的区别。

5、通过生产实习,我们认识到实践经验的重要性,意识到地质实践工作的辛劳和地址工作的乐趣。地址工作是一个危险、刺激、有趣的工作,既需要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勇气也需要地质工作者在工作中谨慎细微地观察、记录,从而准确地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善地质条件和减小危害的工程治理措施。

6、有理想有目标,能够去做,但毅力和坚持不够,送给自己一句话:只付出一般的努力是实现不了理想的!

地质实习报告篇7

第一章 绪论

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习共5天,具体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 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行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行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第一天实习就算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辨别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辨别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高峰顶。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计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高峰岩性观察点。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后方交汇定点法。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宝石山的蛤-蟆峰我们学习了后方交汇定点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当天的实习任务。 7月3日,实习路线为:钱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务是认识志留―碳系部分地层岩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钱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运堆积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就这样,我们的杭州实习就算结束了。

第2章 地层

2.1 概 述

杭州的地层简述: 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 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

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 组和吉安组;

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

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

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垩系(k) 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 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 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 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

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

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第3章 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岩以酸性喷出岩为主,侵入岩不发育,地表均以脉岩产出。从岩浆岩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围岩、地质构造关系,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均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

实习区脉岩:分布零散,种类较多,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发育,以中酸性为主,多数受构造控制。计有:辉绿岩脉,安山玢岩,英安玢岩,高岭石化霏细斑岩等。

实习区喷出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喷出岩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实习区火山岩最发育的一类,分布在宝石山、葛岭、孤山等地。岩性有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玻屑熔结凝灰岩。葛岭、宝石山一带角砾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灰紫、紫灰色,呈角砾状结构,具假流纹构造,有玻屑、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屑(安山玢岩)和微量磁铁矿褐铁矿组成,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结构,具假流纹构造。玻屑主 要,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岩屑(安山玢岩、凝灰岩)零星,褐铁矿、磁铁矿微量,由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有些凝灰岩含碧玉团块。碧玉由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有方解石、黄铁矿、有机质和粘土混合物,颜色多样,常为红色,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常具隐晶质和胶状结构,颗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即火山喷出的凝灰物质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进入海水,当它达到饱和时,在适当条件下即沉淀下来而成。早白垩世晚期的喷出岩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质熔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和基性熔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等四类,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桥、杭一中等地。

第4章构造

4.1 概 述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

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节理

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

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4.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校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图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45°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2.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我们组选在紫云洞进行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三组产状的测量,我们组所测数据为岩层倾向:130,倾角45

4.3 褶曲

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5章 地质发展史

前人对杭州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因此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在杭州地区进行地质工作的主要有下列地质工作者和单位。

1924年朱庭祜调查了西湖一带地质情况,将石炭、二迭系灰岩称为“飞来峰层”;

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坞砂岩”、“西湖石英岩”,并分别划归志留系和泥盆系;

1947年吴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导下,对杭州地区进行较详细的调查,并编制1:5万杭州地区地质图。

1951年盛莘夫对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划分出黄龙灰岩(c2h)、船山灰岩(c3c)、栖霞灰岩(p1q),并肯定了杭州有茅口组灰岩段(p1m2)存在;

1957-1959年南京大学师生多次来杭州实习,填制了1:1万地质图;

1970-1973年浙江省区测队开展杭州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实习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都作了大量而系统的工作;

1977年浙江省第六地质大队做了杭州市地热普查,收集了丰富的地热资料。

目前,仍有许多院校师生在杭州进行基地地质实习,如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地质系、同济大学、工业学校。

第6章资源环境地质

杭州地区的地质景观极为丰富,如杭州西湖,钱塘江,九溪等均为杭州有名的旅游胜地,奇特的地质景观给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再如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的瑶琳洞,有岩溶地下的垂云通天河,是我国特大型水陆兼备的溶洞之一。众多地质景观不仅使杭州的旅游业得到发展同时是杭州的人文景观也得到了发展,自然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各种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第7章结束语

为期5天的杭州实习很快结束了,也许实习给我们首先的印象就是挺好玩,但就是有点累,这也许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由于天公不作美,我们实习的4天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前两天是阴雨绵绵,中途还突遇过暴雨的侵袭,后两天是高温,相当容易中暑,还好各位同学都做好了防暑准备。由此,让我联想到的是作为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地质学知识,更要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以及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接班人就必须接受各种恶劣环境的挑战,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锻炼好身体。当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实习让我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工具的使用,尝试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也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度,对于理论知识我们应该经常适当的与实践联系,才能达到我们的学习目的。

地质实习报告篇8

一:实习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n247e,t;50

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2.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

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实习总结

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地质实习报告8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实习报告精选8篇

维修室实习报告参考8篇

的实习报告参考8篇

财务助理实习报告8篇

机构实习报告8篇

社会工作实习报告参考8篇

毕业实习报告月总结8篇

社会工作实习报告优质8篇

会计事务所实习报告8篇

5星酒店管理实习报告总结8篇

地质实习报告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0375